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莲花山
首页 > 名家专栏
86.此亊古难全
发布日期:2019/9/12
浏览:81040 次

曹保明百日百书展介】(86)

开篇语

曹保明系人类著名文化学家、民族史口述文化学家(冯骥才语)、我国东北地域著名文化学家、吉林省文联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吉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专家组组长、东北地域文化研究院院长、吉林艺术学院硕士生导师。

为庆祝建国70周年,中国观网开启《曹保明百日百书展介》,我们将以曹保明100部作品纪念他与祖国同生、同步、同行的70年……

《关东粮行》

(与杨子忱)

长春出版社

1990年1月版

未标�?2.jpg

未标�?3.jpg

未标�?4.jpg

【小编絮语】

带上你的书 跟着你同行

此事古难全

月圆将至,月不圆。看了曹保明老师第86本书《关东粮行》的一书一记忆,心中涌上一股酸楚,这部书是他与刚刚离世的作家杨子忱共同创作的,当曹老师回顾书成感悟,书的另一位作家已无法分享了。曹保明老师饱含深情的讲述,句句打动人心,这不由地引发我的回忆。杨子忱老师是从九台养路工走出的作家,我在省报副刊时,他经常来送稿子。他的兄弟姐妹多,家庭生活困难。结婚后,他的孩子又很多,好像是6女1男,生活始终捉襟见肘。在连张像样的桌子都没有的家,他始终笔耕不辍,创作的勤奋没人能比。因为书的畅销,有人盗版,他就打官司,胜诉是肯定的,是否得到赔偿就不知道了。他性格开朗,肚子里有很多故事,到哪里都是笑声一片。

也许相通的性格和对创作的挚爱,使他与曹保明老师成为要好的文友。曹老师在回忆中讲到这部《关东粮行》的出版过程,这样一部讲述东北老字号的粮行,在与外国侵略者的抗争中顽强生存下来的民族企业,两个人热血沸腾地写出来了,只能自费出版,然后还要自己发行。看到两位作家,推着手推车,风吹雨晒,四处推销书的经历,谁能不悲从心生?也不能不由衷地感叹,他们为了执着的求索,和对人类文化的赤子之心,可圈可点可敬可佩。

《关东粮行》是两位作家的联袂制作,是友谊的见证。这篇回忆是曹保明老师对杨子忱先生的一种特别的悼念和表达。

(张彬彬)

【一书一记忆】

这是30年前,我与作家杨子忱先生,共同创作的一部作品,属于纪实作品。但是,十分遗憾的是,当这部作品发布的时候,我的好友杨子忱先生在不久前刚刚过世。我在参加他的追悼会时,心底默默地祝愿,先生一路走好;同时也对我们那些共同的创作生涯,产生了一种十分难忘的追忆。

这部作品,是写东北的老字号粮油加工厂,长春裕昌源火磨的故事。当年这个老字号的创始人,从中原闯关东到东北,经过艰难的创业,最后成为企业的老板。他的故事很有代表性,特别是在日俄战争和日本侵略东北期间,这个企业如何坚持自己的民族立场,与外国人的侵略进行顽强的抗争,表现了东北民族的气节,谱写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凯歌。

当年我和杨子忱先生写完这部作品之后,堆在家里,沒人认。因该书是自费出版,出版之后,全都堆积在我们俩的家中。记得有一天,我俩商量一下,借来了一个手推车,装上这些书,开始向一些单位送书。

我俩开了一个送书单,将书分别送到了长春第一粮油加工厂的办公室、送到当事人后代单位、还送到长春党校资料室,还送到一些大学的图书馆等等。到那里,就是求人家,说好的,都不是现钱,只记帐。有的到今天也不了了之。我们俩推着手推车,在长春市的大街小巷到处送书,那种难忘的记忆,今天想起来还历历在目啊!

文化对于一个民族该是多么的重要,可是在有的时候却没有人注意,人们也不会主动去认识这部著作的重要价值。

后来北京有一家老电影制片厂决定买断我们俩这部著作的版权,他们看准了这个故事,于是找到了我们二人……,如今,子忱先生已经不在了,我发布这部作品,也算是纪念子忱先生吧,愿他在那里还继续从事他所热爱的写作创作。我想,或许当年,如果他早一些走入到东北地域文化的抢救和挖掘的道路上,他也许会写出更多的作品来。

写下以上的话,算作纪念子忱兄。

(曹保明)

观网东北在线

全国免费热线:0431-81964369

网址:www.cvppdbzx.com

版权所有©观网文化传媒(长春)有限公司 违者必究

地址:长春市岳阳街与曙光路交汇

吉ICP备1900298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