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莲花山
首页 > 名家专栏
88.关注狼
发布日期:2019/9/14
浏览:100624 次

曹保明百日百书展介】(88)

开篇语

曹保明系人类著名文化学家、民族史口述文化学家(冯骥才语)、我国东北地域著名文化学家、吉林省文联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吉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专家组组长、东北地域文化研究院院长、吉林艺术学院硕士生导师。

为庆祝建国70周年,中国观网开启《曹保明百日百书展介》,我们将以曹保明100部作品纪念他与祖国同生、同步、同行的70年……

《最后的狼群》

吉林文史出版社 2005年3月版 

2005年5月第二次印刷

责任编辑王尔立

封面设计 韩麟

此书荣获吉林省政府新闻出版优秀作品奖

未标�?2.jpg

未标�?3.jpg

未标�?4.jpg

未标�?5.jpg

【一书一记忆】

带上你的书 跟着你同行

关注狼

看到曹老师的这部《最后的狼群》,思绪一下就跳到姜戎的《狼图腾》。都是写狼的,曹保明老师的狼能超越《狼图腾》的狼吗?那部书可不是一般的轰动,颠覆了人们以往对狼的看法,把狼写得出人意料、不可思议。狼不再可恶,而是有情有义,人与狼的深情,催人泪下,我还看了那个小说改编的电影,又受到一次灵魂的洗涤。

《最后的狼群》与《狼图腾》脚前脚后诞生,“狼群”问世正当时,一出版,便引起社会各界和媒体的广泛关注。还举行了签售活动,并由曹老师现场讲述“狼文化”的认识历程。曹老师的书得到广大东北读者的认可,因为这部书讲述的故事没有一点虚构,有名有姓,有故事发生地,都是真实的记录。关于人与自然,以及对“狼文化”的探讨开始受到关注。

曹老师写《最后的狼群》写到一半时,《狼图腾》就面世了,他感到很震惊,他说,因为《狼图腾》写得太好了!但我为什么坚持写下去呢?因为两者有共同点,《狼图腾》的作者姜戎和我是同龄人,他是著名作家张抗抗的爱人。我们都是知识青年,都是四五十年代之间出生的。他写的狼是内蒙古草原的狼,写的是传奇的故事。我们的相同之处在于我和姜戎相似的经历,我们也都把狼作为作品的题材。不同之处在于:他写的是小说,我写的是纪实文学;他深刻挖掘了狼和人之间的生存形态,我生动解剖了一户人家和狼的关系,他是通过狼的形象来塑造故事,我是通过狼表达人与自然的关系;我们所反映的问题、描写狼的生活以及人狼交织在一起的故事都是很生动的,但我们选取的角度是不同的。我这里有的他那里没有,他那里有的我这里没有,因此有人说《最后的狼群》是《狼图腾》的姊妹篇。

曹保明老师选择的题材,有很多是瞬间发现。他在写这本书以前,创作视野中并没有狼的影子。突然,一个真实的故事闯入,他迷上“狼”,不可自拔。

故事这样开始的:在吉林西部的草原上,一个8岁的孩子和他父亲去放猪,孩子亲眼看到自己的父亲被狼咬伤。父亲在14天之后死去,在这14天期间,他的父亲就像狼一样嚎叫、伤口上散发出狼一样的腥臭味、甚至还咬他亲生骨肉的喉咙……父亲的嚎叫引来了狼群,家人开始和狼群搏斗,恐怖的气氛在村子里弥漫……为复仇,猎手发誓要除掉狼,于是寻找狼,与狼搏斗……曹老师为了找到猎人,别人过大年,他跑到乾安泥林,与博物馆长每天骑着马到周围村庄搜集狼的故事……

他的深入采访,生动地挖掘出人与狼相处过程中、狼群逐渐消亡的这段历史。

曹老师在写作中感受到故事本身的力量。人和自然之间竟然存在着这么深的交往和文化。这种文化也形成了一种定势:即人不能离开自然,人也不能离开动物,否则人就不能正确了解自己。

现在的草原上,狼已被人们一代又一代地打尽了。少了狼的草原,啃草的野兔和不加节制饲养的牛羊已经把少得可怜的牧草细致地啃光,于是,草甸子荒芜了,出现了沙尘暴……那些关注自然的文艺作品和“狼文化”一样,能够让人们更加重视人与自然的关系。曹老师大声疾呼:尊重动物就是尊重人类自己,尊重狼也是尊重人类自己!

(张彬彬)

【一书一记忆】

这是一个奇特的北方的故事,讲述的是,有一个猎手,他小的时候,和父亲一起去放猪,他亲眼见到饿狼把他父亲咬倒,撕掉父亲的脸皮,父亲从此就变得像狼一样嚎叫,并且袭击村落的乡亲们,人们恐怖极了。后来,乡亲们想尽了各种办法也治不了他的病,半个月之后,这个可怜的老人便痛苦地故去了。

从此,当地的猎手刘国忠发誓,一定要除掉这批恶狼,给孩子父亲报仇。这个故事就是写这个猎手,如何从孩的故事述说起,到终于报了仇的故事。于是,猎人一年一年去寻找这条饿狼,多少年过去了,当他终于找到了这条老狼,并把它打死的时候,这个猎手自己也感到十分的悲哀,因那时,原野上的狼,巳渐渐的少了,草原上兔子多了,大地上的草被兔子啃食得已经变成了光秃秃的沙地了。

其实这个故事,是一个非常奇特的生物链的故事,而这个故事的获得,是我的好友,孙正连先生和我一起去乡村的一个猎手家,亲耳听来的故事。

当年,好友孙正连正在乾安县泥林博物馆当馆长。记得那一年过年,我只身来到了他的泥林博物馆,当年孤零零的荒原乾安泥林,没有任何人,他安排了一个人专门给我做饭,还借来了两匹马,我们俩每天骑着马奔往四周的村庄,专门去听狼的故事。在那些寒冷的冬夜,我听着稀稀落落的年的鞭炮在远方炸响,听着他们讲狼的故事,这个故事就是这样产生的。今天想来,其实许多的故事就是来自于生活的深处,当年我和孙正连俩一起在老乡家听这些故事,在村民家的仓房里翻出了当年咬放猪孩子父亲的狼的狼皮,老俩口猎手坐在炕上和我们一起讲狼的故事,于是这部《最后的狼群》才诞生了。

这部书的出版年代,与姜戎的《狼图腾》是脚前脚后,当时有人以为我是跟风,其实我的书略在前,所以我的这本书出版时产生了一个不小的轰动,我曾经在长春市新华书店、吉林市新华书店等地做了一场又一场的报告,讲述狼的故事,同时也讲出了狼的缺少对生物链的影响,对自然生态的造成了怎样的破坏等。让我没有想到的是,我的这个故事也和当年的《狼图腾》一起进入了人们的生活和精神历程中,它讲述了一个保护生态的理念,而且,此书后来获得了吉林省政府新闻出版优秀作品奖。

(曹保明)

观网东北在线

全国免费热线:0431-81964369

网址:www.cvppdbzx.com

版权所有©观网文化传媒(长春)有限公司 违者必究

地址:长春市岳阳街与曙光路交汇

吉ICP备1900298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