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莲花山
首页 > 名家专栏
26.他亲近黑夜
发布日期:2019/7/15
浏览:79000 次

【开篇语】

曹保明系人类著名文化学家、民族史口述文化学家(冯骥才语)、我国东北地域著名文化学家、吉林省文联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吉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专家组组长、东北地域文化研究院院长、吉林艺术学院硕士生导师。

为庆祝建国70周年,中国观网开启《曹保明百日百书展介》,我们将以曹保明100部作品纪念他与祖国同生、同步、同行的70年……

《神秘的关东奇俗》北京学苑出版社1994年7月版 刘锡诚 宋兆麟 马昌仪主编 中华民俗文丛

未标�?1.jpg

未标�?2.jpg

未标�?3.jpg

【小编絮语】

带上你的书 跟着你同行

他亲近黑夜

11天,一部书。

高速,高质。

源于丰富的文化积淀

源于对一对学者的感恩

源于他的拼劲

他的脑洞一打开

陈年古话,流水欢歌

依《中华民俗文丛》主编刘锡诚的眼光,不会看走眼的,当时曹保明虽还不是大咖级别的人物,还是才露尖尖角的小荷,可他出手不凡,一出书就立刻走红,经受了市场的检验和推崇,老出版家和其历史学家的妻子,慧眼识珠,将这位初出茅庐的民俗作者请到家,每天好食相待,让他将积蓄的故事倾倒出来。

那一年,45岁的曹保明应邀进京,来时和去时都是坐通往火车站的最后一班地铁,空空荡荡的车箱里,只有他和另一个人在昏睡……

住在刘锡诚老师家的地铺上,十一个日日夜夜,完成一部书稿。

刘锡诚和老伴对曹保明无微不至,是信任,是期待,是提携,曹保明的确从一开始就走得字正路直。

在兴奋地赶写这部著作时,他曾经有三天三夜不合眼的纪录,刘老师一觉醒来,看到他还在写,一次次地劝他睡觉,不要命了?可怎么劝得了。他就像定在板凳上一样,写作使他沉醉,一入境,九头牛都拉不动。

此时,我不由地想到了西蒙诺夫的小说《日日夜夜》;

此刻,我还想到了瓦西里耶夫的小说《这里的黎明静悄悄》;

脑袋里蹦出这些书名,与内容关系不大,而是这些书名都与夜有关。

创造业绩的生命都是亲近黑夜的。

夜晚,心静如水,世界隐藏在静悄悄的黑暗中,而埋头思索、笔耕的曹保明老师,思维异常活跃。

曹老师说:每天从夜里到黎明开始写作、思考,正所谓从一个原点起步,城市在黑暗里万赖俱寂,仿佛只有时光在耳边发出微弱的嗡嗡响声,那么遥远,这时许多事和人物都非常清晰,鲜明,一件件的一个个的有个性地站过来,任你去选择……

曹老师在回忆这部书的写作经历说:我一直在拼命,在努力,我清楚,人生不强制自己是不行的。现在回想起那些岁月,该多么让人难忘啊。

其实,难忘的又何止这11个日日夜夜呢?

曹保明一直像夜猫子一样,晚睡早起,静夜里只有嘀哒嘀哒的时钟在催促,他在抢救人类文化,他在与时间赛跑。他可以忘掉一切疲惫,因为忘我,他变得强大。

(张彬彬)

【一书一记忆】

我的一生,回忆起来,由于与民族民间文化结下了不解之缘,不知不觉间,便与京津诸多我国当代一些著名的民间文艺家有了结识。钟敬文、冯骥才、贾芝、刘锡诚等老一辈学者,都对我的成长,产生了重要的帮扶和指导作用,如这部著作的出版就与刘锡诚老师有重要的关系。

上个世纪的90年代初,我还没有进入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团,但做为吉林省民协负责人经常与上级联系。那是1993年的夏天,中国民协领导、著名的文艺评论家、曾任《文艺报》主编的刘锡诚老师突然给我来个电话,说他正在主编一套《中华民俗文丛》,想邀我写一本。这本书,他邀请的都是很著名的专家、学者,选题都是有代表性的中华信仰文化,如玉皇信仰、观音信仰、关公信仰、妈祖信仰和习俗,选题作者都是社科院和各大学的学者教授。我怎么能行呢?

是啊,我刚刚涉足这个领域,无论是理论还是实践,什么都不懂,怎么敢进入京津文化领域?再说,写什么呀?怎么写呀?我犹豫了,不敢接这项硬任务。

刘老师鼓励我说,你能行,就要一部你这样的来自于田野的专家学者写的专著。

刘锡城老师当即下令,这套丛书里有你一部,而且,立刻写稿。

我问他,什么时候交稿。

他说,“立刻交稿。你马上进京,住在我家里修改……”

啊?马上进京?我当时十分震惊。

他告诉我,别人稿都交了,就等你了。于是我带着材料,连夜进京。

记得当时,我狼狈不堪,火车没有卧铺,我买个硬坐,困了就在座位底下铺张报纸睡,从长春至京城就一趟车,凌晨四点多钟到达北京。

黎明,北京晨雾蒙蒙,我坐第一趟地铁在东四西口下,敲开刘老师家门,只见刘锡诚老师已将一张行军床给我搭好了!

刘老师爱人、著名历史学家马昌仪老师下楼买来大果子,我们三人匆匆吃完早点,刘老师立刻指点我开始写作。

本来,他家巳十分挤巴,到处是书藉,他却特意给我收拾出一张桌子,老两口跑来跑去地为我服务。我心里想,越是名人,越是大师,越平易近人啊。

由于出版社书稿紧,我日夜奋战,而且不管人家闲忙,随时随地询问、请教。刘老马老,也随时对我的文笔、观点,进行指正、校正,我的学习和写作,得到了大师们的耳提面授,提高迅速。

我在刘锡诚老师家一连吃住了十一天,终于写完了书稿。

如今想起那段岁月,多么难忘啊!

书,记下了我与中国著名文化学家刘锡诚老师深深的文化情怀,留着我的永远难忘的记忆,那是我的生命里永远闪光的记忆呀……

(曹保明)

观网东北在线

全国免费热线:0431-81964369

网址:www.cvppdbzx.com

版权所有©观网文化传媒(长春)有限公司 违者必究

地址:长春市岳阳街与曙光路交汇

吉ICP备1900298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