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保明百日百书展介】(87)
【开篇语】
曹保明系人类著名文化学家、民族史口述文化学家(冯骥才语)、我国东北地域著名文化学家、吉林省文联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吉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专家组组长、东北地域文化研究院院长、吉林艺术学院硕士生导师。
为庆祝建国70周年,中国观网开启《曹保明百日百书展介》,我们将以曹保明100部作品纪念他与祖国同生、同步、同行的70年……
《人参长在大树上》
韩文版故事作品集
韩国海天出版社
2014年1月版
封面剪纸 关云德
【小编絮语】
带上你的书 跟着你同行
走向海外
今天中秋,这已是推介的曹保明老师的第87部书了,这些书打动人心,深受网民的喜爱。小编深感欣慰和成就感。
曹老师这部书是曹保明老师的书批量走向世界的一个开端,值得纪念。
2017年5月,中韩建交25周年文化活动在首尔举行。其中一个重要内容就是曹保明的《土匪》《最后的渔猎部落》《最后的狼群》《世上最后一个懂鸟兽语言的人》《人参长在大树上》等韩文译本的首发式。该书的译者、韩国海风出版社发行人李东烈先生这样定义曹保明的著作,“是人类文化的活化石”。
著名作家李东烈先生是韩国华侨作家协会会长,他对曹保明老师的人类文化书籍给与很高评价,在编辑的过程中被深深地打动。比如,曹保明的《最后的渔猎部落》以中国北方前郭蒙古族神秘而神圣的查干湖等的“冬捕”为主线,在零下30几度的严寒里,人们固守着2000余年的传统方式,延续着自己的文化形式。曹保明如同“考古”似的,生动的描绘了中国东北地区捕鱼者的生存旅程。
今天推介的这部《人参长在大树上》也是一个古老而神奇的故事,一个生来歪脖子、谁挖参都不带的孩子,被一个好心的把头带去挖参。孩子竟然在一棵大树上发现了一棵百年大人参。这伙人发财了,歪脖子娶上媳妇了。人参怎么会长在树上呢?这棵百年大参别人为什么发现不了?悬念在故事中得到解答,也使人们受到教益,做人要心眼好、与人为善、有福同享,有难同当,这样才能创造幸福美好的生活。
继韩国出版曹保明系列民俗图书,美国、德国、英国、日本、澳大利亚、新加坡、马来西亚以及此前的台湾和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新闻媒介都对他的研究成果做过报道并邀请他前去讲学。国内外评介文章达三、四十种。
然而,曹老师却总是反复强调,受到称赞的应该是创造这些民间文化的劳苦大众,是他们创造了历史,也创造了人类的文明。他要永远植根于民间,植根于黑土地,辛勤耕耘,做一个黑土文化的拓荒牛。
(张彬彬)
【一书一记忆】
这是我在韩国出版的第四部作品。这部作品,主要是记录长白山人参故事和传说的一个作品集,而且这也是一个古老而神奇的故事。
我们知道,在长白山人参故事中,有许多奇特的故事和传说,但从来也没有一部描写人参能够长在大树上,那么,这是怎么回事呢?
其实这个传说,它讲述了一个奇特的故事,神奇而真实的故事。故事说,在长白山里有一个地方,这里如果孩子长到18岁,还没有上山挖人参就找不着对象。有一家一个老妈妈生了一个孩子,这孩子生下来脖子就歪,谁去挖人参也不带他!但是孩子长大之后,坚决要去,于是有一个把头就收留了他,并带它上山去挖人参。而这个孩子,却在山上的一棵大树上发现了一棵大人参。
这是怎么一回事呢?人参是怎么长在树上的呢?
原来,山上有一棵大树,被雷拦腰劈断,后来,这树心一点点烂了,一个人参鸟儿叼着一粒人参籽,一下子遗落在上面,于是树上长出一棵大人参,可是几百年以来,无人能够发现,恰恰是这个孩子歪脖子,他才发现了这棵大人参。于是,这伙人发财了,歪脖子也娶上媳妇了,可是,人们在夸歪脖子有福的同时,都夸带他上山的这把头心眼好使。
这个奇特的人参故事,描写了长白山挖参人的道德观念,那就是有苦同享,有难同当,而且这个奇特的情节,从一个侧面记录了东北故事的丰富性和多样性,这个故事被挖掘出来之后,一直是民间百姓中流传,十分受人喜爱,是一部生动独特的故事。最早的挖掘者是赵赴先生,赵赴先生在通化文联创作室工作,他生前写了许多有趣的长白山的故事,像这种故事的原型,在生活中也有,而且就是今天在抚松当地的北岗、东岗一些地方依然有这样的故事类型,可见,东北长白山地区的文化特别是地域文化十分的丰富,多样,这也告知我们,其实文化就在民间,我们还是应该以抢救为主,到生活中去发现去挖掘那些奇特的文化,以及有鲜明地域特色的文化,而这种文化才是能代表东北的自然文化和生活文化,也反应了东北地区千百年来在行帮文化和自然文化相结合中产生的一种文化的类型,而且今天许多老年人还在,年龄大的老人们也在那里等待我们去抢救,挖掘。生动的文化,其实依然保留在生活中和自然里。
(曹保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