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保明百日百书展介】(40)
【开篇语】
曹保明系人类著名文化学家、民族史口述文化学家(冯骥才语)、我国东北地域著名文化学家、吉林省文联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吉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专家组组长、东北地域文化研究院院长、吉林艺术学院硕士生导师。
为庆祝建国70周年,中国观网开启《曹保明百日百书展介》,我们将以曹保明100部作品纪念他与祖国同生、同步、同行的70年……
《淘金》
吉林大学出版社 2000年版
(责任编辑 赵洪波)
【小编絮语】
带上你的书 跟着你同行
淘金者
曹保明老师的《淘金》,是淘金的口述史;我这里写的这个淘金者,是什么呢?
淘金,顾名思义:淘,用水冲洗,滤除杂质。从沙里淘出黄金。在成语中,沙里淘金,比喻好东西不易得。也比喻做事费力大而收效少。也比喻从大量的材料里选择精华。
古诗云:“美人首饰王侯印,尽是沙中浪底来。”诗句表述的意思是,所有的财富和权势都像沙里淘金一样,需要付出艰辛。
还有诗句:“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黄沙始到金。”是励志的,也是说淘金的不易,付出的辛劳到一定份上,才能得到真金。
淘金,距离普通人的生活似乎很遥远,我从电影里、小说中了解的,都是极尽描述淘金的艰险曲折恐怖,淘金可以赚大钱,可这个过程却无异于冒险,在没得到金子时,付出的是辛苦,得到金子后,为争夺金子可能要有流血争斗,有的还搭上了性命。
要找到淘金人,还要撬开他们的嘴巴,说出自己的甜酸苦辣为常人所不知道的故事,似乎跟淘金一样不容易。可一旦挖掘出来,那故事就是引人入胜、有价值的口述史。
沙里淘金难,却能领略金子的光彩。
曹保明老师做到了,在这个领域淘到了真金。这中间的发现、寻找,得到了沙子、千淘万漉的过程不用说了,功夫没有辜负他,给了他最高的奖赏,最后终于得到这部《淘金》。
这些年,不,是几十年,是一辈子,曹保明老师一直在生活的矿藏中不停地采集着,一天天地奔波,一月月地积累,一年又一年,使他见多识广,积淀丰厚。也许量变产生质变,他有了点石成金的本领。他出版的书籍一百五十多部,从前是一本本地出,现在是一套套地出。
最令人敬佩的是,随着年龄的增长,他的挖掘保护工作没有做减法,而是在做加法,不断地扩大淘金范围。在这暑伏的盛夏,他从东北干到西北,进行“一带一路民间文化探源工程”,那边马不停蹄、风餐露宿地踏查草原丝绸之路、张库大道的驿站文化,每天发布多组即时见闻图文,这边还在每天加班夜战,介绍自己的书,写一书一记忆。如果是年富力强的青壮年拼搏十天半月不算啥,可他是共和国的同龄人、70岁的人了,他的身体怎么有那么巨大的能量,怎么可以连续作战,怎么能吃得消?你不能不承认,他真的是特殊材料制成的人,所以他才能从茫茫沙海中淘到真金。
(张彬彬)
【一书一记忆】
历史上,东北被称为盛产黄金之地,而且,最大的产金之地是黑龙江的漠河与吉林长白山的桦甸。产金之地,又有是矿金还是沙金之分。矿金,又叫挖金、采金,是指人在有金矿的山上打洞,寻找金线,然后挖金线采金,称为采矿金。采矿金,先下矿洞子,从前采者嘴巴上叼着一盏矿灯,那灯如一只地瓜,人称“灯虎子",以便背矿石筐时照亮,腾出两手好爬洞。那背上的石头装满筐足有五百斤以上,背者完全头贴着地向洞口爬,到洞口称重量,以背装石头的多少算帐……
背筐的绳子巳勒进他们的肉里,只好筐绳下垫着小枕头。背上矿石,然后上碾子碾压,压成石粉,再进行淘洗,从中得到金子;
沙金,是指从河水的沙子里寻找,先搭洗槽,人将水中的沙子搓在洗车子的链子上,洗车子一转动,便有细沙留在链子上,然后人以一种叫金簸箕的工具,将链子上的细沙撮下,再到沙河里去摇晃,称为淘洗。
这是两种不同的取金方式。从前在吉林的桦甸,黑龙冮的漠河,都是这样取金。此书重点记载了这两种淘金生活,大量的故事和习俗,让人们从此知道了北方这一行当的生活与生产内幕,极具传奇和神秘。
淘金人的生活,从前不如牛马,没有女人,各种习俗禁忌,此书中记载的各种风俗从未被外人所知,都是我亲自下到民间与淘金人一块生活或从当事人口中听来,是珍贵的淘金人口述史。
(曹保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