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简介:曹保明系人类著名文化学家、民族史口述文化学家(冯骥才语)、我国东北地域著名文化学家、吉林省文联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吉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专家组组长、东北地域文化研究院院长、吉林艺术学院硕士生导师。
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中国观网开启《曹保明作品在当代》每日一书展介,我们将以曹保明105部作品纪念他与祖国同生、同步、同行的70年……
《宝碗》曹保明著,人民美术出版社 1982年10月出版
【一书一记忆】
生活,都是美好的。
因为生活会有难忘的记忆,而记忆,就是我的一部部作品著作。
现在,走进我的视野的是《宝碗》,这是一本连环画,首次印刷数字为二十万册,记得当时给我的稿费是95.2元。
当时,那时我刚刚在吉林大学中文系毕业, 留系当教师,刚开资,每月工资是31.5元,我的这95.2元稿费立时轰动了!
那时,改革开放初期,刚刚恢复稿费制度,在此之前,我作为一个业余作者,写一篇稿在《吉林日报》《长春日报》发表,只给一管钢笔,或一个笔记本,当给稿费的初期,最多也就是3元、5元的,如今我竟然得到95.2元!
这钱给我带来了巨大的荣耀。记得我拿回稿费单那天,爱人董美霞也给外高兴,她还单独多炒了一个菜。吃饭时她边吃边与我商量:“保明,这钱你打算怎么花?”
我说:“你说吧,听你的……”
她说:“买个小电扇吧!”
我说:“电扇?”
她说:“对。你看看,孩子大鹏小,咱屋又小又热,我每天给他扇凉,扇蚊子,手脖子都肿了!”
我一看,爱人的手真是又红又肿!于是就决定买小电扇。
当时,我儿子曹鹏程刚刚6岁,我刚毕业工作,吉大给我一间十一平米的小屋又小又热,但已经不错了!很多员工还没分到房子呢!于是,我和爱人用这95.2元《宝碗》一书的稿费,花了70元买了一个小电扇,剩下的钱,买了两包糖,一包她拿单位分给同事,一包由我拿到系里分给同志们。
记得夜里当小电扇转动着扇着凉风,儿子舒服地睡着了,而我也才悟到,原来《宝碗》真是个宝啊!
(曹保明)
【小编絮语】
带上你的书 跟着你同行
《宝碗》这部书我没读过。
曹保明老师一生致力于民间文学、民俗学的搜集整理、抢救挖掘和研究,民间故事、神话故事,浩如烟海,我看过一些曹老师的书,但无法穷尽也。但仅知的那些,已经使曹老师在我心中有不可动摇的地位。
对于人们流传下来的在生活、劳动实践中创造的民间文学,曹保明老师一直视若珍宝,把自己全身心地融入到“民间”去了。
记得多年前,省文联在梅河口举办全省民间文学研讨会,作为省报文艺部的记者我应邀参会。那个会议,给我的印象深刻。会议安排的紧凑,每到空隙、尤其是晚餐后的时间,都被利用上了,自愿讲故事、自愿旁听,比正式会议都热烈。做什么?讲故事,参会的都是民俗高手,故事斗载筐装,有素的,也有荤的。曹老师怕我有抵触有顾忌,告诉我,搞文学的,什么都要了解,生活本身就是这样子,民间文学是鲜活的、生动的、接地气的,多了解有好处。于是,我阵阵不落,被洗脑、也被洗耳,耳朵里第一次钻进很多俗文化。
曹老师鼓励大家讲,自己也抛砖引玉,会议开得生动活泼。
从那时起,我知道在纯文学之外还有一片广阔的天地,那些口耳相传的民间故事,是瑰丽、精彩、有无穷的生命力的。
曹老师一头扎进民俗文化,走进田野,走进民间,他的生活始终是艰苦而节俭的。这部《宝碗》肯定不是他的重量级的作品,可他推介她,念念不忘她,是因为他第一次拿到那么一大笔稿费。多少?印刷20万册,稿费95.2元!这在月工资31.5元的曹老师和熟悉的人中,轰动了,为此,曹老师和爱人还买了糖果送给同事们庆贺。妻子与曹老师正经八本地商量,用这笔稿费给儿子买了一个小电扇。
曹老师的回忆,不禁让我鼻酸。尤其是看到他精心保留了27年的稿费单、购买小电扇的发票,这些被岁月尘封的小票据,在曹老师的一书一记忆里重见天日,感动着我,也会感动更多的人。从中足见曹老师对留存历史的意识渗透到生活的点点滴滴,同时也能感知曹老师长久以来,在稿费极低的情况下,不计回报、勤奋耕耘、永远知足、永远心怀感恩的情怀,他的身上浓缩了中国知识分子的优秀品质。
(张彬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