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治钢书法艺术专栏·
编者按:穆治钢是从吉林走向全国的书法启蒙教育家、中国悬纸书法第一人。
自幼随其父穆乃兴先生学习书法,用功50余载,成就斐然,受到启功的推荐、成为欧阳中石的入室弟子。1983年起从事书法教学工作,高级教师,专职书法教研员,四十年来培养了千余名学生在国内外书法大赛中获奖。
穆治钢现任上海悬纸书法研究院院长、吉林省政协书画院副院长、吉林省党史研究会名誉会长、北京大学荣誉博士、中国美术学院艺术与人生讲座教授。
穆治钢在书法界获得多项全国首位:
全国首位专职书法教研员;
全国首位在《央视春晚》现场创作的书法家;
全国首位央视新闻播报的悬纸书法家;
全国首位中国百强企业形象代言人;
全国首位长白山旅游形象大使;
全国首位上海海湾旅游区形象代言人;
首位用8种字体、历时5小时一气呵成,创作百米长卷吉尼斯记录的书法家;
全国首位连续十年同时当选吉林省和上海两地政协委员的书法家;
1983年至2000年创作了一百篇古代书法论著读后感,其中多篇论文荣誉基础教育战线论文评比一等奖。
穆治钢以其独特的悬纸书法技艺和悬纸书法的创新实践,通过增强书法的趣味性和表演性,引导大众了解和欣赏书法艺术,吸引更多的人参与和爱好书法。为了推广穆治钢的书法成就和对悬纸书法的创新贡献,本刊特开辟穆治钢书法艺术专栏,特邀穆治钢先生将其研究书法、传承历代书法艺术、自我创新等方面的成就陆续进行展示,以飨读者。
读蔡邕《笔论》有感
穆治钢
一、《笔论》之解读
研读笔论心潮掀,
层层感悟似星燃。
书者散义如钟响,
心境悠哉墨线翩。
体入形,意相连,
笔论字韵展宏篇。
深析精解明真谛,
灯塔昭昭艺路前。
身为一名书法教师,在对蔡邕的《笔论》进行深入研读与反复思索之后,内心掀起了层层波澜,诸多深刻且极具启发性的感悟,如点点星光在脑海中闪耀。
“书者,散也”,此语宛如黄钟大吕,以其雄浑深沉之声,重重地敲击我心,余音袅袅,经久不绝。恰似王羲之在挥毫泼墨书写《兰亭序》之时,其心境那般闲适惬意、放松自如,从而让笔端自然而然地流淌出那潇洒飘逸、神韵独具的线条,这无疑是对“散”这一要义的精妙诠释。它如此清晰而又明确地指出,在开启书法创作之旅以前,拥有一种松弛的心态是多么的至关重要。唯有让心怀全方位地舒展,任性地、纵情地释放自我,才能够为顺利进入良好的创作状态奠定坚实牢固的基础。就好像一颗种子,只有在宽松适宜的土壤中,才能茁壮成长,绽放出绚烂的花朵。
而“为书之体,须入其形”这一深刻阐述,则更为生动且形象地解读了书法所应当具备的独特特质。它强调书法必须能够灵动地体现出形形色色的形态与意象,赋予书法作品以蓬勃的生命力。以颜真卿的楷书为例,每一个字都仿佛被赋予了独特的灵魂,具有鲜活的生命形态,或端庄凝重,犹如泰山般沉稳;或雄浑大气,恰似江海般壮阔。这完美地诠释了“入其形”的深刻内涵。如此这般,便赋予了书法艺术以无比丰富的表现力,使其能够如同一幅绚丽多彩、气象万千的宏大画卷,在我们眼前徐徐展开,呈现出无尽的美妙与魅力。每一笔每一划都蕴含着书法家对世间万物的独特感悟与深刻理解,让观赏者能够透过作品深深领略到其中所蕴含的深远意义与无尽韵味。
通过对《笔论》的深入解读与剖析,我们愈发深刻地领略到书法艺术的源远流长与博大精深,也更加清晰地明确了在书法创作与教学过程中应当遵循的理念和原则。它恰似一座璀璨的灯塔,为我们在书法艺术这片浩瀚无垠的海洋中破浪前行指明了方向,照亮了前行的道路。
二、古今影响力之析
笔论如灯照艺程,
古今影响韵尤浓。
张旭狂草峰巅立,
怀素随风墨彩融。
传今世,立双雄,
欧阳中石与启功。
元白传道添华彩,
石中学术化里程。
注:元白指启功先生,石中指中石先生。
从古今影响力这一关键维度来细致审视,笔论宛如一盏璀璨夺目、永不熄灭的明灯,顽强地穿越那悠悠漫长、浩渺无垠的时空隧道,照亮了无数书法爱好者与书法家在艺术之路上奋力前行、孜孜不倦的脚步。
在古代,《笔论》毫无疑问地成为了书法理论体系中至关重要的基石之一。张旭对《笔论》中所蕴含的精髓要义进行了深刻的领悟与把握,凭借此在书法艺术领域大胆探索、推陈出新,从而创造出那令人叹为观止、狂放不羁的草书风格。他就如同那座巍峨高耸、雄伟壮丽的山峰,稳稳地矗立在书法艺术的天地之间,让后来者心生仰望之情,激发起他们不断攀登、勇攀高峰的决心与勇气。他的艺术成就犹如一颗耀眼的星辰,在古代书法的天空中闪耀着独特的光芒,对后世书法的发展产生了极为深远且持久的影响,如同一股源源不断的清泉,滋养着书法艺术这棵参天大树的茁壮成长。比如怀素,他同样深受《笔论》影响,其草书线条流畅自然,自由奔放中蕴含着对书法艺术的深刻理解,以狂草名世,史称“草圣”,他的作品为古代书法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而在当代社会,《笔论》依然是我们深入理解、全面传承书法艺术的关键指引与重要法宝。