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施公说节
【施公说节】小暑
发布日期:2023/7/7  发布者:admin  浏览:109752

微信图片_20210604190622.jpg倏忽温风至,因循小暑来

夏季的第五个节气——小暑
开启了一年中最炎热的时段
在这绿茵浓浓、热浪滚滚的节令里
我们又该如何动、如何吃

如何顺应节气变化?

盛夏迈着轻盈的脚步奔跑而来,施公说节走到小暑节气,与花团锦簇、啾啾鸟鸣相呼应,更感受到一股处处散发的勃勃生机。

微信图片_20210707060934.jpg

本期外景地在长春莲花山泉眼镇赵家店,老朋友孙亚禄热情地带我们到村头的一个厂家——维忠粮油收储经销公司。顾名思义,这是以老板的名字命名的企业,老板姓李,名维忠。正午阳光下的厂区,到处亮得晃眼,远处一排大粮囤,一打听才知道里面装的都是玉米芯。那是用来做什么原料的吧?

走进办公室,顿时凉爽了许多,解渴的大西瓜表达着主人的热情。老板李维忠告诉我们,那些玉米芯是用来做培育木耳、蘑菇等菌类的培养基的,别看这东西不起眼,是属于菜篮子工程,我们每年从百姓手里收购苞米芯,我们已经做了5年,今年收购达到5000吨。我个人的经济效益不算大,但社会效益好,把玉米瓤子这些东西利用上了,农民有了收入,还解决了9个当地农民就业问题。谈到疫情对许多中小企业的冲击,他说,疫情对我们影响不大,这里没有外来人,工作都照常进行。

真想不到,乡村的小企业办得这么好。莲花山的农民兄弟有头脑、有眼光、有追求,衷心祝愿他们多挣钱,发大财,把家园建设得更美好。

微信图片_20210707060946.jpg

微信图片_20210707060953.jpg

在工厂的会议室里,施立学老师跟我们讲起“小暑”。

小暑,二十四节气的第十一个节气,是干支历午月的结束以及未月的起始。斗指辛,太阳到达黄经105度,于每年公历7月6—8日交节。暑,是炎热的意思,小暑为小热,还不十分热,还没到最热。

“热在三伏,冷在三九”,小暑虽不是一年中最炎热的季节,但紧接着就是一年中最热的季节大暑。三伏天,通常出现在小暑与处暑之间。“伏”表示阴气受阳气所迫藏伏地下,气候特点是气温高、气压低、湿度大、风速小,故有“热在三伏”之说。“三伏”是初伏、中伏和末伏的统称,每年出现在阳历7月中旬到8月中旬。夏至后第三个庚日开始为初伏,初伏和末伏各十天,中伏十天或二十天。

小暑三候为:一候温风至,二候蟋蟀居宇,三候鹰始鸷。温风至,是指小暑日后,大地上便不再有一丝凉风,而是所有的风中都带着热浪。蟋蟀居宇,小暑时节,蟋蟀也嫌热避到人类居住的庭院墙角避暑。鹰始鸷,七月,鹰因地面气温太高,开始远离地面,翱翔于高空,在清凉的高空中避暑。

“小暑大暑,上蒸下煮”,时至小暑,随着进入伏天,大地便不再有一丝凉风,天气也将越来闷热和潮湿,灼热铺天盖地,让人无处藏身。我国主要是季风气候,夏季受来自海洋暖湿气流的影响,这个时节虽然阳光猛烈、高温潮湿多雨,对于农作物来讲,雨热同期对农业的影响有利有弊,一方面水热充足,利于农作物的生长;另一方面因降水集中,容易造成洪涝灾害。

在农业种植方面,小暑时节正是秋菜种植的时候,炎热温度和光照都适合蔬菜生长,一些秋菜如豆角、油菜、空心菜等也是在这个时候种植,这与春天相比,种菜育苗就不用地膜了,温度和光照都充足,并且天气温度稳定。

民间有小暑“食新”的习俗。即在小暑过后尝新米,人们将新割的稻谷碾成米后,做好饭供祀五谷大神和祖先,恳请保佑风调雨顺。并将新打的米磨成粉,制成各种美食,与邻居乡亲分享,表达对丰收的祈愿。据说“吃新”乃“吃辛”,是小暑节后第一个辛日。城市一般买少量新米与老米同煮,加上新上市的蔬菜等。所以,民间有小暑吃黍,大暑吃谷之说。   

小暑头伏吃饺子是传统习俗,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摊鸡蛋。伏日人们食欲不振,往往比常日消瘦,俗谓之苦夏,而饺子在传统习俗里正是开胃解馋的食物。山东有的地方吃生黄瓜和煮鸡蛋来治苦夏,入伏的早晨吃鸡蛋,不吃别的食物。

夏日人们容易过食冷饮,烧烤,所以这段时间又是肠胃炎高发的季节,易出现腹胀、食欲不振、口淡无味、胸闷呕恶、大便稀溏,甚则身体困重、如油裹面。因此,可以进食一些滋补气阴的药食两用之品,如山药、银耳、莲藕等;热扰心神,所以煲粥时可以放入少许清心安神的莲子、百合等。也可以适当服用一些祛湿之品,如白术、茯苓、藿香、佩兰、扁豆、白豆蔻、薏苡仁等。

微信图片_20210707061001.jpg

微信图片_20220923073025.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