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国老兵创业英雄榜 军人
...

“第五届舌尖上的影响力·
...

“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东北
...
《美丽查干湖》简介
《美丽查干湖》是作家张顺富历时五年创作的60篇散文,结集出版的一部专著。这60篇散文先后《吉林日报》《作家》《协商新报》《散文》(海外版) 《台湾好报》《松原日报》《今日头条》等数十家报刊发表,得到海内外读者的广泛赞誉,点击量过千万。这部散文集以查干湖为中心,写查干湖的地域风情、渔猎文化、山川草木、动物植物、人物风采……主题鲜明,故事性强,语言生动,文笔流畅,好读易记,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2025年6月7日下午,吉林省图书馆五楼会议室气氛热烈,来自省内的30余位作家、评论家齐聚一堂,参加张顺富生态散文集《美丽查干湖》书评分享会。大家围绕这部作品,从创作背景、文学价值、生态意义等多个角度展开深入交流,这里继续将这些评论分期与读者分享。
张顺富简介
张顺富1955年生,吉林省政府文史研究馆馆员、吉林省作家协会第八届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员、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出版著作有:长篇小说《查干湖》、小说集《生活变奏曲》、报告文学集《时代大雕塑》、《腾飞的雄鹰》《和谐施教的楷模》等、游记《访欧洲十国笔记》、评论随笔集《文情畅怀集》等多部著作。曾任三届(九、十、十一届)吉林省政协委员、2001年11月至2021年12月连续出席五届(六、七、八、九、十届)中国作家代表大会,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五次接见。2014年10月获约旦王国作家协会颁发的“耶路撒冷文学奖”。
《美丽查干湖》文集之美
赵家治
张顺富的《美丽查干湖》散文集出版发行,广受各界好评,可以称之美文。美文与美景互为表里,如影随行,文质彬彬,展示了具象之美、意象之美、心灵之美、境界之美,充实而有光辉。
一、具象美,充实质朴。作家在文集中用叙事的手法,表现了具体的物象。全方位多角度描写了查干湖的景物、动物、植物、人物、事物的具象,勾勒出生动的画面和场景,展示了乡土之美、充实之美,比如蝈蝈、蛐蛐、红骏马、火狐狸、高粱、谷子、芦苇、碱蓬草、大嫂、二哥等。他用形象思维,对生活中的创作素材进行提炼、概括、集中、夸张等手法。对创作形象采取艺术加工,从而达到典型化的审美目的。文集中的具象是他长期观察查干湖,对家乡事物多次接触、多次感受、多次为之激动的物象,它是丰富多彩的,也是高度浓缩的形象;它反映了事物的本质和内在联系,也打上了作家的情感烙印。这种具象生动活泼的画面感,美丽的图景,对读者有很强的感染力。美文不仅客观的表现了美景,也升华了美景,具象美使查干湖与散文集具有同样的品格和特色,充实而不空泛,厚重而不浅薄,广阔而不狭隘,富饶而不贫瘠,充实质朴的风格,满满的正能量,引起读者的兴趣。
二、意象美,情景交融。作家在文集中写了许多故事,抒发了情怀,它不仅是叙事散文,也是抒情散文,真情真景,情景交融,展示了意境美。
文集中首篇《大桥》,讲述了作家60年后回家乡观大桥的故事。“从小生长在查干湖畔,对家乡山山水水总有无限的眷恋与挚爱的情怀。”他这里一个“情”字,道出文章的主题,湖、路、桥、风电、村庄、杨柳、松柏、鸥鹭、鱼鹰,景色万千迷人。在党的领导下,家乡60年的巨变,令他无限感慨。文章结尾“站在家乡马营子村,望着查干湖大桥,是人间一道旖旎的风景;站在查干湖大桥望着家乡,又是一幅绝美的画卷。”这里小村与大桥、历史与现在,抚今追昔妙笔生花,在同一时空,对望是不可能的,只有遐想,想到什么?没有说,这里留白,给读者留下无限的想象空间,呈现了空灵美。意象让读者与作者在遐想中产生共鸣,产生美好的意境。
