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名家专栏
63.他倾听的样子
发布日期:2019/8/20  发布者:中国观网  浏览:76756

曹保明百日百书展介】(63)

开篇语

曹保明系人类著名文化学家、民族史口述文化学家(冯骥才语)、我国东北地域著名文化学家、吉林省文联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吉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专家组组长、东北地域文化研究院院长、吉林艺术学院硕士生导师。

为庆祝建国70周年,中国观网开启《曹保明百日百书展介》,我们将以曹保明100部作品纪念他与祖国同生、同步、同行的70年……

《长白山木帮文化》

吉林文史出版社

2007年8月版

责任编辑吴燕

未标�?2.jpg

未标�?3.jpg

未标�?4.jpg

【小编絮语】

带上你的书 跟着你同行

他倾听的样子

长白山木帮,这是一个有点儿悲壮有点儿粗犷的称谓。令人联想到冰天雪地中最原始的生存状态,联想到激流险滩中的九死一生。

木帮冬天要干“山场子活”,就是伐木。

木头伐好了要运走,怎么运?江河解冻,桃花水下来,把木头扎成木排,顺流开始放排,这是木帮干的“水场子活”,就是运木头。

严冬,大雪封山了,木把上山了。搭起窝棚,架起炉灶,天不亮,就背着开山斧和大锯上山,风餐露宿,森林号子声声,“顺山倒——!”在山谷中回荡。放倒的原木数量差不多了,在林中的雪地上用冰雪铺上“道”,让木头自己滑下山去,或用牛爬犁拖下山。木头走“滑道”,常常起茬子,顷刻间会要了木把们的命,一些木把就丧生在长白山的雪道旁。

山林伐下的所有原木,运出去,全靠走水。那就是放排,木头串联在一起,运出大山,顺水漂流。放排人上了排,就等于和家人生离死别,暗礁险滩,每一处都足以要人见阎王。到“船厂”(今吉林市),再在这里卖木,造船。因此,这儿才被称为“吉林乌拉”——满语,沿江靠川之谓。

先有乌拉,后有吉林;先有吉林市,才有吉林省。

那几近消逝的生产生活方式现在已经很难看到了,只能在曹保明老师讲述的故事中才能找到。也许曹保明老师挖掘采集写作的价值就在这里吧,否则,那人类文明进程中的一段真实的历程,就和着老木帮们的安息而带进棺材里去,淹没在记忆的深海之中了。

曹老师的故事讲述得生动,是因为他曾经走进木帮们,与他们一起钻深山老林,一起住窝棚,一起埋灶起火,一起啃大饼子,他才能听到木帮们掏心窝子的话,才能与他们心贴心。他对自己挖掘故事的能力感到惊奇,其实,这种能力来得极为自然和必然。

我能想象到,他倾听老木把讲故事时的神态会多么虔诚,他会像孩子一样瞪着好奇的眼睛,问这问那,刨根问底,他会经常又感叹,又叫好,有时愤怒,有时惊喜,整个人都神魂颠倒,走火入魔了。这一切,哪能不激发木把们的情绪,调动起讲出更多故事的热情,让这位来自城里的、非要跟木把们称兄道弟的大学教授得到更多的精神上的满足呢。

(张彬彬) 

【一书一记忆】

在本世纪初,面对自己的文化积累,我越来越感觉到自己的资源太多、太丰富了。我那时有了这样一个习惯,一见着别人就想给他讲我的积累,无论从哪个方面去整理自己的积累,都感到十分的丰富,我渴望去述说,因为心底的感受很多很多。

比如就长白山文化来说,我多次和山里的木帮们一起进山伐木,然后深入到木帮的生活当中去,和他们一起走进他们长白山老林子的窝棚里。那些窝棚里面,是一个一个奇特的世界,谁俩是父子?谁俩是甥舅?谁俩是哥们?他们各自带米、带菜,自己开伙,他们每一伙儿都有着自己的故事和记忆……我和他们一起生活。我听他们的述说,我记录他们讲述的各自不同的经历,于是,大量的长白山木帮文化就这样成为了我的文化。

记得当时,我每次都十分充实,我甚至想,别人都在干啥呢?他们怎么不来发现呢?那时我就觉得我面对的是一个文化的富矿,这些“好东西"早早晩晚会让人惊喜。我觉得我自己太神奇了。

我是如何走进他们的生活当中去的呢?许多人难以置信,我自己从长白山里回来后,有时也难以置信,走进他们的生活,不是人们轻易能够做到的。

当时我和他们一起去伐木,别人就劝我,说他们很生性,粗野,容易发怒,容易引出意外的事情发生。可是我自己已经控制不住自己,我觉得我应该把他们的生活记录下来,我不去谁去?山林里面已经出现了许多奇特的文化,大量的木帮的生活别人是不知道的,森林采伐的断断续续,也使得这种文化不能很好的连接。我四处打听,哪里有伐木人?我做好了随时和木帮们一起进山的准备。更多的时候,必须得经过伐木、抬木、放排的老木帮的同意,你才能和人家走在一起,你才能和那些老人一起生活,听他们讲述着自己从前的岁月的故事。

我十分惊奇自己的挖掘故事的能力。好多时候,我都觉得自己可以走进他们的记忆了。怎么走进的呢?许多人当时以为长白山文化,只是眼前的视觉文化,他们并不认为我这样做是挖掘和整理到了文化。

我自己知道我为什么这么做,我为什么要这样走我自己的路,其实就是想告诉大家,我所得到的是什么,为什么大家会感到我的作品的新奇性?其实这种新奇和鲜活性,恰恰就是来自于我最初生活的发现性,我发现的那些文化都是来自于从事森林文化的人的心灵深处,他们是在述说传承下来的一种记忆,因此,我的这些作品带有浓郁的地域文化特色,这才是我的作品的真正特色和价值。

(曹保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