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莲花山
首页 > 东北发布
信仰的力量(讲述人:马丽颖 )
发布日期:2019/11/21
浏览:200684 次

杨靖宇将军后代到长春落户引发全国红色潮

一花引来百花开

红色传人心向“红色”吉林

马骏烈士的后代马丽颖

为吉林讲红色故事

英雄精神将提振民族精神

化作一股振兴东北的洪流


1.jpg

马骏:(1895-1928),又名马天安,吉林省宁安县(今属黑龙江省)人,我国著名回族革命烈士,五四运动时期著名活动家,东北地区党的创始人之一,中共北京市委书记兼组织部长,周恩来和邓颖超的同学和亲密战友。1927年冬被奉系北洋军阀政府拘捕。1928年2月英勇就义,年仅33岁。

2.jpg

马丽颖:马骏孙女,1956年生,原中国民族促进会副会长,现任湖南红色记忆文化基金会副会长,任北京芳草地国际学校校外辅导员36年。

3.jpg

我家祖籍是山东省济南府,清末闯关东来到东北,爷爷1895年出生在吉林省宁安县一个回族家庭(现在属于黑龙江省宁安市),马骏有三个姐姐、一个哥哥,他的母亲在他很小就去世了,继母生有一个妹妹三个弟弟,马骏的父亲马喜贵是一个很有办事能力的实业家,他经营了面粉有限公司和烧锅,酱菜厂,从事粮食加工的系列产业,家境殷实,老字号是“元和盛”,目前太爷爷的产业遗址在宁安,挂有“清代元和盛北火磨遗址”。在马骏小时候,太爷爷经常往返俄罗斯从事商贸活动,也从俄罗斯引入火力发电设备,从事粮食加工,并经常带回俄文小册子,教儿子俄文。由于马骏幼小很聪明,马喜贵非常喜欢他,希望今后培养出一个继承家族产业的有文化的接班人。当时官府办的洋务学堂只收满族孩子入学,于是马喜贵就兴办了宁安第一所私立学堂----清真两级学堂,马骏在这里度过小学生活。他不负父亲的期望,经常看书,甚至钻在躺箱下面点油灯看,箱子都烧糊了。经过学习努力,马骏考入了吉林一中,在校内马骏品学兼优,性格开朗,求知欲强,爱憎分明。

4.jpg

1915年,马骏考入私立南开学校。南开学校是一所在当时比较特殊的学校,当时的创办人严修从日本留学回来,与爱国教育家张伯苓以救国、强国为目标而建。南开允许学生成立学生社团、演进步戏、演讲比赛,在这样的氛围中,一批优秀学生脱颖而出,马骏、周恩来就是相识在一场演讲中,共同的志向、共同的理想,让他们成为朋友和亲密战友。

5.jpg

从南开学校保留下来的资料可以看出,马骏是一个品学兼优的学生。南开对马骏的评语是“君性慷慨磊落、口才便捷、曾两任本校演说会、学生讨论会及自治励学会会长,又任义塾服务团总董及教务长”。他的国语和英语演讲,多次获学校的奖励;他的文章屡见于南开校刊;他的宿舍历来以“修理雅洁”“整齐清净”屡得竞赛头筹;他多才多艺,能演话剧和评书;他乐于助人,是学校服务团团董,为同学捐过衣物和银钱……。当马骏看到帝国主义在蹂躏他热爱的祖国,当权者出卖他所珍爱的国土,背叛他所信奉的传统时,马骏就不能不为之一呼。“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古训和传统,在马骏的身上鲜明地体现出来。正如马骏回答“如何人格方可谓之有价值”时所说:“有一等人对于一已有孜孜矻矻之攻修,对于世人有轰轰烈烈之事业,如此人格方谓之有价值”,“我们的志,是要同心协力去救中国”。

