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莲花山
首页 > 音频在线
那年他们正风华
日期:2021/2/26  发布者:中国观网  浏览:95200

微信图片_20210226112727.jpg

从1921到2021,

中国共产党历经百年风雨征程;
从白山之巅到松水之畔,
可歌可泣的故事从未间断。
许多先辈的名字你可能耳熟能详,
许多舍生忘死的故事你可能历历在目,
但那年,他们亦如你,
正是最好的年华、正是最美的模样,
却前赴后继地奉献着青春、
热血乃至生命
只因他们心中有国、心中有民,
只因他们有个共同的名字—中国共产党员。

为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服务全省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吉林省委党史研究室推出《那年他们正风华》,讲述那些出生、革命、战斗、牺牲在吉林这片红色热土的英雄故事……

微信图片_20210226112821.jpg

人民英雄纪念碑上的汉白玉浮雕上,五四运动中一位青年正在激愤地演讲。这位演讲青年的原型,就是五四爱国运动著名活动家和学生领袖、吉林省开展革命活动的第一位共产党员马骏。

牺牲时,那年他33岁……

马骏(1895.10-1928.02),曾用名马天安,回族,吉林省宁安县人(今属黑龙江省)。

24岁的马骏,在五四运动革命浪潮中,成为京津地区主要青年领袖之一。并与同为南开大学校友的周恩来共同发起创立了著名革命团体——觉悟社。

27岁的他,回到家乡,组建了东北地区第一个中共党组织——宁安党小组,秘密从事党的地下工作。

30岁的他,远赴莫斯科留学,与王稼祥、邓小平等人成为莫斯科中山大学的第一期学员。

1927年,白色恐怖笼罩大江南北,32岁的他受命回国,担负起中共北京市委的组织恢复和重建工作。但不久被奉系军阀拘捕。

33岁的马骏面对敌人的诱逼和酷刑,依然信念不改,慷慨就义。

微信图片_20210226112824.jpg

作为一个有识青年,他不仅坚定的选择了马列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更在广大进步青年中播下革命和信仰的火种,将一所学校变成了“爱国主义的大本营”,他就是中共长春支部第一任书记韩守本。

牺牲时,那年他34岁……

韩守本(1903-1937),吉林扶余人。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21岁,他考入吉林省立第二师范学校,在革命的洪流中迅速成长为长春学生运动的领导者之一。

1926年,吉林省第一个党支部——中共长春支部成立,是当时东北地下党组织中“最有力量的支部”。23岁的韩守本担任支部书记。

24岁,他与赵尚志一同被捕入狱。面对敌人陪决威胁,坚定的说道:“这回尝到死是什么滋味了,以后更不怕死了。”

出狱后的他领导中东路工人运动。此后,辗转各地从事革命活动。34岁时在苏联肃反时被错杀。

微信图片_20210226112829.jpg

历史记住了他的化名,也不曾遗忘他的真名。他是抗日民族英雄杨靖宇,他是共产党员马尚德。

牺牲时,那年他35岁……

杨靖宇(1905.02-1940.02),原名马尚德,河南省确山县人。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总司令兼政委,被日伪当局喻为“满洲国治安之癌”。

1929年,24岁的杨靖宇受党组织派遣来到了东北。自此,他和他的战友们高举抗日救国旗帜,与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者浴血奋战。

1932年,27岁的他来到南满地区(今磐石、桦甸、梅河口一带)改编了磐石、海龙游击队,一手将这两支弱小的抗日武装打造成驰骋东南满地区的抗日劲旅。

1937年,32岁的杨靖宇,发出了在东北的“每一个忠诚的共产党员、共青团员、爱国志士”“贡献最后一滴血来绊住敌人,打击和消灭敌人”的最强音。

1940年,那一年他35岁,面对病痛酷寒、背叛诱降,视死如归,战斗到最后一刻。

杨靖宇牺牲后,受到党中央的深切缅怀。他是唯一受到党中央两代领导人题词的抗联领导人,唯一享有朱德题词“人民英雄”殊荣的抗战将领,也是新中国成立后唯一享有政治局委员和元帅规格葬仪的先烈。

