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名家专栏
50.一颗值钱的老山参
发布日期:2019/8/7  发布者:中国观网  浏览:78728

曹保明百日百书展介】(50)

开篇语

曹保明系人类著名文化学家、民族史口述文化学家(冯骥才语)、我国东北地域著名文化学家、吉林省文联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吉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专家组组长、东北地域文化研究院院长、吉林艺术学院硕士生导师。

为庆祝建国70周年,中国观网开启《曹保明百日百书展介》,我们将以曹保明100部作品纪念他与祖国同生、同步、同行的70年……

《挖参》

吉林大学出版社

1999年12月版

责任编辑赵洪波 

封面设计 郭宇峰

未标�?2.jpg

未标�?3.jpg

未标�?4.jpg

【小编絮语】

带上你的书 跟着你同行

一颗值钱的老山参

不知不觉间,栏目的排序跳到50,百日百书竟然已经进行半程。

这是一场文字马拉松,NO,曹保明说是文化马拉松。我还从未有过每日一篇准备连续写105天的大工程呢。曹老师如同我的“私兔”,引领着我、催促着我向前奔跑。他频繁地在路上:开会、讲座,发稿经常凌晨1点、2点,真弄不清他什么时间睡觉。他活的一天,至少是别人的两天,所以他才有150多部书的成果。他发布第50部著作时,正在青海进行中国传统村落文化论坛。我这边担着重任,夏季是报道旺季,每天马不停蹄,可看着前面的曹老师,我虽然跟得气喘吁吁,可也不能停下,还是那句初心:只要出发,必须抵达。

最近推介的是曹保明的老故事丛书系列(十二卷),涵盖更多层面的文化,包括《乞丐》《妓行》《青洪帮》《盐帮》等等,这是邴正先生认定的,是在做前人沒做过的民俗学、社会学的选题,今天发布的《挖参》也是其中之一。

关东三宝,人参、貂皮、乌拉草。排首位的就是人参。

人参有头、有四肢,其状酷似人形,这神奇的长相,赋予它人参的美名。人参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能延年益寿,被誉为“百草之王”,还有“人参娃娃”等很多美丽的传说。

地球上很多地域有人参,但长白山的人参是最棒的,这里山高林密,人参质量上乘。加之,长白山是清太祖老罕王努尔哈赤发祥地,自然被视为钟灵毓秀,人杰地灵的宝地。清王朝怕挖了"龙脉",采取封禁政策,一封就是270多年,长白山原始生态保持得这么好,与此有直接关系。

挖参历史悠久,清代虽然封禁,挖参并未间断,因为它是重要贡品,皇帝和皇族要用啊。

长白山遮天蔽日、虎狼出没,人参难觅,危险丛生,有“十去三不归”之说。挖参有特殊的山规、习俗和放山人一整套的信仰、禁忌。

曹保明老师瞄准这一选题,几十年不间断地扎进深山老林,与老把头一起进山,一起住地窝棚,一起搭火做饭,一起侃大山,一起祭拜山神爷,祈祷平安。他如此身临其境的体验,挖掘采集的人参文化怎能不生动有趣引人入胜呢?经过几十年的坚守,曹保明也成为一颗老山参了,他肚子里的陈年古话都成了难得的源头文化,那些老把头作古,可那些故事都在曹老师的心里、在他的书里,他也很值钱啦,所以四面八方都在邀请他,高端论坛、民俗活动,他也不像70岁的人,整天忙得不亦乐乎。他搜集到许多人参文化的民谣,有的令人心酸:“一颗人参,两吊半,要拿命来换!”而他所写的挖参人的故事,谁能知道遇到过多少危险和艰辛,浸透了他的多少心血和汗水呢。

(张彬彬)

【一书一记忆】

出了山海关,

两眼泪涟涟。

今日离了家,

何日能得还?

一颗人参,两吊半,

要拿命来换!

这是一首古老的长白山挖参民间歌谣,充分地记载了长白山人参文化的久远历史和辛酸的过往。

长白山是人参的产地,古人就有说法,那是说世界的人参在中国,而中国的人参就在吉林的长白山,所以挖参是长白山的主要生活事项。而这种挖参的事项,十分的古老神秘而又神圣。首先,挖参要组帮,要在帮头(把头)的带领下,进山去找人参,称为放山。放山又分望山景,观树头,选窝棚地,搭窝棚等等过程。然后进山,又有叫家棍儿,排棍儿,等等森林的语言和文化,这些些禁忌,这些民俗,十分的丰富,如说话,不能随便说,蛇不能叫蛇,要叫钱串子,石头不能叫石头,要叫毛。参不叫人参叫棒搥,点火不叫点火,要叫打火堆等等等等。

而且,挖人参代表了北方民族生活的一种生存方式的规范性,传承着人们的精神理念和道德理念,还有许多行话和隐语,这些都已成为珍贵的长白山文化和东北的地域文化。

要了解东北,必须了解人参文化,人参文化是东北地域文化的重要的代表性文化,也是我们文学,历史,民俗,地理,民族等等领域不可缺少的一种文化知识和文化理念。

(曹保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