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艺苑天地
陈晓雷散文的美学品位和价值 / 张锦贻
发布日期:2024/11/8  发布者:admin  浏览:21624

 编者按: 著名少数民族儿童文学理论家、张锦贻最新出版了文评专著《中国当代少数民族儿童文学发展史》,她在书中对吉林省蒙古族作家陈晓雷(图特戈)的美文集《我的兴安我的草原》的文学成就给予很高的评价,转发于此,请读者分享。

 微信图片_20241108192006.jpg


   吉林省蒙古族作家陈晓雷(图特戈)的美文集《我的兴安我的草原》,是作家于新世纪创作的适于儿童阅读的乡野散文集,清新优美,质朴淳厚,从中可以看到乡野散文在少数民族儿童文学范畴中的美学品位和价值。

陈晓雷,出生于大兴安岭甘河小镇,在高高兴安岭的坡地上、山林间度过童年和少年。在他的创作人生中,山岭、森林里的日日夜夜,童年、少年时的辛辛苦苦,是永远无可磨灭的记忆。那是他志向、志气的火种,长久地埋藏在心底,无论是热爱生活的炽热真情,还是珍爱青春的炽烈激情,都会即刻点燃他内心的心志之火、心气之火。这就使他童年、少年时的一段段经历、一次次感触、一回回体悟,化进了这本被列入“中国美文名家名作典藏书系”的散文集。

 微信图片_20241108192046.jpg

张锦贻(中)陈晓雷(左)和陈晓雷长篇小说《黑眼睛 蓝眼睛》的责任编辑马婷


在这本集子里,陈晓雷以天然、淳真的笔调,描述出内蒙古呼伦贝尔地区大小兴安岭原生态的山林风光及居住在这里的蒙古族、汉族、鄂温克族的小孩子们日常生活的点滴情趣;以家乡人最熟悉、最顺耳的声气讲述着内蒙古高原上那山那河那树那草,以及山岭上的神灵、河岸边的神树,和树林传达出的大自然的声音、草丛呈现出的大自然的色彩。他面对辽远宽广的山野草原,书写着生于斯长于斯的这块土地,写出不一样的,洇渗着他内心热爱这块土地的情感的鲜活的文字。如《大岭高粱果》中写大岭上长出的酸得让人流口水的山杏,甜得像葡萄的都柿,涩得让人拉不动舌头的稠李子,以及上白下红、鲜亮绵甜的高粱果,写得让人馋涎欲滴。又如《爬犁小记》中写爬犁像蹦跳狂跑的鹿,在雪坡上起伏驰骋;像翱翔的飞机快速轻盈,只一两分钟就把大山大树甩得老远的感觉,让人快乐无比。这些文字里,夹带着卷了雪粒、裹了雪雾的怒吼的狂风,以及勇往直前、锐不可当的昂扬的朝气,流淌着人与自然相依存、相帮助的生命气息,都活生生,活泼泼,给人以激励和鼓舞。

 微信图片_20241108192057.jpg

张锦贻在全国儿童文学获奖作家领奖台上

应该特别提到的是,陈晓雷新世纪的乡土散文,不只是写了家乡土地上令人难忘的心思和心仪,写了回味无穷的心智和心气;他的笔下,还写了“八岁的我”严冬时随母亲上山砍柴,险些把脚冻掉,仗着爬犁才得救的危难场景;写了“十二岁的我领着八岁的弟弟”进东山,找到一棵又粗又高、身子倾斜的枯柞树,我狠劲地锯着,却在大风中被倒下的干炸树压住了右脚的危重情景。他笔下的贫穷、艰难、危险、祸患,都呈现着一种精神——一种压不倒、击不垮的坚韧不拔的精神,一种兵来将挡、水来土掩的自强不息的精神。陈晓雷始终在写蒙古高原的壮观和酷寒,始终在写蒙古族儿童秉性的慓悍和不屈,始终在写那一年代童年的被摧残和被损害;而读者正是从这种独特的地域环境、独特的生存际遇的具象描绘中,感受到了历史变迁对民族命运、儿童生存的巨大影响,感悟到了自然情怀与人文关怀的紧密关联。


微信图片_20241108192132.jpg

              编审:张彬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