1919年爷爷在24岁时与奶奶结婚了,奶奶与爷爷同岁,周恩来送了被面和两个镜框祝贺,爷爷和奶奶的婚礼也是新式的鞠躬礼,废除跪拜礼,爷爷也同时给奶奶和家里的女眷们都起了名字,过去都是夫家名字,爷爷说男女是平等的,女人应该得到尊重,于是,奶奶的名字叫做“杨秀蓉”。也是这年5月4日,北京爆发了震惊中外的五四运动,爷爷及时返回天津,积极投入到这场伟大的运动中,并且始终站在五四运动的最前列。学生们成立了天津学生联合会,马骏因为人正直,性格豪爽,工作干练,认真负责推选了副会长,是天津爱国运动的主要领导人之一,同学们亲切的称呼他为“马天安”。在当时,他奔走呼号,勇于斗争;他擅长讲演,语言简明有力,有鼓动性;他积极参加实际斗争,不怕反动统治者的破坏,表现出高度的爱国热情和英勇的革命精神。邓颖超同志回忆马骏时说“马骏是个不得了的人,他登高一呼,万众相随”,他与周恩来等人一起,组织发动了天津学界、商界的罢课、罢市斗争。当商会在实现罢工产生动摇时,突然开市,学生劝说无果时,马骏亲自前往总商会质问。一个商董问马骏“天津有无财产?你一个穷学生知道我们商人罢市一天损失多少银两?”马骏激愤的说;“国家将亡,哪能说到个人财产。我虽无财产,但有热血、有生命,情愿牺牲,以谢国人。”随即他向一个柱子撞去,商会秘书长拦腰抱住,随即他拿起一瓷质烟灰缸猛击自己的太阳穴,血流如注,即刻感动全体商董,当场宣布立即罢市,配合全国运动。马骏血溅商会的义举,成为当时鼓舞人民向反动势力斗争的力量。五四青年的爱国、救国的精神震惊中外,经过不屈的斗争,终于迫使北洋政府拒绝在“巴黎和约”上签字。光阴荏苒,物换星移,今年正是五四运动100周年。“天下者我们的天下。国家者我们的国家。社会者我们的社会。我们不说,谁说?我们不干,谁干?”100年前,我的爷爷马骏同众多的青年人就是以这样的责任和使命演绎了最火热的青春,展现了最热血的担当。重温100年前的这段历史,我为那些在中华民族处于险恶境遇中那种不屈不挠、顽强奋斗的精神深深感动,为我的爷爷成为参与“真正伟大的历史转折点”的一员而自豪。

