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旅企业扶持壮大计划
1.起草出台《吉林省文化和旅游厅关于有效应对疫情支持文旅企业发展的13条政策措施》(以下简称《政策措施》)
2月5日-17日,研究起草《政策措施》。
2.《政策措施》发布
2月20日起全平台发布。
3.《政策措施》落实
自发布之日起,各主办处(室)会同市(州)文旅局、行业协会陆续开展相关工作。
4.资金使用监管
由财务统计处委托相关审计机构,配合各主办处(室)做好资金使用监管。
二、产业蓄能计划
5.旅游统计制度改革
与中国文化旅游研究院合作,开展“旅游业增加值”和“旅游业增加值占地区GDP比重”核算。按照省政府要求,开展全省高质量发展经济指标核算中涉及文旅主要指标核算。
6.文旅资源普查
组织制定文旅资源普查技术规范,拟于今年完成长春、吉林、延边、长白山等地的普查工作。
7.专题调研
针对文旅产业发展中的热点和难点问题确定选题,拟订调研计划,鼓励和支持与市州联合开展调研,适时召开专题会议进行总结交流,对具有建设性、创新性的调研成果,纳入“十四五”规划。
8.人才培训
制定完善全年培训计划,深入开展产业培育、产品研发、非遗保护、市场营销、综合执法、安全监管、公共服务等培训,全面提高文旅人才素质,为文旅产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9.校企人力资源对接
协调省教育厅等相关部门,运用网络平台和就业市场,采取点对点、面对面的方式,适时组织具有文旅相关专业院校与省内文旅企业开展对接活动,为应届大学毕业生拓展就业渠道,推进双向选择,实现精准匹配,破解文旅企业招工难、省内毕业生外流问题。
10.企业产需对接
协调景区(含旅游滑雪场、乡村旅游经营单位)企业与文旅关联产业加速对接,促进新产品、新业态开发;协调省工信厅、省科技厅,推动旅游(冰雪)装备科研成果向文旅产品转化;协调金融机构,为文旅企业提供融资对接服务。
11.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活动
指导具备条件的县市创建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区,至少完成1个县市通过国家验收。启动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认定工作。
三、产品提升计划
12.加快文旅项目生成
根据旅游“双线”空间布局,结合国土空间规划,为各地重点谋划包装50个5亿元以上,涵盖冰雪、避暑、生态、康养、乡村、红色等业态的重大文旅项目,利用对外宣传营销等机会搭建项目发布和招商平台,培训和组建专业招商团队,组织智库专家免费为各地做好项目工作服务支撑。
13.实施产品精品化工程
针对疫情后旅游市场发展的新形势、新特点,指导各地加快推动重点文旅产品提档升级和调整产品开发建设思路及方向,重点打造生态、乡村、康养、红色、运动等特色核心产品,推出更适合自由行、散客化、轻资产、复合型的旅游精品。
14.深度谋划“吉”字号产品,推出精品线路
深挖“吉”字号产品的内涵和外延,丰富消费体验,挖掘消费热点,延长消费链条,向市场推出一系列明星产品。
15.包装打造边境游精品线路
组织引领边境地区和县市文旅部门,优化现有口岸环境,做好线路配套提升,包装推广与省内游形成特色组合的边境旅游产品,以边境游带动省内游。
16.培育“礼遇吉林”系列旅游商品和文创产品
提升旅游商品企业研发设计水平,通过组织开展“礼遇吉林”文创产品大赛及旅游商品博览会等系列活动,形成富有吉林特色的旅游商品和品牌。
17.航旅产品资源整合
打造新型航空+旅游模式,深度推广空铁联运,打造“空铁通”联运产品,打造“机+酒”产品,使“快旅漫游”成为吉林旅游交通特色和新的吞吐量增长点。
四、激发文化活力提振文旅消费计划
18.国家文化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创建活动