查干湖冬季捕鱼历史久远,影响广阔,国内外媒体连年推广,成为旅游主要特色之一。《冬捕》是作家用心、用力、用情书写的重要文章,千百年的冬捕历史,捕鱼大网1999米,辅助渔具36种,象贯口一样道来,十分精彩。冬捕节场地,冰雕屹立,冰灯闪烁,喜炮声声,锣鼓齐鸣,查玛舞跃动,哈达敬网,奶酒祭湖,一片欢声笑语。从马拉轮子,下网捕鱼到2小时后大网出水,在阳光照耀下,鱼鳞闪闪,银光跃动,到现场拍卖头鱼,展示了冬捕的小世界。真情真景,情景交融意象美。读到此处,在我脑海中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一个完整的,充满意韵的、充满情趣的,情景交融的感性世界,这个审美意象很美,它让我遐想、向往、愉悦,久久不能忘怀。
《雁鹅》作家讲述了母亲救大雁,孵化雁鹅蛋,哺育雁鹅新品种,发展雁鹅养殖的故事。《丹顶鹤》讲述哥哥拯救受伤的丹顶鹤,每天换药、喂食鱼虾,伤好后放归大自然,3年后丹顶鹤飞回来报警,及时防范洪灾的故事。两篇文章作者亲历,细节描写情真意切,人鸟之情,人与自然之情真切,情景动人,意境很美。查干湖畔,人们与禽鸟相处得非常和谐,禽鸟云集,一片祥和的美好意境。
美在意象告诉我们查干湖,不仅是一个物理世界,人们生存的世界,也是一个情景交融的意象世界,又是人们的精神家园。
三、心灵美,大爱于行。作家在一块地域追溯60年之变迁,对同一主题撰写60篇散文,可见他心定神安,精气神十足。作品折射出人品,也可以看出他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他在哲学认识论上求真务实,在伦理上向上向善,在艺术上追求尽善尽美。一个追求真善美的人,他的心灵是美好的,是大爱于心,大爱于行。
作家在后记中写道:家乡的故土的情丝,像一条无形的线,不管你飞得多高,走得多远,她永远会牵连着你。
他爱生活,在传统与当代的变迁中抒发情怀;他爱家乡的湖光山色,鱼米之丰;他爱乡村风貌,四季风光;他爱惜生命,关爱动植物,他关爱农耕渔猎文明,传承民间习俗。他通过查干湖60年的变迁,一年四季的变化,以及岁时节令,佳节盛景,展现查干湖地域文化和查干人的精神气质。核心是爱人,他爱渔民、农民、工匠、教师、友人、亲人、游人。赞美民族团结,和谐相处,自强奋斗,生生不息的景象。查干湖千百年来,民俗相延成习,相染成风,形成厚重的民俗文化,它影响作家一生,贯穿作品始终。民俗文化是源头活水,善于时代的表达是作家成功的经验之一。
四、意境美,和谐共生。作家的散文集把查干湖描绘成江河五路汇水,美丽富饶的“生态洼地”;贯通古今,传承创新的“文化高地”;面向中外开放包容的“旅游圣地”;宜居宜业,共同富裕的“生活福地”。这是作家诗化了的生活方式,诗化了生存状态。阅读文集,可以引发读者从查干湖有限时空,进入无限时空,产生美好的意境,让读者对自然、人生、社会有深刻感悟。让人由查干湖想到大美吉林,大美中华,和谐地球村。人与社会和美相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文集的最高境界,彰显了作品的风采和意境之美。 2025年6月7日于吉林省图书馆
作者简介:赵家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吉林省政协原副主席,出版专著9部。
独特艺术视角的《美丽查干湖》
王长元
我们知道,写查干湖的文章并不少,有本土作者写的,有外地作家写的,有新闻人写的,有旅游者写的,有诗歌、散文、报告文学、小说,还有大量的特写,通讯之类。但是顺富先生的这本《美丽查干湖》问世,着实不同凡响,着实让人耳目一新,着实产生了强烈震撼力、形成了巨大影响力,着实留下诸多可圈可点之处。
