当前位置:首页>名家专栏
99.英文版《东北亚丝绸之路》
发布日期:2019/9/25  发布者:中国观网  浏览:69852

【曹保明百日百书展介】(99)

【开篇语】

曹保明系人类著名文化学家、民族史口述文化学家(冯骥才语)、我国东北地域著名文化学家、吉林省文联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吉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专家组组长、东北地域文化研究院院长、吉林艺术学院硕士生导师。为庆祝建国70周年,中国观网开启《曹保明百日百书展介》,我们将以曹保明100部作品纪念他与祖国同生、同步、同行的70年……

英文版《东北亚丝绸之路》

陈存军译 吉林大学出版社

2019年8月版 

责任编辑 装祯设计 张沭沉 

书名题字 冯骥才

未标�?1.jpg

未标�?2.jpg

未标�?3.jpg

未标�?4.jpg

【小编絮语】

带上你的书 跟着你同行

英文版《东北亚丝绸之路》

当我的“小编絮语”写到这儿的时候,心情真的无法平静,一部书被译成4种文字向世界推介,以四种文字出版的《东北亚丝绸之路》,今日发布英文版本,并且俄、日、朝鲜、英文版本之后,蒙古文和阿文版将在二期工程后续进行。由此可见这部书的分量,这是一部适应国家战略需要的重点图书,是一部中国社会在世界大家庭腾飞崛起需要的图书,是习主席提出的一带一路的战略方针的最好注脚。

把中文版《东北亚丝绸之路》翻译成英文版的是吉林外国语大学的陈存军教授。曹保明老师对陈老师大加褒奖,感谢他翻译工作的严谨细致、精益求精,感谢他提出问题的尖锐和善于发现关键问题,感谢他的再创造,对这部书的深切理解和文学的提升。

从历史角度去思考,“东北亚陆海丝绸之路”,即从北京-辽河流域-松花江流域(牡丹江、嫩江流域)-乌苏里江流域-黑龙江流域,在通过达到鞑靼海峡(1689年签订《尼布楚条约》时为清朝的内海)到达萨哈林岛,再通过宗谷海峡到达北海道地区,再通过津轻海峡到达日本的本州地区。从现代的视角去重新思考,这条“东北亚陆海丝绸之路”,主要包括了我国的东北三省(辽宁省、吉林省、黑龙江省、内蒙古东部),俄罗斯的远东联邦区(阿穆尔州、犹太自治州、滨海边疆区、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萨哈林州),日本以及可以辐射到的蒙古国和朝鲜半岛地区。

曹保明老师通过对东北亚历史民风民俗的挖掘整理,使人们清晰地看到了这条丝绸之路的脉络,如果这条“东北亚陆海丝绸之路”能够再次焕发,既可以与现有的“丝绸之路北线”相链接,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不断开拓,沿线各国不仅能够实现地域和海域上的互联互通,还可以打造新的“丝绸之路”亮点,将进一步带动东北亚地区的经济蓬勃发展,对“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和促进东北亚地区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有着非凡的战略意义。

(张彬彬)

【一书一记忆】

当一部著作,能以另外一种语言文字走向世界,该会有怎样的付出呢?我深深地理解并感受到了我的这部《东北亚丝绸之路》走向世界的详细全部过程。

能产生英文版《东北亚丝绸之路》,这使我的文化认识,有了一个新的提升,也是我多少年在心底企盼的梦想啊。把中文版《东北亚丝绸之路》翻译成英文版的是吉林外国语大学的陈存军教授。陈老师平常是一个细心工作,精益求精的人,他并不轻易向我提出问题,但是,他在默默的翻译着,修改着,提升着。他一旦提出问题,就是非常尖锐和亟待要解决的关键问题。陈先生不断地对我的书中的一些内涵和描写,进行细致的感言,他曾经提出关于作品中一些情节应该如何生动表述的问题,他对一些自然和文化的描写是否与历史的文献相吻合问题,他真正的对照描述和来历,而且陈老师和其他翻译老师一样,除了等待着我的“审视”之外,他还得不断地听从出版社张老师的严厉提问,张老师不时地对大家提出一些关键性的问题,包括书中的许多重要的情节等等。特别是张老师作为出版社,他全面的控制着这些书稿的翻译工作的进程,一次又一次的在微信中要求大家什么什么时间交第一稿,什么什么时间交第二稿,什么什么时间交第三稿等等等等,今天,我的这些信息,都清晰地记载了那些难忘的翻译岁月,虽然说表面看,是对一个个翻译家们的沟通或催促的情况,但这真实地记录了一部文化遗产走向世界的详细的过程。

文本翻译的工作,其实是一种文化的再创造,而且有什么样的水平,在文本翻译给世界时,便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我想,我的《东北亚丝绸之路》的英文版,经过陈存军老师从内涵到文字到情节的深切理解和文学的提升,它将会形成一个新的“文本”,一个新的《东北亚丝绸之路》,一个独立的文本了,应该是这样。以英文版的形式开始走向世界,走向人类了,我在心里深深的感谢他,感谢这些老师从春到夏,再从夏到秋的思想的奔走,文化的奔走,从春到秋这三个季节,他们分分秒秒的在奋战,终于使我的这部《东北亚丝绸之路》英文版的形式,日文版的形式,俄文版的形式,朝鲜文版的形式,走向了东北亚,也走向了世界,因此让我们记住了他们,让自然记住了他们,让历史记住了他们,让人类的文化永远记住他们了。

(曹保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