6.jpg

1919年8月,济南镇守使马良屠杀了回族爱国团体的三位领导人。北洋政府不仅不予惩罚,反而拘捕了声援山东惨案到总统府门前请愿的京津冀学生代表。马骏闻讯后愤怒的斥马良为“回族的败类”,遂率赴京代表三四千人再抵总统府,在天安门前宣传、讲演爱国思想,与军警对峙达三天三夜。在被捕前,他郑重宣布:“吾人死为国死,死为争国不忘而死,死后惟愿全国父老以及后之来者,万不可把国忘了。将来如得幸福有日,则吾人虽死之日,犹生之年,死亦瞑目于地下矣,吾人之死不为自私,不为名利,但愿全国同胞父老秉此牺牲之精神,永留光明之纪念于吾人去矣,愿即以此留别我国同胞父老。”俨然一首新的荡气回肠的《正气歌》。出狱后,马骏郑重声明“入狱前的马骏是家人的马骏,出狱后是国人的马骏”,他将自己的一切献给祖国,表明了他与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势力斗争到底的决心。1919年9月16日经过两周的积极筹备,由二十几个进步青年发起组织,在天津学生联合会办公室成立了觉悟社,二十人出席,男女各半,觉悟社诞生于五四运动的高潮中,社员多为天津学生联合会及天津女界爱国同志会的骨干成员,有马骏、周恩来、刘清扬、邓颖超、郭隆真等人。为了斗争的需要,社员的姓名对外不公开,而用抓阄的办法决定各自的代号,再以代号的谐音作为化名,用以作为通信的代号或发表文章的笔名。如邓颖超为1号,后化名“逸豪”;5号是周恩来,后化名“伍豪”;这便是周恩来、邓颖超笔名的由来。马骏是29号,化名是“念久”。觉悟社以“革心”“革新”的精神,求“自觉”“自决”为宗旨,主要活动为组织演讲、出版刊物“觉悟”、讨论研究新思潮,领导青年学生的爱国运动等。觉悟社成立开始,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李大钊就曾专程到天津予以悉心指导。1919年11月16日,日本帝国主义在福州枪杀爱国学生,制造了骇人听闻的“福州惨案”。闻讯后,马骏、周恩来等领导天津学生和群众声援福州学生,积极开展抵制日货斗争。反动当局于1920年1月23日先后逮捕了马骏、周恩来、于方舟、郭隆贞等26人,在狱中他们用绝食方法与反动当局斗争。同时,为在身心上加以锻炼和充实,26人制定了完善的体操锻炼、读书、讨论计划,由马骏、周恩来负责讲解和传播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等。接受了较为深刻的马克思主义教育,爱国救国的行动有了科学的理论与指导,从此马骏的信仰就再也没有动摇过。在此期间,他们觉悟社的同学李愚如赴法学习,周恩来写信送别,信中最后说“天安也有一首诗送你。”爷爷写了“……你去法兰西,我在监狱里,他日,你带着自由回来,我拿着自由迎你,不然你就会看见一个坟儿说,我把他带来了,你却为他而死了!”表明了坚持真理和信仰的决心。周恩来的“警厅拘留记”详实记录了狱中半年的斗争情况。警视厅为了消磨他们的斗志,将马骏的父亲马喜贵请到了天津,试图劝降马骏。太爷非常坚定的说“要我看,这26个人我都要看,只看马骏,我不看,这26个都是我的儿子。”迫于全国的声援压力,警厅只好同意。太爷做了26个木质点心匣,由刘清扬、邓颖超等同学将信件和报纸装在点心匣的夹层下面,由太爷带进警厅拘留所,这个举动给关押半年之久的同志们带来了希望,总理说:“感谢老爷子,在我们最艰难时刻带来了曙光,鼓舞了斗志,坚持了斗争。”经过律师及各界的努力,释放了全体被捕代表,总商会派出四辆汽车迎接出狱代表。当时的报刊报道了出狱盛况,留日同学会赠送马骏金质纪念章“逸泉奋斗”表彰马骏的狱中斗争。后来,周恩来在接见马骏家属时,要了一张马喜贵老人的照片留念,说“我不能忘了他老人家”。尤其听说老人是为马骏在东北建党开辟秘密联络点时,被官府勾结土匪绑票杀害,总理潸然泪下。1920年,马骏加入了社会主义青年团,同年在上海加入中国共产党。对祖国的爱,对人民的爱,对共产主义的信仰,使马骏原有的爱国主义思想得到了升华,成为真正的共产主义战士。

战斗在白山黑水

1922年马骏回到家乡吉林,是党组织派到东北的第一个共产党员,是东北党组织的主要创始人之一。马骏曾在哈尔滨利用《晨光报》开展活动,又和韩铁生等人组织救国唤醒团,他在宁安建立起吉林第一个党小组,也是东北地区第一个党小组。为了开展革命工作,他经常奔走在宁安、吉林、哈尔滨、绥芬河、齐齐哈尔、白城、双城、长春、四平、牡丹江、海参崴等地。1924年,马骏在家乡宁安领导乡民对汉奸孙彦卿、何光甲勾结日本人出卖当地森林资源和镜泊湖开展了坚决的斗争。日本人成立的“旭东伐木公司”和“富宁造纸厂”刚成立,就被马骏领导乡民砸碎,并在宁安戏园子召开群众大会,揭露汉奸的计谋,取得胜利,日本人及汉奸孙、何对马骏又恨又怕,贿赂县长迫害马骏。

