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艺苑天地
长白松水蕴挚爱
发布日期:2024/8/23  发布者:admin  浏览:30600

          长白松水蕴挚爱

       ——读《问脉山水——生态吉林散文选》


                               陈晓雷


微信图片_20240823211254.jpg

现在,摆放面前的这部精美雅致的文集《问脉山水——生态吉林散文选》(上下册)是省作协组织全省作家、资深编辑历时两年多,精心打造的一部生态散文选集。

全书四辑:野阔峰峦秀,云横水域宽,地灵生万物,冰雪壮奇观,收入散文作品89篇,作品围绕“生态吉林”的主题,放歌长白,吟诵三江,礼赞生活,诗咏田畴。这些散文生态气息浓烈,地域特色鲜明,把吉林大地的昂扬峰峦,荡漾江河,丰饶黑土,呈现得无限华美,吉林大地一片旖旎风光。

 我结合本书,谈点阅读感受。

本书出版实现多项创新。一填补吉林省没有生态文学专集空白:吉林是生态大省,过去却没有一部由作家参与创作、以散文形式、多角度描述吉林生态文学的作品专集,这次作协编辑出版的这本书填补了空白,实现作协出版专题文集的一个创新。二走专精路径保书品:本书从向作家约稿,到完成作品,从封面装祯设计,到内页彩色插图,从形式到内容,从单篇立意到全书主题,都由作协领导和资深编辑精心操作,每一步骤,每一环节,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皆走专业化、精品化的路径,实现了形式与内容的完美融合,实现了应用与传播的双效功能,实现了生态与环保理念的和谐统一。三省作协全力共图“生态吉林”大主题:省内作家大规模创作生态散文,高质量编辑生态主题文集尚属首次,这为集中作家优势宣传生态吉林开了好头,这项创新性工作,一定影响久远,意义不可低估。

本书作品饱蕴浓郁生态气息。优秀生态文学名著,需我们时常重读,如普列什文的《大自然的日历》,梭罗的《瓦尔登湖》,利奥波德的《沙乡年鉴》,卡逊的《寂静的春天》等。普氏曾说:“融入自然,是开启我的文学的一把钥匙”,还说“我在不熟知自然中映照出了自己的心灵,映照出了自身,或者反过来讲,我用自己的心镜映照了不熟悉的自然……”,这类经典文字,每读必得“新悟”,即对自然生态认知的新发现、新提升、新畅想。

微信图片_20240823211322.jpg

下面我结合《问脉山水》主要篇章,谈谈读本书的心得。 

自然映我心。本书大多散文,皆富有“自然映我心”的情怀,如任林举的《冰雪之“炉”》,“让每一块土地上都铺满色彩,让每一方空间都溢满芬芳”,其文字把长白山和天池的冷冬、寒池、冰雪,写成为一种超乎想象的“蓄热”态势,这种自然现象,随着季节不断变幻,每每飘雪刮风都有强烈的动感,当风雪弥漫天池冰面时,就成了动感十足的“火焰”,从高处眺望,天池就变作一座燃冬的巨型“火炉”,这里展现的是作家借助自然,又超越自然的渴盼呼春美感;赵培光的《到白山去》,以写长白山十五道沟山水秀美,从中悟出“山水即美学,即哲学”的天理;桑永海的《江城如画里》,借写松花湖秋冬之静美,以感怀自己八旬人生旅程的收获与畅想。这类写个人性情融入自然形态的篇章,其实表述的皆是作者心境。这是难得的人与自然之相融过程,祥瑞和福祉,皆蕴其中。