指导各地发挥文旅产业优势,鼓励突破行政区划界限,力争创建1个国家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发挥示范带动效应,实现全省文旅产业融合水平进一步提升,新型文旅消费业态不断丰富。
19.国家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创建活动
指导全省符合条件的商业街区、商业综合体、4A级以上景区、产业园区开展申报创建工作,强化标准引领,以评促建,力争全省创建2-3个国家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20.推出“精彩吉林”演出季
组织省内舞台艺术优秀剧目、引进国内外经典剧目集中展演,推出精品演出50场,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增添吉林旅游亮点。
21.打造“吉林二人转”旅游演艺品牌
组织以吉林省民间艺术团为主的全省二人转演出单位,在桃李梅大剧院等省内剧场演出《吉林二人转》综艺节目,打造吉林文旅经济演艺品牌。
22.2020考古工地研学行活动
通过《文化下午茶》栏目,让公众“零距离”接触考古,开展考古研学系列活动,拓宽公众对考古以及文物的认识。
23.第二届吉林非遗节
组织开展引进精品非遗剧目惠民演出、传统工艺和非遗美食展示展销、非遗讲座论坛等活动,促进非遗活态传承,进一步实现“见人见物见生活”。
五、“雪后阳春”省内游复苏计划
24.召开全省文旅产业发展大会
以“推进全域旅游发展”为主题,进一步统一思想,凝聚共识,指导全省文旅产业更快更好发展。
25.“吉祥ID”全民普惠、景区联动活动
抓住疫后旅游消费反弹,省内市场先行回暖的特点,鼓励景区企业对持有吉林本地身份证的旅游消费者,多种渠道、多种方式给予门票优惠。对效果明显,带动性强的企业予以奖补。
26“周”游吉林主题活动
突出我省“神山圣水”特别是“两湖一山”为代表的生态优势,丰富周末、小长假产品供给,研发文旅互补的“周”游吉林产品。打好“避暑”和“冰雪”两张牌,有效促进东、西部互助互动,扩大省内游消费比重。
27.打造“精彩夜吉林”品牌
以“精彩夜吉林”品牌为引领,研发打造“夜遇”系列产品。
28.第四届消夏避暑全民休闲季系列活动
适时启动第四届消夏避暑全民休闲季系列活动,营造消夏氛围,突出生态、健康、安全的特色,进一步丰富消夏产品,拉动市场消费。
29.“吉刻出发”自驾游主题活动
发挥“吉刻出发”平台作用,引导和鼓励自驾游方式,深度链接区域自驾游产品,打造自驾游热点线路和目的地。
30.“文旅消费观察团”系列活动
设立《消费新主张》栏目,推出“文旅消费风云榜”,组织媒体、OTA、专家、企业代表基层走访,指导和评估各地文旅消费形势,推广消费热点,以“流量换流量”的思维引导和拉动消费。
31.自由行“集散”行动
充分整合自驾车、直通车、旅游集散咨询中心和A级景区、乡村旅游等优势资源,推动集散、移动、接待、游览等无缝衔接。
六、“吉行天下”对外营销推广计划
32.“吉行天下”重要客源市场营销推广活动
为省内企业搭建外联平台,尽快恢复远程客源市场。推广“吉”字号产品、服务、诚信和安全,形成“开心游吉林”和“放心游吉林”的市场形象。
33.“坐着高铁游吉林”京沈高铁沿线系列营销推广活动
提前布局京沈高铁开通,精准营销、预热市场。
34.“见证旗迹”-驾红旗车·游精彩吉林活动
与红旗品牌互动,重走新时代抗联路,推广抗联主题旅游线路和产品。
35.吉林文旅国际及港澳台系列交流推广活动
鉴于入境游恢复周期长的特点,依托吉林文旅境外推广中心、文化和旅游部驻外办事处面向当地公众开展常态化的交流推广。加大请进来力度,邀请全球孔子学院院长及文旅业界代表到我省开展文旅交流活动。
36.“一本书·让吉林走向世界”海外综合推广计划
与商务印书馆合作,由国际创作团队编写吉林英文图书,在境内外同步出版发行,并上架境外主要图书馆。通过在全球孔子学院开设吉林文化旅游驿站,在重要客源国市场开展宣讲活动。
七、冬季市场引爆计划
37.第五届雪博会筹备工作
本着“一届比一届好”的办会原则,尽早启动第五届雪博会的各项筹备工作。
38.谋划“冰雪丝路”粉雪联盟分站赛