7.jpg

1924年9月,马骏离开宁安到省城吉林市,在私立毓文中学任教。吉林毓文中学是吉林籍南开学生仿照南开中学创办的一所新兴学校,它被誉为“吉林的小南开”,吸引着许多革命者和进步人士来此活动。由于是私立学校,当局控制比较松,校长韩子杨是马骏南开同学,教导主任李光汉也是马骏同学,这些为马骏开展活动提供了便利条件。马骏在毓文中学担任教师,主要授课是英文和数学,兼做训育主任和舍监。马骏的职业不是谋生的手段,而是开展革命工作的掩护,他是义务任教,不领薪水,后来只领饭费,他常常从家里拿钱买书给大家看,组织秘密读书会,马骏不仅把鲁迅、李大钊等人著作介绍给大家,还把《新青年》《向导》等刊物介绍大家看。他自己还亲自写书,当年毓文中学的书店内就卖过他写的革命书籍《狱中地》,并与同学们同台演出进步戏,鼓励大家的爱国热情。1925年,日本帝国主义在上海制造了举世瞩目的“五卅惨案”,在党中央的领导下,共产党人李立三、刘少奇、刘华等人领导上海二十万工人展开大罢工,消息传来,全国响应,马骏领导吉林人民投入了这场声援沪案的斗争。6月7日,马骏等人以“吉林爱国六人团”的名义发出革命宣言,强烈谴责帝国主义暴行,他们指出:“吉林父老兄弟姐妹万急鉴:沪上同胞,惨遭杀戮。凡我同胞,奔走呼号,以求公理之战胜,查英日两国,号以文明自居,其实外假文明面具,内具蛇蝎之心……杀戮我同胞七十余人,伤者百人,血流成河惨不忍睹。”同月9日,“吉林沪案后援会”成立,马骏、张乃仁为正副会长,随后举行了声势浩大的示威游行。游行传单上写着:“弱国人民无外交,强权世界无公理”。当时的《泰东日报》曾详细地报道了这次游行的盛况:“气概雄壮,秩序不紊,诚数十年来未有如此之大规模示威运动也。”

8.jpg

为了免遭军警毒手,马骏当场剃掉胡子,化妆走出了会场,指挥数千人大游行。游行队伍最后到达省长公署,要求政府支援上海同胞,政府部门迫于群众及舆论压力,不得不应允。吉林的“五卅”后援活动规模十分强大,由当时省城吉林,迅速扩展至长春、四平和当时吉林所属的哈尔滨、宁安等30多个大小城镇。这次运动是吉林省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第一次有组织、有计划,规模空前的群众反帝爱国运动,它揭开了吉林革命历史的新篇章。马骏作为“吉林沪案后援会”的会长,始终站在这场斗争的最前列。在马骏的带动下,学生用演说、演戏、跳舞等方式组织募捐,据《盛京时报》报道:“教育界后援会同仁募捐款万余吊,一中学生募得两万吊,毓文学生募得万吊左右,省模范学校募得万余吊,总计募得五万余吊,合计大洋三百余元。”马骏有个小本子,记下了募捐的钱数,捐款通过《大东日报》社寄往上海。《大东日报》社是毓文中学创办,其总编张云责是马骏好友,他们曾一起积极传播新文化,宣传马列主义,在民间和政界影响很大。后张云责被军阀石友三活埋,肖丹峰(中共吉林省第一批党员)继任总编,《大东日报》成为中共吉长支部的秘密机关。在马骏的领导下,吉林迅速的掀起了全民族的反帝爱国浪潮,全省各个阶层都卷入了运动之中。基督教、长老会等宗教界人士也参加了声援和义捐。旅吉英国牧师惠彰德曾发表宣言,要求爱尔兰教会向国会请愿,促英政府公证解决沪案。奉系军阀中的开明将领张学良、郭松龄、吉林省长王书翰等人也参加了义捐。

临危受命 英勇牺牲

1927年,蒋介石和汪精卫先后背叛革命,国民党反动派在全国范围内疯狂屠杀和逮捕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当年4月28日,中共北方区委领导人李大钊等20位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惨遭杀害,北京的党组织遭到重大破坏。革命精神需要传承,革命尚未成功仍要继续奋斗,1927年夏,受党的指示,马骏临危受命,秘密回国。他先到武汉,后经上海、天津抵达北京,在一片白色恐怖中就任中共北京市委书记兼组织部长,负责重建北京市委,恢复北京地下党组织的工作。北京与天津是马骏年轻时期多次从事革命活动的地方,军警对他的相貌十分熟悉,这更增加了工作的危险性。很多同志为他的安全担心,而马骏却那么坦然,对共产主义信仰依然那样坚定。他剪须换装,一改往日形象,巧妙机智地躲开暗探军警的追捕,积极在白色恐怖笼罩下的北京领导革命,经过马骏的努力,党组织很快得到恢复和发展。正当马骏全力以赴开展工作时,1927年12月3日,因叛徒出卖不幸被捕。在狱中,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严刑拷打,他大义凛然,坚贞不屈,表现出了一个共产主义战士视死如归的崇高革命气节。马骏夫人杨秀蓉得信后随即与马骏的最小的弟弟马骧和马骏从未见面的女儿马德芳赴北京展开营救。由于张作霖大帅府内高级将领都是东北军,有不少马骏同窗,杨秀蓉就是通过他们使用银两来救马骏。当爷爷得知奶奶正在想办法救他时,很生气,说“我干的是革命,不用求他们,我做的事是为了今后的孩子能过上好日子”。

