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光圈视界
赵春江:藏地行者
发布日期:2021/4/5  发布者:中国观网  浏览:181152

赵春江:藏地行者

赵春江,吉林省摄影家协会主席,中国国家地理签约摄影师。有着三十年记者、编辑的经历,同时还是《松花江到雅鲁藏布江》、《甲谐歌舞》、《喜马拉雅五条沟》、《我在喜马拉雅》等十余部图文专著的作者。

丰富的人生阅历背后,不得不提及的是他与西藏的命中情缘,这片离天最近的大地,已留下他20年的足迹;而他也用一个人的毅力与虔敬为地球之巅拓下历史的印记。

他是西藏新地标之一“喜马拉雅五条沟”的率先提出者,他是被称为“2011年中国考古6大新发现”之一——羌姆石窟的发现者,他是第一个比较全面系统拍摄甲谐歌舞并为其对外宣传的第一人,等等。作为一个东北大平原的人,他为藏地付出了很多,而他始终认为是藏地给予了他太多太多。

微信图片_20210405140719.jpg

绒辖沟——西藏绒辖胜三峡

微信图片_20210405140727.jpg

甲谐歌舞

近二十年,赵春江始终坚持、专注于喜马拉雅山脉人文地理纪实摄影。自上世纪90年代中期第一次进藏,至今他已60多次踏上那片神秘而又神圣的土地。几乎每一次,他都选择以默默行走的方式,记录着、拍摄着,用文字和图片诉说着藏地的一切,他不是一个造访者,而是一个讲述人。他的镜头里没有充斥着“旅游胜地”的绝美风光,而是有体系、有脉络的民俗生态文化,而这也是他所坚定的方向——文化援藏。

微信图片_20210405140732.jpg

陈塘沟——夏尔巴人

微信图片_20210405140735.jpg

绒辖沟

微信图片_20210405140738.jpg

樟木沟——田间劳作的妇女

微信图片_20210405140741.jpg

绒辖沟——岩羊

微信图片_20210405140745.jpg

吉隆沟——吉隆沟唐尼古道遗址

在2012年,赵春江出版了《喜马拉雅五条沟》,以丰富的图文展现了在日喀则地区的亚东县、定结县、吉隆县地界上展开的五条沟——樟木沟、吉隆沟、亚东沟、陈塘沟、嘎玛沟的自然与人文景观,将西藏的旖旎风光与深厚文化一并呈现,以新的视角让读者对西藏有了全新的认识。2013年,在国家地理信息测绘局的批准下诞生了全新的喜马拉雅旅游地图,而“喜马拉雅五条沟”成为其中的新地标。这样的肯定使赵春江在感动的同时更坚定了文化援藏的使命感。

微信图片_20210405140749.jpg

陈塘沟——世界第四高峰洛子峰

微信图片_20210405140754.jpg

陈塘沟——陈塘吊桥

微信图片_20210405140759.jpg

吉隆沟

微信图片_20210405140803.jpg

绒辖沟

微信图片_20210405140807.jpg

绒辖:山路上的女人

微信图片_20210405140811.jpg

亚东沟

微信图片_20210405140816.jpg

亚东沟

微信图片_20210405140821.jpg

樟木沟——樟木沟瀑布

微信图片_20210405140825.jpg

樟木沟——通拉山口

微信图片_20210405140829.jpg

陈塘沟夏尔巴人

微信图片_20210405140833.jpg

吉隆沟

微信图片_20210405140839.jpg

吉隆沟凄美孤艳的小花

微信图片_20210405140844.jpg

绒辖沟

微信图片_20210405140850.jpg

绒辖沟

微信图片_20210405140854.jpg

绒辖沟

微信图片_20210405140900.jpg

绒辖沟

微信图片_20210405140905.jpg

绒辖沟

微信图片_20210405140909.jpg

绒辖沟 月亮洞峡谷

微信图片_20210405140913.jpg

亚东沟

如果说“喜马拉雅五条沟”是赵春江提出的一个新的地标概念,那么《甲谐歌舞》则可以说是他对传承千年的歌舞的系统记载。

“甲谐”源于当年为迎接文成公主进藏而准备了盛大歌舞的地方——拉亚、旦嘎,一千多年来,“甲谐”已发展成136部,全部演下来要用三天三夜的时间。

赵春江被这种文化顽强的延续、传承精神所深深打动,于是他决定用相机和文字为其著书,系统、全面的展现给世人,让它得到永久的记载,而这样做的,他是第一个。值得一提的是,甲谐歌舞在后来成为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甲谐歌舞》

