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老兵创业英雄榜 军人
...
“第五届舌尖上的影响力·
...
“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东北
...
【曹保明百日百书展介】(92)
【开篇语】
曹保明系人类著名文化学家、民族史口述文化学家(冯骥才语)、我国东北地域著名文化学家、吉林省文联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吉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专家组组长、东北地域文化研究院院长、吉林艺术学院硕士生导师。
为庆祝建国70周年,中国观网开启《曹保明百日百书展介》,我们将以曹保明100部作品纪念他与祖国同生、同步、同行的70年……
(俄文版)《最后的渔猎部落》
2017年2月
圣彼得堡东方文化研究院译制出版
【小编絮语】
带上你的书 跟着你同行
俄罗斯的回声
《六祖坛经》上说:一切福田,都离不开心地。心田上播下善良的种子,总有一天,会开花结果。凡你对别人所做的,就是对自己所做的。所以,凡事你希望自己得到的,你必须先让别人得到。
曹保明老师《最后的渔猎部落》出版的跨度竟然长达30多年,从最早的国内传播,到2008年6月出版的英文版,到2016年的中英双文版,到2017年的韩文版和这部2017年的俄文版,一部书受到这么多的关注和一而再地出版,足见其受欢迎的程度、社会需要的程度、生命力的强悍和旺盛。
曹保明老师的渔猎部落选题是在寻找土匪、挖掘胡子的过程中意外发现了查干淖尔这个草原深处的小渔村,属于无心插柳柳成荫,他亲眼见证了这个小渔村前世今生,与渔猎人家结交成莫逆的朋友,他深爱着这片土地,爱着土地上的人们,他期初并没有什么想法,只是出于本能地喜欢那种乡土气息,喜欢渔猎传承人的质朴豪爽,喜欢渔猎生产的奇特壮观,可渐渐地他内心深处的种子萌动了,他没想去索取什么,也没想靠这些灿烂的生活去成名成家,只是想记录那美丽遥远亲近的一切,只是想留住那些终将逝去、尚还活着的生动的人物和故事,那些老朋友、渔猎的传人、传奇故事的主人有的已经不在了,可他们都活在曹老师的书里,曹老师心底的那些种子成长了,开花了,开出最美的奇异的花。往昔偏远的默默无闻的小渔村,因为曹保明老师的记录讲述,名气越来越大,如今已经是名声远播,播到英国、播到韩国、播到俄罗斯,曹老师对这个北方的小渔村所做的,也成了对自己所做的,这里是他的家,是他年年都必须回去的家,他到那里与渔民一起冬捕,一次次地举办论坛讲座,那里离不开他,他也离不开那里,那里属于他,他也属于那里。
生命是一种回声,你把爱给了那里,终会从那里收获爱。
(张彬彬)
【一书一记忆】
人的一生,过的这么快吗?
看到这部俄文版《最后的渔猎部落》,真是感慨万千。这部作品,从它的形成,到在生活中传播,再到以俄文版推出,巳经历了近三十年的光阴历程了。
记得三十多年前,当我只身去往北方,去往查干淖尔,根本不是去想写什么冬捕或渔猎,那时最后的渔猎部落这个命题连概念都没有,我是去寻找土匪、马贼、胡子、响马的足迹,因为寻找三江好并使他成为了烈士的激动还没有停止,可是,在这片土地上,另一种事项,那壮丽的冬季捕鱼生活,一下子激发了我,于是,我经过详细的调查,亲自参与鱼猎人的捕鱼生活,终于形成了这样的一个概念。当然,《最后的渔猎部落》这个词的形成,也是在经过我对命题的不断推翻,确定,再推翻,再确定后形成的,构建到最后才确定这样一个立意。今天回想起来,这一切过程,我都历历在目。
几十年来,我亲眼所见查干淖尔的成长和变化,它从一个默默无闻小渔村,到今天这样宏大的规模,从过去捕鱼办过年而生活,形成了今天这样巨大的渔猎文化节,观赏文化节,参与文化节,逐渐的脱离了单纯的生产、劳作,走上一种精神生活层面,影响着社会的质量和进程,这是我完全始料不及的一种社会的文化发展与进步。捕鱼的渔猎文化企业越来越彰显出北方民族生活和这块土地上的灿烂底蕴,大自然的绚丽,生产劳作的壮观,记得每次渔猎文化节,来自世界各地的游人集中在这片茫茫的冰原上,参与到捕鱼活动之中,用文字、相机来记录、发生在这块土地上的一切,而且我也在这块土地上多次举行了渔猎文化论坛,恰恰在这时候,相识了诸多国际上的友人。一个俄罗斯作家决定将此书翻译出版。就这样,在他的建议和努力下,几经周折,才将此书的俄文版本推向了世界。这个版本就是这样形成的。当这个版本推出的时候,北方的渔猎冬捕正在蓬勃的开展着,我更加见证了这种文化走向国际的历程,而同时我也清晰地看到一种文化的走向,就像人注目着一个孩子,渐渐地长大,他来到了我的面前,仿佛有些陌生,可是只要你细细地打量,他原初的样子依然,他最早的文化特征依然保留在那里,保留在历史中,保留在文化的特征中,我想,更多的人在品读它的时候,人们会和我一样去爱,去关注他,因为爱会使人类有自己的一个美好的未来,因为爱就能将一种文化,深刻地保留在人们的心间,留在大自然的生存历程中。
(曹保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