微信图片_20210226112833.jpg

在血与火的历练中,一名书生意气的知识分子,成为威震敌胆的将领。他就是中国共产党在吉林大地上的第一位省委书记魏拯民。

牺牲时,那年他32岁……

魏拯民(1909.02—1941.01),原名关有维,山西屯留人。曾任中共南满省委书记、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总政治部主任、副总司令等职。

18岁的魏拯民,选择了加入中国共产党。

九一八事变后,党从各地选派优秀党员干部奔赴东北,23岁的魏拯民怀揣着满腔的报国热情,与杨靖宇一道,在白山松水间扛起了反抗日伪殖民统治的大旗。

32岁的魏拯民,怀着“靖宇同志生前未竟之事业,要由我们来完成”的决心,抱病出征,承担起领导东南满党和抗联第一路军的重担,最终在密营病逝。

微信图片_20210226112837.jpg

“这不独是中国,全世界都走到五叔所常说的‘大劫’的关头,但也是黑暗和光明的天晓……”这是一封家书,也是一名共产党员的宣言。写下这封家书的就是抗日英雄童长荣。

牺牲时,那年他27岁……

童长荣(1907.11-1934.03),字灿华,又名张长荣,安徽省湖东人。1925年加入共产党,曾任中共东满特委书记。是最早一批被党中央派往东北发展武装斗争的骨干之一。

18岁,他东渡日本,被在东京的中共特别支部吸收为中国共产党员。

21岁,他回到上海,担任中共沪中区委书记。在1930年,参与发起成立了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是“中国左翼文艺运动先行者”。

24岁,他调任中共东满特委书记,在东满组建了5县的反日游击队,是东北抗日联军第二军的奠基人,为东满抗日战争打下了良好基础。

27岁,他积劳成疾,身患重病,在突围战斗中,被敌人包围,不幸中弹牺牲。

微信图片_20210226112841.jpg

在东北抗日联军中有这样一位被称为“东满一只虎”的著名抗日将领,他就是东北抗联一路军副总司令兼第二军军长的王德泰。

牺牲时,那年他29岁……

王德泰(1907.05-1936.11),汉族,辽宁营口人。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28岁的王德泰,任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二军军长,承担起带领延边地区各族人民开展抗日武装斗争的重任。先后打通了与人民革命军第一、第五军的联系,促进了东南满和吉东地区抗日武装的联合作战。

29岁的王德泰,任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副总司令兼二军军长。在一次战斗转移时,与敌伪军遭遇,不幸身中数弹,壮烈殉国。

微信图片_20210226112845.jpg

在东北抗日战场上,他屡建奇功,令敌人闻风丧胆,他被民众誉为“镜泊英雄”、被日伪惊为“满洲之虎”,他是共产党员陈翰章。

牺牲时,那年他27岁……

陈翰章(1913.06―1940.12),满族,吉林敦化人。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东北抗日联军第二军第五师师长、第一路军第三方面军指挥等职。

17岁,以第一名的成绩毕业于敖东中学,毕业典礼上誓言要“为了祖国,我一定投笔从戎,用我手中的枪和我的鲜血以至生命,赶走强盗,消灭敌人。”

19岁,加入中国共产党,从一个朴素的爱国主义者成长为坚定的共产主义战士。

24岁,任东北抗日联军第二军第五师师长;26岁,任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第三方面军指挥。他纵横吉东,从一个青年知识分子成长为统兵一方的勇猛战将。

27岁,陈翰章被敌人割去舌头、剜去双眼,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践行了“死也不当亡国奴”的誓言。

