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名家专栏
【每日一书展介】曹保明作品在当代(8)
发布日期:2019/6/26  发布者:中国观网  浏览:55708

开篇简介:曹保明系人类著名文化学家、民族史口述文化学家(冯骥才语)、我国东北地域著名文化学家、吉林省文联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吉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专家组组长、东北地域文化研究院院长、吉林艺术学院硕士生导师。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中国观网开启《曹保明作品在当代》每日一书展介,我们将以曹保明105部作品纪念他与祖国同生、同步、同行的70年……

《猜谜歌》 北方妇女儿童出版社  19859月  总印数20300


一书一回忆

孩子们的梦,是金色的。

因为通过追寻、探问,是孩子们的天性,也是他们的生活生活,通过追寻探问,他们了解生活和自然,幻想着自己极其神秘,美好的未来。

于是我想,能否把孩子们的追求询问,用一种形式表达出来呢?于是我就独出心裁地搜集、创作了这本猜谜歌。其实,这是我在吉大中文系教学之余的创意成果。

猜谜,其实就是民间文学的一种,在民间文学当中,谜语是很重要的一部分,猜谜就是对生活经过概括佰,又巧妙地用这种形式表示出来,提出为什么,让人去猜。儿童们的求知欲很强,他们喜欢向大人问东、问西,打听各种自然和生活的奥秘,这就增加了他们探索和学习的兴趣。

我国古老的民间谜语深受群众和百姓的喜爱,因为这种古老的民间艺术让人类智慧的传播更加的快捷,由于文化特点突出,能很好地培养孩子们这方面的兴趣,我想,这将会开发他们的智力,又更好地了解传统文化。为了更好地培养人才,我就想,一定要这样做。那么,歌谣和谜语的结合,应该是我在民间文学方面的又一创造。是歌谣,又要是谜语,还要有谜语和歌谣的特点,又要适合儿童和孩子们的思维规律,于是我研究了传统民间谜语的艺术手法,研究了民间歌谣的特征,把二者特征结合一起,力求对大千世界的各种现象,各种事物和规律,巧妙的概括在一起,接下来就是采用这种形式来表现啦。

于是,我决定采用民间童谣的问荅办法。童谣是儿童的生活表述歌谣,又是民间的押韵歌,民间歌谣,在我国古老的民间童谣中节奏鲜明,e朗朗上口,便于传唱,于是我又努力的吸收了童谣的这个特点,同时,把谜语用一句话概括出来,那么,这确实要费些心思。当年,我留校做民间文学教师,教学上也要考虑这些,让民间文学走入实践。

我在创造这些猜谜歌谣时,仿佛看到天真的孩子们一双双水灵灵的眼睛,他们在期待着,期待我们为他们创造出一些丰富的精神食粮。是的,给儿童和孩子们写这种猜谜的歌谣是把民族民间文化放大,又把童心融进去,一边培养他们的学习欲望,同时,又开启他们心灵的智慧,启迪他们对世界美好未来创造文化的信心,这就是我的这本书的目的。

记得此书在1982年出版以来,全国很多报刊都选载过,香港的《智力世界》,鲁兵的《365夜儿歌》,蒋风的《中国创作儿歌选》,都从我的这部著作中选出过部分作品,于是,我的这部《猜谜歌》,当年在社会上十分流行,许多学校,许多社会团体和新华书店,都大力的抢购,此书一次印刷就是七万册。这次出版发行成本,北方妇女儿童出版社责任编辑、著名画家龙震海老师,他们辛勤的修订,我又进行了细致的调整,并从近一倍的民间歌谣中选出了这些儿童谜语部分,增补了过去的民间谜语的命题。但我想,这部书在那个年代,给孩子们饥渴的心灵补入了精神和文化的食粱,也是民间文化智慧的营养,再累,也是幸福的,许多孩子是看着我的这本书长大的。

                        (曹保明)

【小编絮语】

带上你的书  跟着你同行

童心,在这里闪耀

爱心,在这里发酵

孩子们瞪着新奇的眼睛追寻、探问着这个新鲜而陌生的世界,如何满足一张白纸的童心的渴求,启迪他们的心智,曾经在吉林大学短暂任教的曹保明老师怀着大爱之心,独出心裁,开创了一种文学表达式,那就是《猜谜歌》。猜谜语是民间文学的一种特殊形式,寓教于乐,大人孩子都喜欢。把流散在民间的谜语搜集整理,编成歌谣、朗朗上口,易记易传播,可以。在我小时候,我并没注意到为我们提供精神食粮的曹保明老师的名字,可那些谜语歌已经在小朋友间广为传唱,根植于幼小的心灵。

什么瓜粗?

什么瓜细?

什么瓜生长在土里?

什么瓜呀书上结?

什么瓜呀甜如蜜?

角瓜粗,

黄瓜细,

地瓜生长在土里,

木瓜呀树上结,

香瓜呀甜如蜜。

这些猜谜歌,打开了孩子们的视野,长了知识、学了语言。

这本《猜谜歌》从1982年第一次出版,便风靡全国,很多报刊杂志书籍转载选登,学校图书馆新华书店抢购,今天推介的是1985年版本,可见三年畅销势头不减。迄今这种文体经久不衰,曹保明老师功不可没。

本栏目开辟后,受到众多读者关注,每天都有人跟帖、发表感言。读者张君在昨天的跟帖中对曹老师的不断创新有感而发,摘要如下:

曹老师注重探索不同的传播方式,这两日推出的连环画便可说明这一点。连环画,俗称“小人儿书”,在精神生活极度匮乏的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曾是孩子们无比渴求的读物,无与伦比地丰富、美化了他们的童年,带给他们无比可贵的精神享受与乐趣的同时,也积极地协助他们构建“三观”,因此为他们所追捧。曹老师用心挖掘、书写的故事能以这一形式行世并印量可观,说明其故事所具有的潜在效应,同时也是他注重开拓传播方式之体现,这,同样非“有心人”而不能为。可见于著书立说者而言,做个“有心人”何其重要!

                         ( 张彬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