一是艺术视角独特。
他的文章视角,确实特别,独到,不是专家的视角,不是大众的视角,不是游客的视角,更不是居高临下、走马观花、蜻蜓点水、一走一过的视角……而是一个从小就生活在查干湖边,长在马营子村的孩子,后来求学在外、工作在外的离乡游子,经过几十年人生岁月,如今又不时回到马营子村,回到查干湖边,亲近查干湖,感受查干湖,体味查干湖,思考查干湖,书写查干湖……这种视角太独特了,是马营子村的视角么?是省会长春的视角么?是游子乡愁的视角么?是艺术家回归的视角么?仿佛都是,又仿佛都不是。正是这一独特的融合的艺术视角,使得每一个篇章,都充满了乡村情感;使得每一个段落,都注入了当代意识;正是这一特别的视角,无形中就增强了作品的岁月含量,强化了作品的艺术张力,浓郁了作品的情感色彩,扩大了作品的人文视野。
二是细节真实精彩。
一部作品是否成功,感人动情的细节太重要了,她是作品鲜活的血肉,是作品灵动的筋脉,是作品打动读者的关键所在,这一点,《美丽查干湖》,做得相当到位:
例1,“查干湖铁锅炖鱼,第一道鱼是铁锅炖大胖头鱼。查干湖大胖头鱼只有大铁锅才能炖下。通常做法是用木头柈子烧锅,把铁锅烧热,用动物油、豆油各半,放到锅里,熬热,放上大酱、肉皮、五香粉,葱、姜爆锅,炒出酱香味来,加满水烧沸后,再放进大胖头鱼,后加料酒、醋、白糖、酱油,炖上一个小时后,出锅前,放上一些香菜和葱末。”(摘自《铁锅炖鱼》)
例2、“查干湖一到涨水时,湖畔和村庄里就出现了数不清的蜻蜓。每当天空蜻蜓集聚,在天空飞舞之时,查干湖畔的人们都知晓:
马上要涨大水啦!蜻蜓是查干湖涨水时的第一个报信者。要涨水时,蜻蜓会在飞舞中,吞噬着许多小微生物,净化了湖边的环境。查干湖畔的村民,有蜻蜓的护卫,很少被蚊虫叮咬。”(摘自《蜻蜓》)
……
稍加注意,我们就能清晰地感到,这些布满鲜活神经的细节,竟像神奇的精灵一样,在阅读文本的过程中,不时地撞击着读者的眼球,触碰着读者的心灵!俗语讲,“打十巴掌,不如扎一锥子”……他文章中这精彩的“一锥子”“一锥子”,使得文本,处处充满光泽,充满亮色,充满温暖,充满力量!
三是地域文化底色浓烈。
地域性,是很多重要文学作品的生命底色,
从苏联大作家肖洛霍夫的《静静的顿河》,到拉美文坛巨擘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
从沈从文的《湘西笔记》,到贾平凹的《商州记事》;从莫言创作的高密红高粱系列,到刘震云书写延津的新写实文学……哪一部经典的文学作品,不连通着地域文化根脉。同样,顺富先生的优秀散文集《美丽查干湖》,也有着相同的艺术秉性。例如,《大桥》、《冬捕》、《铁锅炖鱼》、《清蒸鱼》、《烤鱼排》《黑鱼》《嘎牙子鱼》《蝈蝈》、《大雁》、《蛐蛐儿》、《蜻蜓》、《丹顶鹤》、《红骏马》、《谷子》《高粱》、《紫苏》、《苣荬菜》、《碱蓬草》、《艾蒿》、《大嫂》、《春天》、《冬天》等60篇作品,都和查干湖有着血肉联系、筋骨联系、气韵联系、生命联系,在每一篇作品中,都弥漫着查干湖的水腥气,
在每一行文字里,都洋溢着查干湖的蒲草香,在每一个字缝间,都飘荡着查干湖的鱼腥味儿……或者可以这样说,正是由于查干湖的滋养,才有了作者的文学根脉,正是由于查干湖的“山乡巨变”,才激起了作者的写作激情,正是由于查干湖这块越擦越亮的生态文明的金字招牌,才使得作家笔下的文字越发坚实有力,熠熠生辉!
……
其实,《美丽查干湖》的艺术优长还有很多,诸如,散文写作的创新探索,生活语言的巧妙运用,地域文化的深刻挖掘,生态写作的大胆尝试,等等等等,在这里,就不一一赘述了。
拉杂写来,只是想说说阅读文本时一点浅薄表层的感受、感悟,无疑,距离他作品深厚、深沉、深邃、深藏的文学深意,还有着较大的差距……
我坚信,《美丽查干湖》写作,或许只是他生态散文创作的崭新开始,明天或许还会捧出《美丽松花湖》、《美丽月亮湖》、《美丽二龙湖》……明天他的生态散文写作,一定会有更大的收获!
