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施公说节
【施公说节】清明节
发布日期:2024/4/4  发布者:中国观网  浏览:269348

微信图片_20210202152331.jpg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当清明翩翩而至

人们立即会想到这首古诗

清明既是一个节气

也是一个节日

她庄严肃穆地祭祖扫墓

又如诗如画地插柳、踏青

古俗新风

“天、地、人”和谐交融

微信图片_20210330160243.jpg

草色青青,岸柳泛绿,一年一度又清明。在莲花山力旺林溪湖花园,一条正在消融的河流静静地横亘眼前,走在丘陵起伏的园中小路,可以想见鲜花盛开的时节这里将是一番多么热闹的美景。户外运动区的各种健身设备吸引了大家,爱运动的施立学老师跑过去,挨排玩了一遍,笑声穿过稀疏的树枝,回荡在万里无云的空中。公园里有很多休闲区,分布着很多木凳、靠椅,我们一眼看中那一溜鸟笼式的休息处,阳光正好,气候适宜,觉得在这里录制节目比在房间里更惬意。因为人鸟低飞,在那敞开的鸟笼形状里,心灵和想象都可以像小鸟一样放飞。

清明,斗指乙(或太阳黄经达15°)为清明节气,交节时间在公历4月5日前后。清明节兼具节气节日两大内涵,不仅有祭扫、缅怀、追思的主题,也有踏青郊游、愉悦身心的主题。"天人合一"的传统理念在清明节中得到了生动体现。

QQ图片20210330160209.png

QQ图片20210330160235.png

清明节在历史发展中融合了寒食节禁火冷食习俗。相传春秋时期,晋公子重耳为逃避迫害而流亡国外,在一处渺无人烟的地方,又累又饿,再也无力站起来。随臣介子推从自己的大腿上割下一块肉,煮了一碗肉汤让公子喝了,重耳渐渐恢复了精神。十九年后,重耳做了国君,就是历史上的晋文公。即位后晋文公重赏功臣,唯独忘了介子推。很多人为介子推鸣不平,劝他面君讨赏,然而介子推打好行装,同母亲悄悄的到绵山隐居去了。晋文公听说后,羞愧莫及,亲自带人去请介子推 ,绵山山高路险,树木茂密。有人献计,从三面火烧绵山,逼出介子推。 大火烧遍绵山,却没见介子推的身影,火熄后,人们才发现背着老母亲的介子推已坐在一棵老柳树下死了。晋文公见状,恸哭。装殓时,从树洞里发现一血书,上写道:"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为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将这一天定为"寒食节"。第二年晋文公率众臣登山祭奠,发现老柳树死而复活,便赐老柳树为"清明柳",并晓谕天下,把寒食节的后一天定为"清明节"。

另据文献记载,每当仲春季节,气候干燥,不仅人类保存的火种容易引起火灾,而且春雷发生也易引起山火。古人在这个季节往往要进行隆重的祭祀活动,把上一年传下来的火种全部熄灭,即是"禁火"。然后重新钻燧取出新火,作为新一年生产与生活的起点,谓之"改火"。在禁火与改火期间,人们必须准备足够的熟食以冷食度日。由于古代的禁火制度过于残酷和严厉,汉代发生了周举在太原一带废除禁火陋俗的事件。到了唐代,寒食节变成三天,分别叫大寒食、官寒食、小寒食。唐朝之后,寒食节逐渐式微。宋元时期,清明节的地位上升到取代寒食节的地位。

t017b0839d27dbe3908.jpg

清明时节,春回大地,自然界到处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人们乃因利趁便,扫墓之余亦一家老少在山乡野间游乐一番。放风筝、拔河、荡秋千等是人们所喜爱的活动。民间还有插柳习俗。杨柳有强大的生命力,俗话说:"有心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柳条插土就活,插到哪里,活到哪里,年年插柳,处处成荫。

还有一种说法是,介子推为明志守节而焚身于大柳树下,插柳是为了纪念介子推。

古人根据对大自然的观察,将清明分为三候:"一候桐始华;二候田鼠化为鴽;三候虹始见"。清明三候所代表的花信为:"一候桐花,二候麦花,三候柳花。"三花一开,春满枝头,春意盎然,绿意萌动。

清明一到,气温升高,雨量增多,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点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可见这个节气与农业生产有着密切的关系。

QQ图片20210330155826.png


222222.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