依托阿尔卑斯、北美落基山和长白山世界三大粉雪基地冰雪品牌优势,在全球冰雪国家选择20个知名滑雪场和冰雪旅游胜地启动“冰雪丝路”粉雪联盟分站赛,提升吉林省冰雪品牌影响力。39.筹备“冰雪丝路”国际高峰论坛
积极推动“冰雪丝路”纳入到“一带一路”国际合作的框架中,探寻以“冰雪”为桥梁和纽带的国际合作方式、路径,搭建冰雪国际交流平台。
40.筹备2020—2021雪季全省冰雪旅游启动仪式
组织旅游滑雪场、高等级景区、度假区、温泉、乡村旅游等冰雪旅游主体企业,包装产品、发布政策,形成吉林冬季旅游市场启动的标志性仪式。
41.积极对接北京冬奥组委
加强与北京冬奥组委的工作对接,争取宣传和活动资源,让吉林冰雪充分融入冬奥元素。
八、宣传领航计划
42.“冰雪吉林”OTA在线预售活动
以省级资金为引领,以省内文旅企业为依托,整合营销我省冬季产品,提升吉林文旅产品在OTA平台上的聚集度和关注度,形成营销闭环,从而带旺自助游市场。
43.吉林文旅自媒体“双百”扶持提升活动
通过全省文旅系统新媒体排名、对以吉林文旅为特色的优质自媒体帐号遴选,选取100名单位帐号、100名个人帐号,聘请专家进行帐号诊断、中远期规划和流量扶持,提高吉林文旅品牌对外宣传的合力。
44.重点文旅活动宣传助力活动
通过事先申报的方式,加大对全省各地由当地政府主办活动的宣传支持,包括报纸版面、新媒体专题、组织媒体采风等。
九、监管护航计划
45.疫情期间管控巡查
建立“县区一线巡查,省市随机督查,社会举报协查,网络远程监察”的联管共治工作机制,构建形成全方位无死角,全时空不间断的执法监管格局。
46.疫情后组织恢复运营
按照文旅部和省委省政府相关要求,组织文旅单位有序恢复运营。
47.复苏期间市场有序监管
指导扶持文旅单位规范发展,避免无序竞争,提高市场监管水平和执法能力。
48.创新信息化监管方式,建立健全旅游市场监管体系。
建立旅行社和A级景区风险预警机制,加强数据分析与信息共享,持续推进旅游监管服务平台应用推广,提升应急指挥能力。
本计划自发布之日起实施,最终解释权归吉林省文化和旅游厅所有。一、文旅企业扶持壮大计划
1.起草出台《吉林省文化和旅游厅关于有效应对疫情支持文旅企业发展的13条政策措施》(以下简称《政策措施》)
2月5日-17日,研究起草《政策措施》。
2.《政策措施》发布
2月20日起全平台发布。
3.《政策措施》落实
自发布之日起,各主办处(室)会同市(州)文旅局、行业协会陆续开展相关工作。
4.资金使用监管
由财务统计处委托相关审计机构,配合各主办处(室)做好资金使用监管。
二、产业蓄能计划
5.旅游统计制度改革
与中国文化旅游研究院合作,开展“旅游业增加值”和“旅游业增加值占地区GDP比重”核算。按照省政府要求,开展全省高质量发展经济指标核算中涉及文旅主要指标核算。
6.文旅资源普查
组织制定文旅资源普查技术规范,拟于今年完成长春、吉林、延边、长白山等地的普查工作。
7.专题调研
针对文旅产业发展中的热点和难点问题确定选题,拟订调研计划,鼓励和支持与市州联合开展调研,适时召开专题会议进行总结交流,对具有建设性、创新性的调研成果,纳入“十四五”规划。
8.人才培训
制定完善全年培训计划,深入开展产业培育、产品研发、非遗保护、市场营销、综合执法、安全监管、公共服务等培训,全面提高文旅人才素质,为文旅产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9.校企人力资源对接
协调省教育厅等相关部门,运用网络平台和就业市场,采取点对点、面对面的方式,适时组织具有文旅相关专业院校与省内文旅企业开展对接活动,为应届大学毕业生拓展就业渠道,推进双向选择,实现精准匹配,破解文旅企业招工难、省内毕业生外流问题。
10.企业产需对接
协调景区(含旅游滑雪场、乡村旅游经营单位)企业与文旅关联产业加速对接,促进新产品、新业态开发;协调省工信厅、省科技厅,推动旅游(冰雪)装备科研成果向文旅产品转化;协调金融机构,为文旅企业提供融资对接服务。
11.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活动