2025 年6月7日于吉林省图书馆
作者简介:王长元,吉林省文联副主席,长春作家协会名誉主席,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出版著作多部。
《美丽查干湖》展现出作家的爱-真-情
李发锁
很高兴参加顺富先生的大作《美丽查干湖》书评分享会。此前收到《美丽查干湖》,我曾用三天时间认认真真地进行了研读,而后写了一篇书评,题目为《写的精彩 源于爱的深沉》,松原日报于以全文刊载。今天,参会的文友很多,因时间关系,我将原评论抽出三句话,或者说三个字,简述我对顺富先生这篇大作的粗浅看法。
第一个字:爱。我认为顺富先生之所以出了这么一本好书,其动力源泉在于爱,爱家乡,爱亲人,爱家乡的一草一木,一鸟一虫。诗人艾青有一句名诗:“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这句话用在顺富先生身上,再恰当不过了。爱是一个人的情怀,是做人的基本道德底线。我们曾见惯了一些从农村走出来,进了灯红酒绿繁华都市的人,嫌弃自己出生地,厌倦哺育自己长大的山水。顺富则不同,他爱家乡爱的痴迷,爱的深沉。家乡的一切,在他的眼里是那么的美好,那么的牵肠挂肚,那么的津津乐道。爱是文学的加油站,是创作的助推器,也可以说是文学与创作的灵魂。一个有灵魂的人,一定是有道德的人,是念旧不忘本的人,顺富先生能写出这样好的书,再次证实了一个百试不爽的道理:文如其人。顺富为什么这么多朋友?因为他本是一个有爱心的、热心助人为乐的好人。今天这么多人来此参会,就证明了这一点。
第二个字:真。真乃文之血。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本起了巨大的作用,一夜暴富欲望的驱动,市场上充斥了假的东西,假话、假货、假事……,高雅的文学自然难以咎于其外,于是我们看到了许多假文章,不接地气地胡编滥造,却时时披着华丽的词藻外衣,看了顺富先生这本书,60篇散文全是写实,并且告诉了你很多从未涉猎的知识,你知道蝈蝈的悦耳动听的歌声是从哪里发出来的吗?你知道蜻蜓的眼睛有多少个吗?你知道荞麦每株开多少朵花儿吗?看了《美丽查干湖》你会得到期望之外的收获与惊喜。
《美丽查干湖》为什么受欢迎?顺富先生的绝佳手段是写真!《美丽查干湖》为什么有力量?顺富的阳谋绝窍就是凿实。这完全应了近年来的一句流行语:真实即力量所在!诚然,把书写真实了必定好看,道理人们都懂。只所以不少文章没有写真实,不是写作者不懂,而是太苦太累太难,要到实地深入调查研究,要同乡民——脚上有牛屎的俗人打成一片,要花整5年的时间写一本书。而顺富先生肯吃这个苦,于是我们今天看到了《美丽查干湖》这样一本写真写实的好书。
第三个字:情。文学创作本身是一种情感表达与宣泄。情乃文之魂。犹如烧菜主要作料是盐,没有了盐,尽管各种作料再全,烧出的菜也会淡然无味。顺富先生深谙此道,并且他本人就是一个感情丰沛的人。在《美丽查干湖》中,顺富先生表达情感集中的特点是善良,这符合他一贯的为人本质。作品中多次描述了找兽医救受伤的丹顶鹤,全力救治被夹子夹住的獾子的场景。顺富先生这种善良为人品质,首先来源于父母的言传身教,这种善良表达不仅在于对人对动物,还在于对植物。这在全村人齐心合力保护大榆树情节有详细描述,进而我们可以得出这种与人与物与山与水的善良,不仅仅来源于家庭的熏陶,而且来源于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的传统美德的滋养,这种善良的美德使中华民族凝聚力始终粘合,虽经历多重磨难,却始终团结一致,不曾象世界诸多外族最终分裂为若干小国,而大中华却得以绵延流长。顺富先生大概自己也未料到《美丽查干湖》无意间触碰到中华民族最伟大的传统,中国人民最基本的道德底线——善良。
《美丽查干湖》的问世说明一个作家只要怀揣大爱,着手于写实,用心用情用力,就一定会写出好作品来。
