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名家专栏
64.嘿,嘿哟
发布日期:2019/8/21  发布者:中国观网  浏览:78592

曹保明百日百书展介】(64)

开篇语

曹保明系人类著名文化学家、民族史口述文化学家(冯骥才语)、我国东北地域著名文化学家、吉林省文联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吉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专家组组长、东北地域文化研究院院长、吉林艺术学院硕士生导师。

为庆祝建国70周年,中国观网开启《曹保明百日百书展介》,我们将以曹保明100部作品纪念他与祖国同生、同步、同行的70年……

《长白山森林号子》

吉林文史出版社

2007年8月版

责任编辑吴燕

未标�?2.jpg

未标�?3.jpg

未标�?4.jpg

【小编絮语】

带上你的书 跟着你同行

嘿,嘿哟

哈腰的挂吧!

嘿,嘿哟

撑腰的起吧!

嘿,嘿哟

往前走吧!

嘿,嘿哟

长白山森林号子

一种粗犷厚重的旋律

在大山中滚过

在林涛中滚过

在峡谷中滚过

在木把们的心头滚过

长白山森林号子

一定是被沉重压榨出来的神韵

抬着沉重的原木唱

扛着沉重的原木唱

拉着沉重的原木唱

运着沉重的原木唱

归楞时喊号子

穿排时喊号子

运木时喊号子

一人领唱众人和

众人划桨开大船

号子响起来

木头悠起来

那是一种劳动的智慧

那是一种文化生产力

那是一种压力的释放

左边的小心点儿!

嘿,嘿哟

右边的小心点儿!

嘿,嘿哟

那是森林的久远记忆

那是地域的原生态文化

那是长白山古老的歌谣

可不可以这样说,长白山的一片片的老林子,都是一个个"木把儿"唱着"号子"抬下来的?

出于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国家对森林进行限制性采伐,而且随着机械化的运用,抬木头的生产方式已经越来越少,于是,生动的森林号子逐渐地消失了,一个个唱号子的老人逐渐苍老和故去,“森林号子”这种珍贵的口述文化就成了真正濒危的文化。曹老师的贡献越发显得弥足珍贵了。

我不能不感叹、不能不敬佩曹保明老师对长白山文化的深度挖掘,他简直就是左右逢源,见什么就能写什么,写什么都能写成大部头,写出深度,写出成就。

具有很强的自然价值,美学价值、音乐价值的《长白山森林号子》,被许多高等院校、科研单位改编成各种音乐剧、舞台剧、戏曲故事等,获得了许多国家级艺术基金大奖。

长白山森林号子巳于2005年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他是怎样发现森林号子的文化价值的?是怎样搜集寻找森林号子的?森林号子是怎样一个个露面,与他握手拥抱集结的?长白山森林号子的产生、发展、消亡的过程?有怎样的基本特征、艺术特色?表现了木帮怎样的生存智慧和文化创造力?这些问号都会在曹老师的书里找答案。

(张彬彬)

【一书一记忆】

文化,就是对生活有一种发现,其实,发现,就是细细地总结文化,梳理文化,而文化其实是在生活中等待着我们。由于我对长白山里的木帮生活越来越熟悉,这时就产生了一种想进一步深入地了解他们文化的渴望。

哈腰的挂吧!

嘿,嘿哟

撑腰的起吧!

嘿,嘿哟

往前走吧!

嘿,嘿哟

左边的小心点儿!

嘿,嘿哟

右边的小心点儿!

嘿,嘿哟

前边的小心点儿!

嘿,嘿哟

后边的小心点儿!

嘿,嘿哟

这,就是长白山森林号子。长时间以来,长白山的森林号子给我留下了深深的记忆,我觉得,这也是长白山文化的一种深化,于是,我决定重点搜集这种森林文化的代表性文化。

那是一个大雪纷飞的冬天,我利用假期走入了长白山,就是为了寻找一个抬木头的森林号子头。在江源县(那时叫三岔子),终于找到了这个著名的森林号子头。我看到了他肩上由抬木头让木杠压出来的一个大死肉疙瘩,真是让人惊心动魄啊,于是我觉得,原来长白山的木材是人们用肩膀扛下来的呀。

我写《长白山森林号子》是第一次将这种森林文化进行了细致的记录,而且我还记录了他们的生活和他们心底的故事。号子就是一种深刻的故事,而号子又是故事的活灵活现的具体表述,整体上看,这种文化是体现在人的生命文化当中的。

记得有一次,我在接受中央电视台的采访肘,讲了长白山森林号子,并给大家唱了一段森林号子,当时大家不断地鼓掌,他们觉得长白山文化太生动,太鲜活,太独特了。

(曹保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