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保明百日百书展介】(36)
【开篇语】
曹保明系人类著名文化学家、民族史口述文化学家(冯骥才语)、我国东北地域著名文化学家、吉林省文联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吉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专家组组长、东北地域文化研究院院长、吉林艺术学院硕士生导师。
为庆祝建国70周年,中国观网开启《曹保明百日百书展介》,我们将以曹保明100部作品纪念他与祖国同生、同步、同行的70年……
《恒久查干淖尔》(吉林出版集团有限公司2012年6月)
【小编絮语】
带上你的书 跟着你同行
这个标签不为过:骨灰级
我每天写一段絮语,已经完成36篇了,总计要写105篇,截止国庆节前夕,70周岁的曹保明老师向70华诞的祖国献礼,现在已经走过1/3里程了,若是跑马拉松已完成1/3了。每完成一篇,我都在想,下一次就没啥可写了吧?其实,不用担心,只要看到曹保明老师的一书一记忆,心里的话就往外冒,就会情不自禁了。
这本《恒久查干淖尔》是曹保明老师渔猎文化的深化。他对一个专题的发掘可谓深入骨髓,写完了《最后的渔猎部落》,常人会觉得那一个个精彩绝伦的故事已经被挖掘殆尽,可曹老师从不打住,就像发现一处矿,会不断地去采掘,文化是不会山穷水尽的。于是,一段段百转千回的故事,一幅幅饱经沧桑的画面,都从曹老师的笔下潺潺地流淌出来了。《土匪》他最终出版多少部我不知道,我至少经手5部,渔猎文化我现在除了《最后的渔猎部落》(已有中、英、日、韩、俄5种文字版本)《冰湖腾鱼》《恒久查干淖尔》经手的3部,没有推介的还有《北方渔夫》,这就是4部。至于还有多少部,我还不清楚。
也许这就是曹保明老师能成为人类文化专家的原因吧?因为他太能开掘了,没有谁会有他发掘的深度,没有谁会像他发掘得那么到位,这种挖掘不止、持之以恒的精神,注定他在发掘人类文化源头方面成为“骨灰级”的专家。
曹保明从上世纪70年代,就走进渔猎文化发生地西山外屯,那是现在年年举办冬捕渔猎文化节的地方,他第一个采访的就是查干湖第19代冬捕渔猎文化老把头石宝柱。从此,那里就成了他的家,年年都去见他,他家的小房、院落、炕头、仓房,包括他的母亲唐丫,都是曹老师一心抢救的文化遗产中的核心人物。曹保明书中的故事均是以石宝柱的口述和他老母亲的口述史为主体。唐丫活到102岁,在她100岁生日时,曹老师去给她祝寿,石宝柱走完了他85年的人生里程,曹保明无比悲伤,因为一个文化源流到头了,那个矿采没了,他的故事断捻了。可感到欣慰的是,他们都永远活在他的书中,并最终被收进人类文化遗产的宝库。
(张彬彬)
【一书一记忆】
当一个地方我标记为恒久的概念时,巳经是以我的心灵去丈量过了。查干淖尔,我之所以称为恒久,是因为我不止一次走进它的自然深处,历史深处,文化深处。当人走进你认为恒久的地域以及它的文化领域,你会觉得,你没在它的里边,你甚至自己问自己,这是那个有着恒久内涵的地方吗?许多事项,仿佛与你认为是主体内容都无关,我们该怎么去看待这样的事项呢?
记得当初,在我写了《最后的渔猎部落》之后,我曾经多次到达查干淖尔,我依然走入当地渔民的家,家属们仿佛与打鱼关系很远,特别是一些老大娘,因此,许多时候,她们的生活,仿佛被渔猎生活边缘化了,许多记者来,也不看她们,也不采访她们,而且许多时候,人们往往又抱怨,此地沒什么可采访和可挖掘的了,唯有一人不同,她就是中央台万灵。
记得有一次她问我,查干淖尔还有什么事没挖掘出来的么?我说有,你信我的话么?她说信。她并告诉她的弟子们,听听曹老师的分析。今天想来,我是佩服万灵的,我佩服她的判断,她也相信我的分柝。于是记得,我们开始进入查干淖尔真正的记忆深处了,而这就是开启了渔猎把头石宝柱母亲唐丫心灵记忆的过程。
我没有想到,别人更是没有意识到,我们终于挖掘出了查干淖尔文化的新的内涵。
恒久一语的定位,是走入一个奇迹,开启一片未知的天地。其实直到今天,依然有许多人没有理解我说的理由,这实在是沒办法的事情。我数次被我的文化发现所震惊,所感动,我也为我的记录感到幸福和从容,其实我可以告诉大家,这里有一个观察问题的方式方法,那就是改变自己一贯走进生活的方式,换一个身份去接近生活,这样,生活给你的回馈也不尽相同。恰恰是我与万灵一块儿去拜见唐丫,万灵打开了老人的心菲,于是一个鲜为人知的渔猎故事从此大白于天下。
《恒久查干淖尔》是我渔猎文化的深化,我喜爱这部作品,那是以一个新的角度发现生活、看待生活、表述生活、记录生活的结果。
(曹保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