2025年6月7日于吉林省图书馆
作者简介:李发锁,吉林省作家协会原副主席,长春市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出版长篇小说多部。
《美丽查干湖》给人以启迪,给人以力量
朱成华
很高兴参加今天的书评会。顺富先生《美丽查干湖》一经问世,好评如云争购如潮,省内外、国内外争相品读,争相传诵,轻轻地掀起了一股《美丽查干湖》品读热潮,可喜可贺。顺富先生以宽广的视野,纵深的历史、切身的经历和深邃的思考,以一条主线(查干湖),两种文风(叙事与抒情、写实与灵动)三位一体(天地人)四季兼容(春夏秋冬),集结60篇为集,全景式、立体化地描写查干湖。容量之大、涉面之广、内涵之丰,实在是一种创造创新。可以说在吉林文学史上,在查干湖的发展史上是前无古人,也可以说后无来者。
散文是最难驾驭的文体,形散而神不散,世难做到。然而顺富先生的《美丽查干湖》凡60篇,篇篇独立,然而以湖为媒,篇篇兼容,相互映照,神魄一体,创新可敬。60篇散文每一篇都像一颗珍珠,串联起他对家乡的爱,对真善美的敬,对生命的感悟。散文不仅仅是一种文学的表达,更是一种情怀和心灵的展示。他的文字中没有刻意的煽情,却有一种让人无法抗拒的感染力,读他的作品仿佛是与一位智者、仁者对话。他的每一句话,都在提醒我们生活中那些看似平凡的时刻,其实都蕴含着深刻的意义和哲理。
《美丽查干湖》不仅是一本散文集,更是一本心灵的指南,他让我们在忙碌的生活中,停下脚步去感受那些忽略的美好。美丽查干湖满蕴温情,携带着童贞,给你展现的是一幅幅淡雅的水墨画。轻轻的勾勒出查干湖的美丽和深情。读起来仿佛置身一片宁静的湖面,微风拂过泛起层层涟漪。
《美丽查干湖》的文字如一盏明灯,照亮了我们前行的路,也温暖慰藉了我们疲惫的心,同时也启迪了我们对美好生活追求的激情。心怀光明万物皆色春。
《美丽查干湖》有魏晋风骨,风格独特情,怀独居,不媚俗、不事贵,不矫揉造作;有唐宋风采,字优句美,精当精彩,不空泛,不干燥,如行云流水;有现代风韵,贴近生活,言之有物,不彷徨、不哀怨,给人以启迪和力量。
《美丽查干湖》记述和描写的都是鲜活的生命。花、草、鱼、鸟、虫,栩栩如生,均有灵性。天、地、人、水、风,挽臂相拥,和谐律动。掩卷遐思,展现脑际的是惟妙惟肖美丽图景,令人神思向往。凡读作品的人,谁都按捺不住激动,赶快扑向查干湖,看看仙鹤飞翔,听听蛙叫蝉鸣,瞧瞧蝴蝶双飞比美和那铺天盖地吃蚊虫,做公益,救战士的神奇的蜻蜓。令人陶醉于美妙的查干湖风景和人景之中。
顺富先生是我49年前的大学同学,是一个寝室上下铺的室友。那时我们都很年轻,斗室上下铺常翻五洲风。曾为屈原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壮志不酬投江自尽而扼腕痛惜;也曾为记述欧洲文化文明的长篇巨制荷马史诗,而肃然起敬。曾为罗贯中三国演义,“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的万世人生之慨而惊叹敬佩;也曾为塞万提斯唐吉坷德的勇挑大风车的骑士风格而诧异、敬畏、震惊。曾为曹雪芹“十年寒窗苦,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忽喇喇似大厦倾,恰似食尽,飞鸟各投林。”惶惶不解而悲怆悲悯;也曾为歌德浮士德惊天一问“我是谁”而惊呼惊醒。曾为朱自清荷塘月色,宁静、清远、幽深,如醉如痴;也曾为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细腻、精当、活灵活现而身临其境,夜不能寐。顺富先生广闻博学,学贯中西,阅古熟今,如此之深厚积垫,厚积薄发,今天《美丽查干湖》,仅是顺富先生近百部作品中的鲜花一只。我们诚挚期望顺富先生再接再厉,在创新作!