9.jpg

张作霖令教育总长莫德惠劝降马骏,“大帅很欣赏你的才华,只要不替共产党做事,就封你为教育次长,一辈子荣华富贵。”马骏不为所动。后张作霖亲自审问劝降马骏,马骏从容地拿起毛笔,写下了《告东北同胞书》和自己的碑文“故共产党员马骏之墓”,马骏坚定的信仰令张作霖大怒。1928年2月15日,马骏被奉系军阀杀害,英勇就义,时年33岁。回族民众冒着生命危险,把他安葬在北京朝阳门外南下坡(今日坛公园内)。马骏牺牲后,党和人民给马骏以很高的评价和荣誉。1945年在党的七大,马骏被追认为革命烈士。1951年,北京各界为马骏举办了隆重的公祭仪式。几十年来,每逢烈士牺牲日,马骏烈士生活和战斗过的地方都要举办各种形式的纪念活动。周恩来和邓颖超生前曾多次接见马骏家属。1987年,中共北京市朝阳区委、朝阳区人民政府受北京市委托重修马骏墓时,邓颖超亲自审定了方案,并著文纪念,高度评价了马骏的一生。1995年,中共北京市朝阳区委、朝阳区人民政府确定马骏烈士墓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并建立了马骏半身铜像和马骏纪念室;2001年,马骏墓被确定为北京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每年清明节和烈士牺牲纪念日,都会有少先队员和各界青年前来瞻仰烈士墓,从马骏的事迹中受到教育,更多的人不断被烈士的精神所感染,积极投身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

10.jpg

家风与传承

我是在奶奶身边长大的,我们家有很严格的家规,就是永远要记住你们是“马骏烈士后代”,要严于律己,艰苦朴素,勤俭持家、低调做人,做正值的人、清白的人。爷爷说过“国人的马骏”爸爸则说:“国人的儿子马德中”。爸爸一生从事组织人事工作,一生两袖清风,终身奉献西部边疆,他说过:“马德中是共产党员,一切听从组织安排!”爷爷牺牲时爸爸只有六岁,对父亲的记忆停留在幼年坐在父亲的肩头,但在我家,爷爷从来没有离开过,奶奶的讲述,爸爸的教诲常常浮现在脑海中,长辈们把传承爱国主义精神和爷爷的革命故事变成了家族成员责无旁贷的职责。正是在这样的家风影响下,三十多年来,我一直担任北京市北京芳草地国际学校的校外辅导员,每年清明节、烈士日为孩子讲述马骏烈士的故事,弘扬马骏的爱国主义精神,传承和教育下一代珍惜来之不易的千千万万革命烈士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今天。现在,我给自己布置了两项重要任务,一个是进行红色故事宣讲,作为烈士的后代我们有责任和义务把马骏烈士的故事讲给更多的人听,让爱国主义精神世世代代传承下去;一个是查询马骏的历史档案。现今,莫斯科中山大学的公共档案、工作档案等等还没有查到,俄罗斯国家社会政治历史档案馆内的档案也在等待回归,查档工作任重而道远,但历史的碎片却在追寻中渐渐清晰,我愿意加入这项神圣有意的工作,为我们的亲人寻找到珍贵的档案,也为国家和党抢救珍贵历史档案资料。因为我们一直期盼着,更多的中国共产党的先驱们的珍贵档案资料回到祖国,这些革命者用留下的鲜活的档案讲给我们曾经的那段历史。历史没有忘记他们!

11.jpg


(中国观网 张彬彬 张立新 张多娇 王培霖)

观网东北在线

全国免费热线:0431-81964369

网址:www.cvppdbzx.com

版权所有©观网文化传媒(长春)有限公司 违者必究

地址:长春市岳阳街与曙光路交汇

吉ICP备1900298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