微信图片_20210405140919.jpg

微信图片_20210405140924.jpg

微信图片_20210405140928.jpg

微信图片_20210405140932.jpg

微信图片_20210405140936.jpg

微信图片_20210405140940.jpg

微信图片_20210405140944.jpg

微信图片_20210405140950.jpg

微信图片_20210405140955.jpg

在文化援藏的进程中,赵春江的发现或记录得到了许多“率先”、“第一人”等称谓,而要说最具历史文化份量及开拓意义的则要数他对“羌姆石窟”的发现了。

羌姆石窟位于海拔4500米到5300米的喜马拉雅山中段的果美山上,它险峻的地理位置甚至让在山下生活着的最老的羌姆村民都说不出它的来历,更没有丝毫的文字记载于现有典籍中。

而赵春江却不仅发现了它,更系统的拍摄了它,将它带出了深山崖壁,带出了喜马拉雅。这背后是其不断克服高原反应、无数次面对生命危险,还有长期对抗孤独寂寞的坚韧之行,是常人无法想像的艰辛堆砌出来的路。

《羌姆石窟》

微信图片_20210405141001.jpg

全貌1-1

微信图片_20210405141005.jpg

全貌1-2

微信图片_20210405141010.jpg

全貌1-3

微信图片_20210405141015.jpg

石窟外貌局部

微信图片_20210405141020.jpg

疑是出行的一家三口:马前一男子,戴帽,大翻领上衣,披斗篷,束腰,白裤一条粗一条细,足踏尖顶平底鞋;马上前骑一美丽妇人,后坐一女孩。

微信图片_20210405141025.jpg

牵马的男子(局部)

微信图片_20210405141030.jpg

骑马佩剑者

微信图片_20210405141036.jpg

壁画上出现不同时代的文化叠加层

微信图片_20210405141040.jpg

各骑一匹白马黑马相向而行的男女

微信图片_20210405141045.jpg

神鸟浮雕

微信图片_20210405141051.jpg

通体鎏金的双象浮雕

赵春江在近20年的藏地之行中记录下许许多多珍贵的图文资料,一篇文章远远说不尽,甚至只能算是对其冰山一角的一语带过。在他的影响和传播下,社会各界人士及他的亲朋好友多次向吉林援藏地捐助现金及生活物资,还为吉隆县建立了历史上第一个中型图书室,这些都让赵春江倍感欣慰,也让他有了更多的动力和责任感。他还是唯一一个获得过定结县荣誉县民的外族人,这其中包含着他与藏族同胞深厚、长久的情谊。

微信图片_20210405141055.jpg

绒辖沟

微信图片_20210405141100.jpg

绒辖:村中的小市场

透过赵春江的镜头,借助赵春江的文字,原生态的西藏文化系统地呈现在世人眼前,巨变中的西藏生活生动地展现在世人眼前,而最触动人心的是他与西藏那命中注定的情缘。正如他所说的那样——“行走在西藏,已经成了我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作者简介

微信图片_20210405141104.jpg

赵春江艺术简介

赵春江, 吉林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馆员 , 吉林省摄影家协会主席,中国国家地理签约摄影师。

1989年、1990年、1991年连续三届获得中国新闻摄影奖总编辑摄影奖。

1990年获得中国新闻摄影奖铜奖。

1991年获得中国新闻摄影奖银奖。

第23届国展入选优秀奖。

2010年平遥国际摄影大展举办个展《喜马拉雅最后的秘境》,策展人:那日松。获新闻纪实类优秀摄影师奖。

2010年北京798映画廊举办个展《摄影发现羌姆石窟》暨研讨会,策展人:那日松;主持人:杨元惺。

2011年连州国际摄影年展举办个展《羌姆石窟》,策展人:朱宪民。获中国当代摄影家荣誉。

2012年,摄影作品入选中国美术馆、文化国门首都国际机场专题展出。

近二十年主攻喜马拉雅山脉人文地理纪实摄影,提出“喜马拉雅文化带概念”,足迹遍布喜马拉雅山脉,田野调查成果颇丰。出版摄影图文书《喜马拉雅五条沟》、《我在喜马拉雅》等专著十余部。

中国文化援藏首倡者、先行者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