2025年6月7日于吉林省图书馆
作者简介:朱成华,吉林省文化厅原常务副厅长,吉林省作家协会会员,出版3部诗集。
让爱之花,开遍世界美好的人间
潘香春
今天,是一个有意义的日子:张顺富生态散文集《美丽查干湖》在吉林省图书馆举行书评分享会,又逢国家一年一度高考日第一天。在这样一个有意义的日子里,我能受邀参加会议,感到非常高兴!与会的各位都是我的老师,因为你们是真正的作家,无论是诗歌、小说、散文……都是文学创作,且都是各级作家协会的会员;而我是文学创作的门外汉,我是被我的老同学张顺富生态散文集《美丽查干湖》感动而来的……
读完张顺富《美丽查干湖》文集的最后一页时,一副对联呈现在我的眼前……“向阳门第春常在,积善人家庆有余,”《美丽查干湖》,不仅仅是赞美描绘查干湖马营子村的村民,世代建设查干湖的 一幅幅动人的生态画卷,而且通过这种画卷的展示赞美,向读者分享了人类社会生存应该遵循的的一种美德,即我们中国独一无二的中国传统文化:“向阳门第春常在,积善人家庆有余。”全文集60篇文章,作者用细致入微的观察力和饱含深情的文字,将儿时记忆中的查干湖娓娓道来,以敏锐的艺术感知,通过家乡风物、人物故事、等多元视角,构建出一个立体的查干湖的世界。在那些充满灵性的文字里,让我们不仅看到了波光潋滟的湖面,葱郁的岸林、丰饶的物产,更触摸到了一个生生不息的精神世界……村民们乐善好施的品格如同湖水的律动,在代代相传中滋养着这片土地。
作者以“向阳门第春常在,积善人家庆有余”这一中国特有的文化思想,创作了《美丽查干湖》这部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杰作。我想说的是,作者以自己家庭及部分村民‘ 乐善好施’的典型事例为切入点,探讨其文字背后蕴含的深厚情感与精神力量……
数十年来,查干湖的村民们形成了‘一家有难,全村支援’的淳朴民风。这种守望相助代代相传,造就了村民间牢不可破的团结精神。更令人称道的是,在这个民风淳朴的村落里,多年来从未听闻村民有任何不良行为,就连孩童都秉承着纯真善良的本性……孩子们从小就被教导要善待每一个生命。从作者笔下《蛙》的描写叙述里,孩子们听大人说蝌蚪长大变成青蛙会吃蚊虫的,就都乖乖把打捞上来的蝌蚪放回湖里……
作者的爷爷早年做了许多乐善好施,善待生灵的事情:用大铁锅做鱼给全村人吃,给人药方,救治抗战伤员,解放军战士,救治昏迷在大树底下的有为青年,救治狐狸等生灵……
母亲,以善良为本,将优良家风代代相传。她做的各类小吃美食全村人品尝过,将孩子们期盼已久的怀头鱼汤端走送给当兵在部队的王二宝媳妇下奶,还组织全村妇女轮流照顾王二宝的妻儿。带领孩子救治大雁的同时还为村里改良了大鹅的品种。大哥的红骏马为马营子村获得了第一台拖拉机,困难时期,把家里的几只羊都共享给全村人;大哥还救过丹顶鹤,3年后,丹顶鹤回来报恩。大嫂,长嫂如母,奉献守护,这八个字概括大嫂的人生,一点也不为过。大嫂堪称传统美德的典范。大嫂对母亲非常孝顺,在作者的记忆里,从来没有和母亲吵过架,连顶嘴的的事情都没有发生过。对作者倾注了全部的疼爱,始终恪守着敬老爱幼的传同美德。无论是小时候的照顾,还是上学后的炒米粉,生病时天天熬嘎牙子鱼汤,所以87岁那年,还亲自下厨为回家的弟弟熬了一锅嘎伢子鱼汤。 侄儿现在是我们马营子村家风村规民俗的第四代接班人和传承者。祖传的鱼馆在祖爷爷的配方上加以更新经营的有声有色。每次回查干湖开会等事宜,总是由侄儿出面接待兼导游,各类鱼的美味大餐任由顾客品尝, 村里有些老人儿女不在身边,有些事情,侄儿就帮忙办,所以,他们手里有的经营偏方也都传承给了侄儿。
我的同学张顺富就是查干湖那片丰腴的土地上培养出来的知名作家,更是中国优秀文化的传播者。从小就在这种乐善好施的生活环境中长大,懂事起就爱助人,爱护小生灵,帮助冯二伯种瓜田,和同学们一起来分享大嫂给他带的各类炒米粉等,在大学义务为年级同学服务,参加工作后也是如此,总是爱心满满的助人。其原因,我读完《美丽查干湖》后,找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力还是很大的,我们每个人都有责任和义务为传承中国的传统文化来贡献自己的力量!作家张顺富在全文的《后记》里也向作家、读者发出了呼唤:“作家要有大爱的心灵,爱和情是作家必备的良知。作家要爱生活、爱土地、爱人民、爱山水、爱动物、爱植物、爱家乡、爱祖国。没有大爱,就写不出优秀作品来。”这种爱的呼唤,充分证明作家张顺富,每天都敞开他宽大的胸怀拥抱美好世界,美好未来,用他的爱心之笔,把满满的爱意流露在每一个字里行间,让幸福之花开遍世界美好人间……
老同学不仅为家乡查干湖图染了绚丽的色彩,也为读者献上一本内含丰富的查干湖文化书籍。期待着老同学下一部赞美家乡的新作早日出版,与我们共享!