微信图片_20210226112900.jpg

在东北长达十四年的抗日斗争中,各民族中许多优秀儿女献出了年轻的生命。李红光就是一位被毛主席称赞为“有名的义勇军领袖”的朝鲜族将领。

牺牲时,那年他25岁……

李红光(1910-1935.05),朝鲜族。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师长兼政委,是杨靖宇的亲密战友和得力助手。

20岁,李红光加入中国共产党。22岁,担任磐石赤色游击队队长。这支队伍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第一支人民抗日武装。

25岁,在与敌激战中,身中数弹牺牲。

微信图片_20210226112938.jpg

在东北抗日战争时期,有一群“不爱红妆爱武装”的女英雄们。抗联“女神枪手”“女机枪手”许成淑就是这群巾帼英雄中的一员。

牺牲时,那年她24岁……

许成淑(1915-1939.08),朝鲜族,吉林延吉人。193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抗联第一路军第三方面军第十三团机枪班班长。

九一八事变后,18岁的许成淑将“救亡图存,把侵略者赶出去”视为己任,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坚定地走上了革命的道路。为能多消灭一个敌人,她刻苦训练成为一名机枪射手。

1939年8月在执行一次伏击任务时,许成淑为了掩护部队撤退,中弹负伤被捕。敌人对她施以酷刑,并让她的父亲劝降。年仅24岁的她平静却又坚定的说道“我是党的女儿,抗联是我家,只要我活着,就一定抗战到底!”。敌人恼羞成怒,将其残忍杀害。

微信图片_20210226112942.jpg

为保守党的秘密,面对敌人的酷刑,依然守口如瓶。最后惨遭杀害。她就是被称为战地“小百灵”的金锦女。

牺牲时,那年她12岁……

金锦女(1922-1934),朝鲜族,吉林延吉人。儿童团员,“抗日宣传队”成员。她出生在一个革命家庭,家里人分别在农民协会、妇女会、青年团、少先队和儿童团参加各种抗日活动。

10岁,她亲眼目睹了6位亲人被日军杀害。

作为“抗日宣传队”的宣传骨干,她以自己一家六口被日寇残杀的事实编成歌舞,用歌声传递着抗日信念,感染着抗日士兵奋勇杀敌。

在一次反“讨伐”战斗中,她不幸被捕,面对敌人的糖果引诱和死亡威胁,勇敢坚定的说道“我什么也不知道,要杀就杀死我吧!”最终被毒打致死。

微信图片_20210226112946.jpg

在吉林省珲春市大荒沟,有一座13米高的烈士纪念碑高高矗立,“十三烈士永垂不朽”的红色碑文十分醒目,这里安葬了13位抗日英烈。

牺牲时,那年他们年纪平均20岁左右……

大荒沟十三烈士:朴振兴(党员)、吴彬(党员)、金龙学(党员)、朴永信(党员)、梁泰星(党员)、金时天(党员)、朱炳甲(党员)、李兴国(党员)、裴松林(党员)、高振俊(团员)、金长协(团员)、金吉龙(团员)、郎XX(团员),其中年纪最大的29岁,最小的只有20岁不到。

1938年8月18日,珲春县抗日游击队在参加一场战斗后返回大荒沟休整,因叛徒告密,日军发动突然偷袭。由于敌我力量悬殊,13名战士在战斗中壮烈牺牲。

先烈回眸应笑慰,

擎旗自有后来人。

可以告慰英烈的是,

他们的牺牲和奉献,

换来了今天祖国山河的无限壮丽……

致敬,最壮烈无悔的青春!

致敬,为红色热土献身的英雄!

(作者/朗诵:中共吉林省委党史研究室研究一处  徐硕)

微信图片_20210226112950.jpg

主       办:中共吉林省委党史研究室

承       办:宣传教育处

责任编辑:于丽娜 陈磊 韩师光


观网东北在线

全国免费热线:0431-81964369

网址:www.cvppdbzx.com

版权所有©观网文化传媒(长春)有限公司 违者必究

地址:长春市岳阳街与曙光路交汇

吉ICP备1900298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