爱蓄万物中。梭罗曾说:“如果你不觉得你脚下这块土地比世界上——或任何世界上的其他地方更可爱,我认为就不能对你寄予任何希望。”爱土地爱自然是生态文学写作的支点。生态文学倡导的“万物在我”等理念,皆在肯定人与自然的同等重要,而人首先应尊重自然,爱护万物,方能使自然与人类长期共存。格致的《那些花儿》,写种桃树种杏树与养两只羊的生物生态冲突,强调生态平衡关系的重要性,科学性,长远性,缺一不可;陈晓雷的《长白山三记》,写长白山夏秋的旷野森林、冰雪溪流,字里行间蓄满作者的长白之爱,以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哲学思考;尹善普的《情绕大森林》,以科学情怀,写四季森林变化,森林与山野的共存关系,作者思绪纷飞,挚爱盈心,倾吐酣畅;杨树的《寂寞的湖泊》,写雁鸣湖之美,情深悠悠、文字明丽、有画有诗,因爱常驻心灵,笔下才有如此绚丽的湖光山色。

赏爱土地美。利奥波德说:“如果没有对土地的热爱、尊重和赞赏,或者不高度重视土地的价值,那么人和土地之间的伦理关系就不可能存在。”《问脉山水》放眼生态吉林这片热土,作家们生态文学的思绪被全面激活,他们含情脉脉,挚爱忠诚,饱蘸激情,歌吟生身养性的黑土地,诗颂春山冬雪、江河湖溪,礼赞大自然的神奇瑰丽,这满腔爱恋故土的情怀,如奔腾不息的海潮,一浪高过一浪,其气势大有凌空飞越苍穹,拥抱太阳的欣悦与豪迈!王怀宇的《风吹草动》,钱万成的《长白沥墨》,景凤鸣的《冰雪素描》,张彬彬的《百年梨园》,尚书华的《雪如银》,于德北的《夏天的信》,杜波的《梦幻向海》,赵连伟的《叶子的故事》,陈凤华的《中华秋沙鸭的生命第一跳》,张藩的《谁不爱飞雪》,马犇的《健体养心的“净月神秀”》,任玉梅的《大地的乳汁》,易玲的《山水长白》等等,皆抒发了浓厚的爱乡土情怀。

微信图片_20240823211310.jpg

还有多篇散文,记述人类改善生态环境,保障自然良性循环的努力,这是作家们书写乡土之爱的最直接方式。赵春江的《小石砬子沟记》、孟晓冬的《悠悠饮马河》,刘洪鸣的《松花江畔的雕像》,李谦的《虎牙吊坠》,杨逸的《暴风雪》,冰夫的《嫰江西岸的生态变迁》,王德林的《东辽河,在大地的脉管奔流》,朱晓东的《致敬母亲河》,徐颇的《路过木其河》,宋雨薇的《东拉河的幸福密码》,梁冬梅的《卡伦湖风韵》等篇章,都写得绘色有声,文采飞扬,意境深远,经得住时间长河的考验。

《问脉山水》出版意蕴丰厚,影响久远。吉林省作家协会以往编辑出版的各类文集为数可观,惟缺“生态吉林”主题的文学作品专集,这次由89位作家共同参与完成的这部生态吉林的百科全书,为宣传长白山、松花江、黑土地生态王国,做了积极有益尝试,为强化吉林生态文化旅游大省主题宣传,开创了有前瞻意义的先河,激活了作家们的创作积极性,写家乡宣传吉林,已成作家自觉责任、神圣使命。省作协这种集中优势,以方阵形式主攻一个主题,宣传效果好,社会受众广,作用非凡,影响甚大。这个创新经验值得学习、值得借鉴。

                           2022年4月24日,长春


16928682543671842.jpg

 作家简介:陈晓雷(图特戈),蒙古族,呼伦贝尔人,研究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曾就读中央戏剧学院,当矿工五年,做记者、编辑二十余载。曾在《人民日报》《民族文学》等报刊媒体发表文学作品200余万字,获省部级奖20余次。出版著作《大地童谣》《缺失苹果的高原》等8部。散文集《生活的位置》《我的兴安 我的草原》分获第四届中国煤矿优秀图书奖、第十一届吉林省政府长白山文艺奖,长篇儿童小说《黑眼睛 蓝眼睛》获第五届吉林(公木)文学奖。


编审:张彬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