2025年6月7日于吉林省图书馆
作者简介:潘香春,吉林警察学院二级警监,教授
一道人类生态文明的风味大餐
——读《美丽查干湖》
于笑然
张顺富的《美丽查干湖》是一部描写生态、礼赞生命的主题散文集。收入书中的60篇散文,从不同视角和不同维度烘托出一个主题,集中体现和赞美查干湖的大美风光、人文景致,和它对于人类生态文明的贡献。
美丽查干湖,是顺富心中的天堂,也是他几十年来无论走到哪里都心心念念的故乡。正因为他心中装满了对故乡的爱,所以笔下的查干湖才这样千姿万色、魅力无穷、动人心魄。他的书写源于心中的澎湃激情,因而汪洋恣肆,酣畅淋漓,连同作者的心跳一起把读者带到一个既无限新奇又充满希望的美好境地。让我们的心灵受到净化,情感得以迸发,禁不住也要大呼一声:美丽查干湖!
《美丽查干湖》,是一部爱的结晶。它是作者爱家乡、爱生命、爱祖国山川大地、爱人民美好生活的真情倾诉与理想升华。我们读着这本书,也同样受到一次爱的洗礼,同样体验到生命力的可贵和奋斗力的擢升。当然,《美丽查干湖》的创作成功,不仅仅基于作者对于这片土地和美好生活的挚爱,更重要的是,他从挚爱中获得了力量,俯下身来,向着查干湖,向着故乡的大地,向着沸腾的生活,去不断思考,不断挖掘,不断提炼和展开创作的命题。 他笔下的每一个人,每一条鱼,每一棵花草,每一段时空,都不仅仅充满了他的爱,而且鼓荡着他持久深入生活、不断奋力挖掘的力量。我想,如果他不是查干湖生养的子民,如果没有从小到大的湖边生活积累,如果没有他深情所系对查干湖的思考和情感激发,他恐怕很难写下这些令人心动的文字。
张顺富的创作实践,再一次地证明了:所有能够打动人心的作品,都来源于火热的生活。我们创作的每一点成功,都是生活与时代给予的馈赠和奖赏。生活是美丽的查干湖,是浩瀚无际的大海,而我们创作的散文作品,就是这湖水里、海洋中沸腾的浪花。爱是散文的滋养。读一篇好散文,如同沐浴爱的雨露,领略花的芬芳,在品鉴与欣赏中吮吸生活的琼浆玉液,收纳人生的智慧芳华。读《美丽查干湖》,感觉就是这样。好的散文是可以品出味道来的,顺富收在这个集子里的一些篇章,就很有味道。比如《家乡的记忆》《铁锅炖鱼》《蝈蝈》《大雁》《火狐狸》《紫苏》《谷子》《大嫂》《杨老师》《春天》等等。具象些说,是渔村的味道,渔民的味道,乡亲的味道,温馨而美好,抽象些说,是人性的味道,大自然的味道,人类生态文明的味道。这也是张顺富在散文创作中孜孜以求的独特风格和味道。从这个意义上说,《美丽查干湖》就是作者奉献给我们的一道远高于查干湖盛大鱼宴的生态文明风味大餐。
2025年6月7日于吉林省图书馆
作者简介:于笑然,长春市文联原副主席,长春作家协会原主席,中国作家协会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