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老兵创业英雄榜 军人
...
“第五届舌尖上的影响力·
...
“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东北
...
【曹保明百日百书展介】(73)
【开篇语】
曹保明系人类著名文化学家、民族史口述文化学家(冯骥才语)、我国东北地域著名文化学家、吉林省文联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吉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专家组组长、东北地域文化研究院院长、吉林艺术学院硕士生导师。
为庆祝建国70周年,中国观网开启《曹保明百日百书展介》,我们将以曹保明100部作品纪念他与祖国同生、同步、同行的70年……
《关东手艺》
吉林大学出版社
2014年11月版
责任编辑 张沐沉
【小编絮语】
带上你的书 跟着你同行
手的力量
五一,致敬劳动者,新华社为此推出微视频《手的力量》,全片仅仅2:43秒,却令人震撼无比。那是田野里沾满泥巴的手、无影灯下带着白手套的手、迎接新生命的接生的手、穿针引线刺绣的的手、火花四溅操着电焊枪的手,与“核”共舞、守护兰芯的手,还有弹钢琴的手、捏泥人的手、编制竹艺的手……每个人都有一双手,热爱劳动、善于劳动、善于创作的手最美丽。那一双双美丽的手,一一闪过,有的出名,有的无名,可它们却令人心生敬意和崇拜,激发人们平实而温馨的感觉,这些手创造着美、创造着价值、它们汇聚成一股力量,推动着社会的车轮滚滚向前。
曹保明老师对这些手有着最深厚的感情、最深刻的认识,他研究探索的是《关东手艺》,加个定语圈定在关东范围,便于对手艺做深层次的挖掘。手艺是一种工匠精神的体现,它代表的不仅仅手工作坊、纯天然无污染、对工艺无限的精益求精,它追求的是一种精度、一种适度、一种恰到好处。这不是一年、几年的创意绝技,而是几十年如一日地坚持的厚重而朴实的技艺。它是平凡的,接地气的,接近泥土的,嵌入生活的。
比如曹老师这部书封面的刺绣、大煎饼,还比如制作靰鞡鞋、剪纸、绣花、捏泥人、编织,还有杨麻子大饼、白肉血肠、真不同,曹老师深入到这些身怀绝技的手艺人中间,亲眼看他们的制作,亲耳听他们的讲述,记录那些即将消失的工艺流程和传统技法,同时关注人物的命运和情感。心手相连,每一门传统手工技艺的背后,都闪现着手工艺人的心血与智慧,每一个精美绝伦的瞬间,都凝聚着岁月与人生的坎坷沧桑。曹保明老师不辞辛苦,用笔还原他们的生活、制作的原貌、心路的历程、东北的地域文化。那些精彩的手艺,创造的件件绝活,都留下了传统技艺的美丽和神奇。一个个巧夺天工、生动曲折的手艺与手艺人的传奇,都将使人们能够更多地了解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发扬那种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张彬彬)
【一书一记忆】
生活中,我们往往接触许许多多物件,这种物件,人们往往爱不释手,并且还要不断地打听:“这是谁做的?”
“哪个地方的?”
“干什么用的?”
“为什么做成这样?"
这些询问,都是在称赞手艺。手艺,是民间生活中人们对一种技能的普遍称谓。
那些作坊当中的生产者谋生的技能,民间称为手艺。多好的叫法呀?手艺人,这些人一生靠一种绝活,一种技能生活,民间称“一招鲜,吃遍天"。生活在一个地域文化当中,这一类师傅是很吃香的。他们不但会绝活,会一种代表性手艺,而他们的手艺更要有来历,这些人有的是家庭传承下来的一种手艺,有的是外来得来的一种手艺,总之,一个手艺就有一段来历。我收集在这部作品中的,大都是我亲自走到这个手艺人家里,和他一起生活,看他进行手艺的制作,亲眼看着他如何制作这个物件,然后再听手艺的故事。
手艺人,都是工匠。
我在了解这种手艺的时候,不单单是看他手艺制作的过程,而主要是听独特的精神和思考,手艺都是非常独特的艺术,我听他的手艺来历的时候,有许多是过去人们并不知道的手艺,有的在这个地域上几乎已经绝技了,我尽量记录地域上的手艺,使手艺更全。所以这些年来,我走遍东北的各个地方,包括手艺做法,包括各村里的手艺,挖掘和寻找,把许多智慧的创造记下来,记载了许多奇特的手艺,那么,这种手艺就更加的具体和生动了。而且也使人们能够记住这个手艺,并记住了手艺人。
我的这部著作,交给生活,也是交给历史,也是交给未来,因为它是手艺人的文化遗产。
(曹保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