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保明百日百书展介】(94)
【开篇语】
曹保明系人类著名文化学家、民族史口述文化学家(冯骥才语)、我国东北地域著名文化学家、吉林省文联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吉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专家组组长、东北地域文化研究院院长、吉林艺术学院硕士生导师。为庆祝建国70周年,中国观网开启《曹保明百日百书展介》,我们将以曹保明100部作品纪念他与祖国同生、同步、同行的70年……
《吉林冰雪》
吉林大学出版社
2018年12月
责任编辑邵宇彤
封面设计彦懿验
【小编絮语】
带上你的书 跟着你同行
奔波在冰雪中
冰雪是北方的灵魂,北方离不开雪,曹保明老师的田野调查必然与冰雪心心相印,与冰雪融为一炉。他从内到外都喜欢北方把头的打扮,头戴狗皮帽子,身着皮筒子,腰间缠着绳子,脚上穿着大头鞋。他的心也是北方的,外面冰雪严寒,心里却是热乎乎的,对所有的土著乡亲都没有一点架子,而是情同手足。因为他们都是冰雪之子,捕鱼的传承人,训鹰的传承人、木把儿、挖参的、放排的,他们所从事的营生无一例外都与冰雪密切相关着,冰雪吹打着他们的筋骨,冰雪打造了北方人的豪迈,冰雪赋予北方人一种坚韧不拔的精神,冰雪塑造了北方人的性格。曹保明老师不停地奔波在冰雪中,奔波了三十年、四十年、至今仍未停歇。他总是说:“我走得还是太慢了,真恨不得变成轮子,日夜旋转,我就是想快点,再快点,因为许多有故事的人、讲故事的人会相继逝去。”一种抢救、挖掘、保护、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使命感敦促着他、激励着他。他总是白天走访,后半夜写作,一天最少也得写5000字。就说这次中国观网推介他的百日百书活动,他的坚持就很不简单,他常常到各地参加各种文化挖掘采风、或者参加各种论坛,还坚持每天为观网的栏目写一篇“一书一记忆”的稿件,真不知道他怎么挤出的时间?我常常看到他微信的发布地点在青海、在新疆、在陕北、在长白山,以为他的稿子肯定要断捻了。我甚至想,他断捻了,我的“小编絮语”也可以歇歇工、喘口气了。可是,没有,一天也没间断过。在他的精神激励下,我也坚持跑下来了。
曾经听说曹保明与志愿者数度走村串屯,多次累倒在“抢救工程”路上。2015年,他耗时近一年,与志愿者采访了200多位抗战老兵,足迹遍布全省,最终完成著作《抗战老兵口述史》。2016年冬天,听说白河林业局贮木场要“收斧停锯”,还绿水青山,曹保明立即深入长白山区,对“长白山森林文化”进行保护性调研。因为吉林是农耕文化大省,有着厚重的森林文化、渔猎文化,必须把这些文化挖掘、抢救出来,才是一个民俗工作者的责任。
曹保明老师是令人敬佩、敬重的人类文化学家,他的冰雪聪明全部融入冰雪文化之中了。
这部《吉林冰雪》出版的时间2018年12月,这部书将吉林冰雪文化主体特点都集中在其中,让人们能够从中去进一步的掌握冰雪文化,了解吉林冰雪文化的重要走向。
(张彬彬)
【一书一记忆】
终于,又到了归集吉林冰雪文化的时刻了,因为,天又快到冷的时候了,北风吹刮,北方的大雪,又快降落下来了。在寒冷中记载和描述冰雪,记录寒冷,其实是很有意境的一件事。
其实在此之前,我的许多作品都对吉林冰雪文化有所记载,比如早期我的许多作品当中,都有对吉林冰雪文化的记载,如查干湖冬捕文化,长白山冰雪文化,丝绸之路冰雪文化,特别是我的那些伐木、拖木、以及森林号子等等,这些都是通过与冰雪文化有直接关联的事项来展开,并叙述,马挂什么样的马掌,才能使得马和车能通过北方茫茫的冰雪大地,铁匠以什么样的手法去干活,而且我的大量的冰雪文化内容都体现在这些细节中。我的书中往往还记载了许多关于冰雪饮食文化的内容,除此之外,还有穿戴。
北方民族的那些穿戴,也是冰雪文化的代表性内容,狗皮帽子,皮袄和鞋子,手闷子,都是这类的内容,除此之外,更加丰富的是关于北方民族生活当中的那些民间居住风俗,火炕,窗户纸糊在外,睡觉头朝外等等,还有那些物质的房子建筑等等,其实,吉林的冰雪文化十分的丰富而又多样,那么,这部《吉林冰雪》主要是归集那些重点的,有代表性的冰雪项目。我将有代表性的,有吉林冰雪文化主体特点的冰雪文化都集中在这部书当中,也是为了让人们能够从中去进一步的掌握我们的冰雪文化。我想这部作品也会给人们带来了解吉林冰雪文化的一种重要的走向,同时,这种对吉林冰雪文化的规矩也让人们能够细致的掌握和把握。如东北的自然、历史和文化,特别是自然的冰雪文化、历史文化和人文的冰雪文化,都能在书中得到认知。
(曹保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