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莲花山
首页 > 名家专栏
62.鹰屯
发布日期:2019/8/19
浏览:81788 次

曹保明百日百书展介】(62)

开篇语

曹保明系人类著名文化学家、民族史口述文化学家(冯骥才语)、我国东北地域著名文化学家、吉林省文联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吉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专家组组长、东北地域文化研究院院长、吉林艺术学院硕士生导师。

为庆祝建国70周年,中国观网开启《曹保明百日百书展介》,我们将以曹保明100部作品纪念他与祖国同生、同步、同行的70年……

《东北鹰猎赵氏家族》

世界知识出版社

2006年11月版

未标�?2.jpg

未标�?3.jpg

未标�?4.jpg

【小编絮语】

带上你的书 跟着你同行

鹰屯

山水深处的满族村落

古老的鹰猎传说

鹰把式爱鹰如子

堪称护鹰的钟馗

一起悄悄上山

巢中雕鸮正孵化

嘘,别打扰

待到雏破壳

翅膀舞满天 

曹保明老师的这部书,一下子将我带回早春三月,我走进了曹老师写的这个吉林市土城子乡的渔楼村,走进了他亲自命名、叫开、叫响的“鹰屯”,到上山看到了一棵古树杈上的巢里正在孵化的雕鸮,远远地望着,没有到跟前打扰它。

这是个历史悠久的满族村落,始建于明代后期,后金和清初曾是朝廷的渔猎之地,并建有冬季存放渔网的渔楼,“渔楼村”因此而得名。

这个村里有鹰猎的习俗,散发着浓郁的鹰猎文化,有很多鹰把式,现在生活在这里的300多户人家仍然保持着护鹰、驯鹰、养鹰的传统。经过一代一代的传承,几乎家家都养过鹰,满族鹰猎文化在这里绵延不绝。

在国家禁猎的政策下,为了保持满族鹰猎文化的延续,2013年这里成立吉林市鹰猎文化传承协会,吉林市野生动物保护协会的唐景文老师带我们去探看鹰屯时,直接找到传承协会的李忠文会长。他对记者说:鹰猎文化传承是活态传承,我们要将老祖宗留下来的民俗传递下去,让猛禽数量一年要比一年多,将传统的鹰猎文化以最真实的面貌展现给人们,让鹰猎文化延续下去。

曹老师书中写的虽然是赵氏家族,但却凝缩了整个地域的鹰猎文化。李忠文生在这里,长在这里,都是在鹰文化的:浸泡中长大的,他从小与父亲一起上山鹰猎,也是当地有名的“鹰把式”。

协会刚成立时,15位会员在五十公里的范围内踏查,仅仅找到3个猛禽巢穴,情况十分危机。三月到八月是鹰的育雏时间,八月到十月是猛禽迁徙的时间,李忠文和会员们从春到秋都在山里巡视,防止下网的或者捕杀行为,保护猛禽栖息地。现在这里的猛禽能达到200多巢。

为了保护鹰,2014年北京林业大学提供给协会一百多台监控摄像机,一个巢穴挂两个,一个用来储存数据,另一个用来监控猛禽的安全,24小时实时监控,保证在第一时间获取信息,了解猛禽的生存状态。从安装摄像机起至今,一窝巢穴都没有被破坏过。

正常情况下猛禽也会有受伤的时候,不管在哪里,会员都会在第一时间无条件地进行义务救助,喂养、治疗直到猛禽恢复到可以飞的状态,在三月份猛禽择选配偶、繁育后代的时候,放飞它们回归自然。鹰与人是会建立很深的感情的,放飞鹰的时候,鹰盘旋在空中恋恋不舍,人也会落泪的。

曹曹保明老师是这里的常客,到这儿就像到家一样。他书中写的捕鹰、训鹰、熬鹰的方法,现在仍然沿用着。曹保明老师为鹰屯的文化传承做出了巨大贡献。神秘的鹰猎文化逐渐走近社会公众,越来越多的摄影爱好者和游客慕名而来,近距离看观看鹰,了解鹰猎文化,也了解这个有400多年历史的古村落。

(张彬彬)

【一书一记忆】

本世纪初叶,我的大量的田野调查成果,开始普遍进入社会和生活阶段,同时,我的调查内容和对像,已经细化到各个领域的具体事项上,比如渔猎文化,鹰猎文化,木帮文化,农耕文化,淘金文化,工匠文化等等。其中,进入比较早的就属鹰猎文化了。

捕鹰,这是一种古老手艺。捕鹰,一般都是在深秋初冬。当满山遍野的草黄了,树叶落了,只剩下松树和柏树老绿时,民间称草开堂了。这时的天,十分的寒冷。

当年,著名的猎手,就属吉林永吉打渔楼村的赵明哲了。这个村和他的家族,有四百多年为朝廷捕鹰、贡鹰的历史。为了更好地体检搜集鹰猎文化,我们一起上山,搭建窝棚,然后隐藏在鹰窝棚里等待着鹰。在那等鹰来的漫长时日里,他跟我讲了大量的捕鹰、训鹰、熬鹰的故事、习俗、规矩,等等。

记得他的生活十分困苦,穿的鞋露脚趾头,帽子也破了。后来我去西北的敦煌考察,想到了猎手的穿戴,便到处给他买皮袄,这时我才发现,皮袄已经是濒危的物种了,没有卖的!于是,我就买了四张羊皮带回东北,让我单位小曲儿的爱人小董给他缝了一件皮祆。

那时,已经是寒冬腊月,我去村里找他,只见他冻得嘴唇发紫,我给他披上皮袄的时候,赵明哲这个东北汉子被感动得大颗泪花从眼中流出,这些个细节我至今难忘啊。

我的这部东北鹰猎赵氏家族的故事就这样诞生了。记载了我走入行帮文化的岁月和历程。这些历程我至今难忘,而且永远也不可能忘记,也使得田野文化和吉林的地域文化在我的心中永远闪闪发光。正因为这真实的北方家族的鹰猎故事,这个存在于东北的最后一个鹰猎家族的故事,使我的工作有了独特的光彩。

从此,人们都想到这里感受这里的鹰猎文化。于是就在第二年,我们便命名这个村子为“鹰屯",每年,我们还在这儿举行鹰猎文化节。在这个节日的时候,大部分都是寒风刺骨,白雪飘飘的严冬,但是,来自于四面八方的游客仍兴致勃勃。

这里本是个有着四百多年文化历史的古村落,这样,再一次的拓宽了村落的历史和文化纪录,人们的眼界宽了,也为吉林省的地域文化增加了新的亮点。今天再看这部书,我也十分的荣幸,我觉得它和我的生命一样,在这个村屯留下了文化的足迹,自然的足迹,历史的足迹和民俗的记忆。

(曹保明)

观网东北在线

全国免费热线:0431-81964369

网址:www.cvppdbzx.com

版权所有©观网文化传媒(长春)有限公司 违者必究

地址:长春市岳阳街与曙光路交汇

吉ICP备1900298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