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东北工匠
一根筋焊出“国之重器”!大工匠冯世毅
发布日期:2019/9/7  发布者:中国观网  浏览:428580

45 岁的冯世毅有很多头衔:黑龙江省劳动模范、中国兵器技术能手、第八届全国技术能手、龙江大工匠、黑龙江省创新能手、哈尔滨市首席技师、哈尔滨大工匠、全国 “ 最美职工 ” 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 同事开玩笑说:“ 职称方面已经登顶了,还差一个全国劳模和中华技能大奖就大满贯了!”

1.jpg

 19 岁子承父业进厂“ 工厂就是我生活的全部 ”

 45 岁的 “ 冯大师 ”,黑瘦,不爱吱声,看起来似乎有 50 岁开外。“ 电焊的光挺强,温度又高,皮肤老得快。” 冯世毅说。他的主要工作就是焊接,焊接对象是兵器装备的部件。

 1973 年出生的冯世毅,算是第一机械集团有限公司的子弟。“ 我爸原来是做钳工的,我妈妈是会计,都是老先进。” 从记事起,冯世毅的世界就是厂子。住在家属区,小学到初中都是子弟学校,读技校也属于一个系统。“ 这么多年,我很少离开厂子,厂子就是我生活的全部。” 他说。

 在冯世毅看来,自己到厂子里工作,是顺理成章的事。“ 我爸妈一直说,有技术才能有好工作,才能出息。”

 1992 年,19 岁的冯世毅从技校毕业如愿进厂。那时,他还不知道什么是大工匠,一心只想做好自己的活。

2.jpg

攻克世界焊接难题“ 就是琢磨,不懂就看书 ”

“ 焊工,并不是简单地将东西焊上,里面是有技术的。” 进厂后的冯世毅慢慢琢磨出来了一些门道。焊接的时候,一定要考虑到材料的材质和焊接变形的程度,一点点失误,轻则影响配件的使用寿命,重则就是个废品。对于要求极高的军用设备来说,更是不允许出错。

采访中,冯世毅说到这些年的经验,总是说 “ 就是琢磨呗,不懂就买书看,没啥特别的 ”。了解他的人知道,冯世毅时常 “ 一根筋 ”,遇到工作难题就啥也不想,只琢磨该咋办。

2012 年,他承担了公司首次生产的装甲车辆油气悬挂系统焊接任务,“ 相当于装甲车的减震器吧 ”。其中部分活塞的焊接,经常遇到两种不同性质的材料,由于化学成分与力学性能不同,成为焊接难点,常常会出现致命性缺陷,甚至产生破坏性断裂。当时,公司内无人能够掌握这门技术。

冯世毅和同事吕磊带着一群徒弟研究起来。半个月里几乎不眠不休,从改进工具到评估材料,最终解决了技术难题。一门心思解决问题的冯世毅没想到,运用这项技术的战车多次出现在国家阅兵式上。

不会就学,学了再到实践中找不足。在多年工作中,冯世毅发表过解决世界焊接难题的文章,也获得过多项专利。

3.jpg


他的产品多次参加阅兵“ 我们是不穿军装的兵 ”

2017 年,冯世毅成为国家级 “ 冯世毅技能大师工作室 ” 领班人,是名副其实的中国兵器关键技能的带头人、中国兵器焊接大工匠。作为生产军工装备的生产者,他的工作中很多东西并不能对外人说。

“ 我们生产的装备参加了很多次阅兵。看到战车驶过心里特别激动。跟别人也只能说一句,这是我们生产的。”2015 年的抗日战争胜利 90 周年大阅兵,举世瞩目,冯世毅参与生产的 40 吨抢救车出现在受阅队伍中,“ 那天我们全都守在电视前,就盯着我们的车看,心里美啊!”

每当提到自己参与生产的装备,冯世毅会习惯地说 “ 我的车 ”。在他看来,从最初拿到设计图,做练习模具,到最终正式焊接,完成组装,就像完成了一个孕育周期,每台他参与生产的战车都是让他引以为傲的孩子。“ 虽然我们只是‘生产’军用装备的,但在自己看来,我们就是不穿军装不扛枪的军人。”

是名师也是严师“ 蹲一年才有机会打下手 ”

成为 “ 大工匠 ” 后,想给冯世毅当徒弟的人越来越多,冯世毅选徒的标准就是肯学、认真、有毅力。他带的徒弟不多,但个个都是技术能手。

冯世毅自学了课件制作,为公司内年轻人讲课。近五年里,他利用业余时间培训职工 500 余人次,培养出 6 名高级技师、15 名技师,被哈尔滨市总工会评为 “ 哈尔滨市模范名师 ” 荣誉称号,成为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客座讲师。

“ 第一天跟师傅,他让我蹲在地上用完一捆焊条。” 至今,冯世毅的徒弟乔树志还记得第一天跟师傅学习的场景。一捆焊条是 70 多根,全部焊完要整整一个上午。

如今是高级技师的徒弟回想当年还是很有感触,“ 我足足蹲了一年,才有机会给师傅打个下手。”

“ 焊接时必须稳,蹲着不能动,保证均匀地呼吸,手要稳,力度要均匀。” 冯世毅在基本功上的要求非常严格,在他看来,扎实的基本功是生产合格产品的关键。

“ 冬天还好,夏天最遭罪,焊接本来就热,穿上护具跟蒸桑拿一样。有时工作没干好,师傅还会罚我们重新练基本功。” 虽然辛苦,已经成为高级技师的徒弟们都认为辛苦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