指导具备条件的县市创建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区,至少完成1个县市通过国家验收。启动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认定工作。
三、产品提升计划
12.加快文旅项目生成
根据旅游“双线”空间布局,结合国土空间规划,为各地重点谋划包装50个5亿元以上,涵盖冰雪、避暑、生态、康养、乡村、红色等业态的重大文旅项目,利用对外宣传营销等机会搭建项目发布和招商平台,培训和组建专业招商团队,组织智库专家免费为各地做好项目工作服务支撑。
13.实施产品精品化工程
针对疫情后旅游市场发展的新形势、新特点,指导各地加快推动重点文旅产品提档升级和调整产品开发建设思路及方向,重点打造生态、乡村、康养、红色、运动等特色核心产品,推出更适合自由行、散客化、轻资产、复合型的旅游精品。
14.深度谋划“吉”字号产品,推出精品线路
深挖“吉”字号产品的内涵和外延,丰富消费体验,挖掘消费热点,延长消费链条,向市场推出一系列明星产品。
15.包装打造边境游精品线路
组织引领边境地区和县市文旅部门,优化现有口岸环境,做好线路配套提升,包装推广与省内游形成特色组合的边境旅游产品,以边境游带动省内游。
16.培育“礼遇吉林”系列旅游商品和文创产品
提升旅游商品企业研发设计水平,通过组织开展“礼遇吉林”文创产品大赛及旅游商品博览会等系列活动,形成富有吉林特色的旅游商品和品牌。
17.航旅产品资源整合
打造新型航空+旅游模式,深度推广空铁联运,打造“空铁通”联运产品,打造“机+酒”产品,使“快旅漫游”成为吉林旅游交通特色和新的吞吐量增长点。
四、激发文化活力提振文旅消费计划
18.国家文化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创建活动
指导各地发挥文旅产业优势,鼓励突破行政区划界限,力争创建1个国家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发挥示范带动效应,实现全省文旅产业融合水平进一步提升,新型文旅消费业态不断丰富。
19.国家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创建活动
指导全省符合条件的商业街区、商业综合体、4A级以上景区、产业园区开展申报创建工作,强化标准引领,以评促建,力争全省创建2-3个国家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
20.推出“精彩吉林”演出季
组织省内舞台艺术优秀剧目、引进国内外经典剧目集中展演,推出精品演出50场,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增添吉林旅游亮点。
21.打造“吉林二人转”旅游演艺品牌
组织以吉林省民间艺术团为主的全省二人转演出单位,在桃李梅大剧院等省内剧场演出《吉林二人转》综艺节目,打造吉林文旅夜经济演艺品牌。
22.2020考古工地研学行活动
通过《文化下午茶》栏目,让公众“零距离”接触考古,开展考古研学系列活动,拓宽公众对考古以及文物的认识。
23.第二届吉林非遗节
组织开展引进精品非遗剧目惠民演出、传统工艺和非遗美食展示展销、非遗讲座论坛等活动,促进非遗活态传承,进一步实现“见人见物见生活”。
五、“雪后阳春”省内游复苏计划
24.召开全省文旅产业发展大会
以“推进全域旅游发展”为主题,进一步统一思想,凝聚共识,指导全省文旅产业更快更好发展。
25.“吉祥ID”全民普惠、景区联动活动
抓住疫后旅游消费反弹,省内市场先行回暖的特点,鼓励景区企业对持有吉林本地身份证的旅游消费者,多种渠道、多种方式给予门票优惠。对效果明显,带动性强的企业予以奖补。
26“周”游吉林主题活动
突出我省“神山圣水”特别是“两湖一山”为代表的生态优势,丰富周末、小长假产品供给,研发文旅互补的“周”游吉林产品。打好“避暑”和“冰雪”两张牌,有效促进东、西部互助互动,扩大省内游消费比重。
27.打造“精彩夜吉林”品牌
以“精彩夜吉林”品牌为引领,研发打造“夜遇”系列产品。
