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名家专栏
25.打入天津卫
发布日期:2019/7/13  发布者:中国观网  浏览:85392

【开篇语】

曹保明系人类著名文化学家、民族史口述文化学家(冯骥才语)、我国东北地域著名文化学家、吉林省文联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吉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专家组组长、东北地域文化研究院院长、吉林艺术学院硕士生导师。

为庆祝建国70周年,中国观网开启《曹保明百日百书展介》,我们将以曹保明100部作品纪念他与祖国同生、同步、同行的70年……

《天津一绝与关东十怪》 百花文艺出版社 1994年2月版 天津民间文艺家协会编

未标�?2.jpg

未标�?3.jpg

未标�?4.jpg

【小编絮语】

带上你的书 跟着你同行

打入天津卫

如同一个孩子

奔跑在地球的北部

闻着森林里草木的芳香

看着漫山的野花怒放

跑啊跑

眼前又一亮

穿越到另一片天地

他的基因突变

就像安琪儿插上了翅膀

飞呀飞

在更大的空间翱翔

曹保明的《关东十怪》出版后,得到人们的认同和喜爱,人们通过他的书找到一条了解东北的捷径。接着,稿约不断,不仅仅局限吉林,而是向全国扩张。

外埠第一个约稿的是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这是国内出版散文的权威出版社。他的民俗故事与天津的民俗故事珠联璧合,书名为《天津一绝与关东十怪》,他的作品闯出吉林,闯出东北,打入天津卫。

这对他怎么能不是莫大的激励和鼓舞呢?

这次入关,为他敞开了一扇大门,他与崇拜的著名作家冯骥才和编辑出版家冯育楠成为知己。每当谈到冯骥才,他都满脸洋溢着一种美好,曹老师每次到天津,都必到他家,在他的书房里站一站、坐一坐,聊一聊,他便汲取了力量。他对冯骥才佩服加热爱。冯骥才1.9米的大个子,曹老师叫他大冯。冯骥才文革中饱受磨难,深谙社会人生。是新时期重要文学家,绘画也堪称一流。后来有人说他“剑走偏锋”,放下文学和绘画,投身文化遗产抢救工程。他发起了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普查,抢救出来的一大批图文资料;他拍卖自己的画,成立了"冯骥才民间文化基金会",通过“民间自救”的方式,唤起公众的文化意识和文化责任;他建立了中国第一个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数据中心,存录了数百万字的文字资料、几十万张图片资料、几千小时的录音资料和上千小时的影像资料;他负责对包括汉族在内56个民族所遗存的所有的民间文化,大到古村落小到荷包,做一个地毯式的考察,而且一次性地做了10年……

冯骥才为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曹保明为中国民协副主席。多年来,他们肩并肩地在山南海北、僻地荒村中进行一个个文化行动,已经留在他们过往生命的记忆里。

他们的交情不是一般的友情,不是个人的私交,而是为抢救和保护中华文化遗产的共同努力中结成的知己。

(张彬彬)

【一书一记忆】

其实,真正能走出一个地域的就是民俗。

上个世纪90年代初,我的《关东十怪》由于通俗易懂,且有着对东北民俗的典型概括,特别是说法上开始被生活认同,想通过它去了解东北的人多了起来。

记得一次在北京开会,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一位老编辑、学者,也是天津民间文艺家学会的负责人冯育楠先生遇到了我,谈话中得知他想编一套地域民俗方面书籍,并问我是有这类的积累。我一听,便把我出过《关东十怪》的事说了。

他一听,便立刻谈了自己的想法,要将《关东十怪》纳入到他的天津民俗中合出,并问我同意否。我一听,十分高兴,蔫有不同意之感?这乃是我的梦里之求啊!

一是因为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是当代有影响的出版社,能在那里出书是我的荣幸,也是我们大东北的荣幸,我们的文化"入关”啦,终于打入天津卫啦;

二是,冯育楠先生与冯骥才先生都是我所崇拜的当代的文化名人、大家,记得我与二位冯先生见面时还唠过此事。冯骥才主席对我的书能与天津的民俗文化合在一起出版非常支持,而他的代表作《俗事奇人》(是他早期的重要作品)早已在生活中产生了深深的影响。我心里极度渴望东北文化能与京津融合。

这部书共有42篇作品,将我的关东十怪全部收入外,又加了我的另外两篇东北二怪《神秘的老冬狗子》和《空心疮疤汤》共十二篇习俗,起名为《天津一绝与关东十怪》。

这部书的封面设计,竟然把东北二人转和东北大烟袋做为代表性文化符号,表现出来,足見当年,东北文化已经开始被中原人概括出来了。其实属于河北的天津,九河下梢,靠近了北方,在文化上,早已有了交融,也说明东北与中原文化的渊源关系

冯育楠先生在前言中写道:"……曹保明先生精心搜集整理的关东十怪,雪中送炭,为此书增添了光彩,增添了温暖,增添了融融春色,使我们又看到了浓烈浑厚的关东风情。”

记得后来,有着浓厚民俗文化情怀的天津民俗博物馆、天后宫组委会,在冯育楠先生的提议下,还专门约我去讲了一次东北民俗。

这是我最早与天津的一部书一世情。

(曹保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