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名家专栏
37.最美奋斗者
发布日期:2019/7/25  发布者:中国观网  浏览:82808

曹保明百日百书展介】(37)

开篇语

曹保明系人类著名文化学家、民族史口述文化学家(冯骥才语)、我国东北地域著名文化学家、吉林省文联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吉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专家组组长、东北地域文化研究院院长、吉林艺术学院硕士生导师。

为庆祝建国70周年,中国观网开启《曹保明百日百书展介》,我们将以曹保明100部作品纪念他与祖国同生、同步、同行的70年……

《响马驼龙》

时代文艺出版社1988年版

(封面设计章桂征)

未标�?2.jpg

未标�?3.jpg

未标�?4.jpg

【小编絮语】

带上你的书 跟着你同行

最美奋斗者

《响马驼龙》看到这部书名,我以为又是一部“土匪”传奇。细一看,猜错了,这是一部六位人物传奇组成的。这六个人物,人们都耳熟能详,我吃过的“李连贵大饼”、小孩病了就去找外号叫“赵小孩儿”的医生,药到病除,尤其是高烧不退;买刀最好用的是“郑发菜刀”,还有董氏药膏、关东神医……这些东北民间人物,早就如雷贯耳,他们与百姓的生活和精神需求息息相关。我推测,这些的故事之所以家喻户晓,与曹保明老师的这本书肯定密切相关。挖掘这些故事活着的传承人采写不容易,对于离世的人物,那该是更不易的,可曹老师一旦动念,就决不放弃。就说这个女匪驼龙,1925年就被朝廷处死,可她的传说却在民间不死,曹老师从传说着手,循着她生活过的轨迹一路寻访,找到了当年的邻居、绑过票的大车店、占山为王的万宝山、被捉拿时的老公主岭妓院。这些考察使驼龙超越了传说,成为独特的纪实。书一出版,一炮打响,报刊转载、获大奖、拍电影,曹老师的创作进入一个现实主义文化创作的新阶段。

从此曹老师的创作如井喷,一部部地写下去。

所以才有今天曹保明的百书展介,

不是一家媒体在进行。

吉动开辟故事把头话东北

吉林日报开辟听曹保明讲故事

长影开辟文化吉林

喜马拉雅开辟述说

中国观网开辟百日百书展介

仿佛大家商量好、有人导演似的

推介展示全面开花

将进行至国庆

这是一个共和国同龄的时代故事

当到处轰响着曹保明的名字时,有一个全国性的最美奋斗者活动开启了。

为隆重庆建国70周年,经党中央批准,中央宣传部、中央组织部等九部委在全国城乡开展了“最美奋斗者”学习宣传活动。活动将评选表彰新中国成立70年来,各地区、各行业、各领域涌现出来的先进人物。评选出你心目中的英雄。吉林省推荐了黄大年等20名候选人,其中曹保明老师位列其中。得知消息,很多朋友、粉丝立即给曹保明投票,并转发朋友圈,希望曹老师入围,因为谁能为人类文化掘金日以继夜马不停蹄地干一辈子?就在此时此刻,70岁的曹老师仍然像永不疲惫的小伙子,奔波在西北的考察路上,每天发布很多精彩的图文,他是当之无愧的最美的奋斗者啊。投票!投票!

这是投票链接http://zmfdz.news.cn/m/index.html#/

(张彬彬)

【一书一记忆】

上个世纪的80年代,应该说,是我创作东北文化题材作品的高潮年代,记得那时我是一个极其勤奋的文化人,这主要体现在我走进生活,发现生活中的内容之后,我能立刻把它们写下来。民间叫“枪响就有物"(指猎手上山狩猎,回回不空手,枪一响,便能打着猎物)我一开始走进生活,就给自己下了指令:发现生活,表述生活,记录生活。

其实这个指标,决定了我一生对待生活的态度。我发现生活,就要求自己是以故事角度去发现的,并且又是以故事形式去记录去写的,这就练就了我记录生活的独特本领和能力。这部书中,我总共有六部作品收在其中,分别是《董氏药膏》《李连贵大饼》《响马驼龙》《郑发菜刀》《赵小孩儿》《关东神医》,都是东北民间的人物传说故事,而且是真正的民间传奇。

当年,这六部作品都是属于中篇作品,而且,在编进这个集子之前,分别在《长春日报》,《吉林日报副刊版》上连载过,在当时吉林人民出版社的一个叫《新村》的杂志上登过,而这个集子,是以吉林民间文学丛书汇集在一起出版的。

80年代中期,吉林省的出版业刚刚恢复自己的正常出版,记得当时在吉林文艺出版社担当总编的是魏可信老师,他是民间文学事业的大力推动者和开拓者,当时他出版了一批吉林省民间文学方面的丛书,如夏豫的《嘎扎铃》,于济源的《人参故事》,富育光的《七色神火》等等,都是吉林省有代表性的民族民间文化成果。由于那时,我的民间人物的搜集、挖掘,抢救,开始初露头角,这引起了魏老师的注意,于是他决定把我的文化成果也列进这套丛书里。把我这些人物传记,列入到吉林民间文学丛书,是因为当时,也许是改革开放初期,大家的精神食粮非常匮乏,我的这方面的写作开始被社会接受和认识,而且在社会上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所以出版界决定选择我的作品编辑出版。

那么,书该叫什么名字呢?记得当时经过大家的分析,决定起名《响马驼龙》。因为驼龙是一个女土匪,土匪又叫响马,响马驮龙是当年流传在民间的一个传奇的故事,几乎是家喻户晓,而且我写这个故事的时候,曾经在《长春日报》和辽源的《关东文学》上发表过,当时影响极大,还有电影制片厂准备把它改变成影片,由于它是一个民间传说,后来,长影终于拍了另一个版本的女匪驼龙。

但是客观的说,我的这个想法,恰恰延续了当年我在进行东北土匪文化收集整理的历程,也是代表作,由于女匪驼龙在1925年就被朝廷处死,她的传说巳成为东北民间家喻户晓的奇迹。我在写的时候,按照口头文化的传说,还亲自走访了当年她生活的地区,并且寻找到了她当年的邻居,包括后来她和大龙占山为王的农安县万宝山,寻找到了她绑过票的大车店,寻找到了她最后被朝廷捉拿时的老公主岭妓院。这些实地考察,使这部书具备了超越传说的一个存在,形成了独特的纪实传奇,这使得传奇更加具有了作为民间传说的可信性特征,于是,这也区别于当年单是民间口头传说的一种形式,注入了我的田野调查成份,突破了一种文化的常识,形成了新的传说,使我开始进入了现实主义文化创作的历史阶段。这也是我的作品受欢迎的原因之一,因为它产生在东北的历史里,自然里,生活里,文化里,于是这部作品在当年一炮打红,流传至今,并获得了民间文学关东三宝奖。

(曹保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