28.第四届消夏避暑全民休闲季系列活动
适时启动第四届消夏避暑全民休闲季系列活动,营造消夏氛围,突出生态、健康、安全的特色,进一步丰富消夏产品,拉动市场消费。
29.“吉刻出发”自驾游主题活动
发挥“吉刻出发”平台作用,引导和鼓励自驾游方式,深度链接区域自驾游产品,打造自驾游热点线路和目的地。
30.“文旅消费观察团”系列活动
设立《消费新主张》栏目,推出“文旅消费风云榜”,组织媒体、OTA、专家、企业代表基层走访,指导和评估各地文旅消费形势,推广消费热点,以“流量换流量”的思维引导和拉动消费。
31.自由行“集散”行动
充分整合自驾车、直通车、旅游集散咨询中心和A级景区、乡村旅游等优势资源,推动集散、移动、接待、游览等无缝衔接。
六、“吉行天下”对外营销推广计划
32.“吉行天下”重要客源市场营销推广活动
为省内企业搭建外联平台,尽快恢复远程客源市场。推广“吉”字号产品、服务、诚信和安全,形成“开心游吉林”和“放心游吉林”的市场形象。
33.“坐着高铁游吉林”京沈高铁沿线系列营销推广活动
提前布局京沈高铁开通,精准营销、预热市场。
34.“见证旗迹”-驾红旗车·游精彩吉林活动
与红旗品牌互动,重走新时代抗联路,推广抗联主题旅游线路和产品。
35.吉林文旅国际及港澳台系列交流推广活动
鉴于入境游恢复周期长的特点,依托吉林文旅境外推广中心、文化和旅游部驻外办事处面向当地公众开展常态化的交流推广。加大请进来力度,邀请全球孔子学院院长及文旅业界代表到我省开展文旅交流活动。
36.“一本书·让吉林走向世界”海外综合推广计划
与商务印书馆合作,由国际创作团队编写吉林英文图书,在境内外同步出版发行,并上架境外主要图书馆。通过在全球孔子学院开设吉林文化旅游驿站,在重要客源国市场开展宣讲活动。
七、冬季市场引爆计划
37.第五届雪博会筹备工作
本着“一届比一届好”的办会原则,尽早启动第五届雪博会的各项筹备工作。
38.谋划“冰雪丝路”粉雪联盟分站赛
依托阿尔卑斯、北美落基山和长白山世界三大粉雪基地冰雪品牌优势,在全球冰雪国家选择20个知名滑雪场和冰雪旅游胜地启动“冰雪丝路”粉雪联盟分站赛,提升吉林省冰雪品牌影响力。
39.筹备“冰雪丝路”国际高峰论坛
积极推动“冰雪丝路”纳入到“一带一路”国际合作的框架中,探寻以“冰雪”为桥梁和纽带的国际合作方式、路径,搭建冰雪国际交流平台。
40.筹备2020—2021雪季全省冰雪旅游启动仪式
组织旅游滑雪场、高等级景区、度假区、温泉、乡村旅游等冰雪旅游主体企业,包装产品、发布政策,形成吉林冬季旅游市场启动的标志性仪式。
41.积极对接北京冬奥组委
加强与北京冬奥组委的工作对接,争取宣传和活动资源,让吉林冰雪充分融入冬奥元素。
八、宣传领航计划
42.“冰雪吉林”OTA在线预售活动
以省级资金为引领,以省内文旅企业为依托,整合营销我省冬季产品,提升吉林文旅产品在OTA平台上的聚集度和关注度,形成营销闭环,从而带旺自助游市场。
43.吉林文旅自媒体“双百”扶持提升活动
通过全省文旅系统新媒体排名、对以吉林文旅为特色的优质自媒体帐号遴选,选取100名单位帐号、100名个人帐号,聘请专家进行帐号诊断、中远期规划和流量扶持,提高吉林文旅品牌对外宣传的合力。
44.重点文旅活动宣传助力活动
通过事先申报的方式,加大对全省各地由当地政府主办活动的宣传支持,包括报纸版面、新媒体专题、组织媒体采风等。
九、监管护航计划
45.疫情期间管控巡查
建立“县区一线巡查,省市随机督查,社会举报协查,网络远程监察”的联管共治工作机制,构建形成全方位无死角,全时空不间断的执法监管格局。
46.疫情后组织恢复运营
按照文旅部和省委省政府相关要求,组织文旅单位有序恢复运营。
47.复苏期间市场有序监管
指导扶持文旅单位规范发展,避免无序竞争,提高市场监管水平和执法能力。
48.创新信息化监管方式,建立健全旅游市场监管体系。
建立旅行社和A级景区风险预警机制,加强数据分析与信息共享,持续推进旅游监管服务平台应用推广,提升应急指挥能力。
本计划自发布之日起实施,最终解释权归吉林省文化和旅游厅所有。
(中国观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