在现代书法教育的广阔领域中,《笔论》的核心理念被广泛运用且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它犹如一座明亮的灯塔,为书法教育工作者和学生们指引着前行的方向,引导着学生们去用心感受书法那无尽的魅力,去领略书法艺术所蕴含的深厚内涵与独特韵味。比如我的书法伯乐启功先生,他的书法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又有着自己的创新与风格,他对《笔论》中关于形态、神韵等方面的理念有着深刻的体悟与践行,其作品给人以清新雅致、韵味无穷的感受。又如我的书法导师欧阳中石先生,他也深受《笔论》启发,其书法作品灵动而富有神韵,展现出独特的艺术魅力,为当代书法增添了别样的风采。其价值与意义历经岁月的无情淘洗与考验,却依然历久弥新、熠熠生辉,始终散发着璀璨耀眼、动人心魄的光芒,成为我们在书法艺术之路上不断前行、开拓创新的强大动力与坚实支撑。
三、师资培训之重
笔论巍峨立世间,
师资培训意相连。
颜氏幸得张旭引,
米芾幸蒙东坡怜。
今莫忘,古之贤,
德馨技法细精研。
情融字里书豪迈,
书法传承永灿然。
在师资培训中,《笔论》的重要性如一座巍峨的山峰,难以撼动。自古以来,许多杰出的书法教师都以《笔论》作为核心指导,将培养学生对心境的理解与把控能力视为重中之重。就拿米芾来说,他的老师苏轼在教导他时,便一而再再而三地着重强调心境对书法创作的深刻影响,让米芾明白心境并非虚无缥缈,而是与笔下的线条紧密相连。
回顾历史,颜真卿的学书之路上,他的老师张旭更是将心境的培养发挥到了极致。张旭通过细致入微的引导,让颜真卿深切感悟到内心世界的波澜起伏如何在笔墨之间自然流淌,如何在横竖撇捺中展现出独特的韵味。这种对心境的深度挖掘和培养,使得颜真卿逐渐掌握了以心驭笔的奥秘,为其日后成为书法大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现代的师资培训中,我们切不可忘却《笔论》所承载的宝贵财富。教师们绝对不能仅仅满足于表面化的技法传授,而必须像古代那些德艺双馨的老师一样,将培养学生对心境的精准把控和感悟能力的切实提升作为核心任务。只有让学生清晰地认识到书法并非仅仅是机械的动作组合,而是内心情感与外在形象的精妙融合与生动表达,才能真正点燃他们内心对书法的熊熊热爱之火,激发他们对未知书法领域的强烈探索欲望。通过这样深入且全面的师资培训,我们才有希望培养出更多不仅技法娴熟而且能够用心灵感悟书法、用情感诠释书法的优秀书法人才,让书法艺术如同璀璨星辰般在时代的浩瀚天空中持续闪耀,不断传承与发展,为人类的文化宝库增添无尽的魅力与价值。
四、书法启蒙之要
启蒙书法意无穷,
笔论如灯引前踪。
蔡邕李斯卫夫人,
理论精详各有工。
忆往昔,幸相逢,
启功中石赐书丰。
当年稚子今成器,
理论实践化林鹏。
在书法启蒙这一极其关键且至关重要的阶段,《笔论》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它如同一座明亮的灯塔,为前行指引方向。然而,需要指出的是,书法启蒙的学习并非局限于《笔论》,蔡邕的《隶势》《九势》、李斯的《用笔法》、卫夫人的《笔阵图》等都是珍贵的书法理论财富,总之,学习书法必须要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就如王献之年幼时,在父亲王羲之的悉心引导下,深入接触并深刻领悟《笔论》的核心要义,为他开启了一扇通往书法艺术殿堂的宏伟之门,为他日后成为一代书法大家奠定了坚如磐石的基础。因为通过对《笔论》的学习与理解,能让孩子们在初次接触书法的那一瞬间,便极为清晰且深刻地认识到,书写绝不是简单机械的动作重复,而是饱含着丰富情感与深远意象的奇妙艺术表达。
回忆往昔岁月,早在 1975 年,我有幸与启功先生相识,启功先生慷慨地赠予我多本珍贵的书法理论书籍,那些书籍多数是繁体字,有的甚至是竖着排版,让我获益匪浅。1985 年,启功先生又将我推荐给欧阳中石先生,欧阳中石先生接着送我 1984 年出版的《三希堂法帖》,正因如此,我后来在书法教学中才能够得心应手。上世纪八十年代,我收了一名极具天赋的学生,他叫林鹏,当时还是小学生的他,对书法理论书籍极为痴迷,我便送给他许多本。时至今日,他不仅已成为一位杰出的书法家,还担任着松原市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一职,尤其令人赞叹的是,他所教导的学生林默同学还考上了书法博士。正如同我曾经的经历一样,在书法启蒙阶段对各类书法理论的重视和深入领会,确实能为后续的发展带来无尽的益处。就像启蒙时期播下的种子,在精心呵护与培育下,最终成长为参天大树,为书法艺术的传承与发展贡献了力量。
五、与现代理念之比
百字笔论千载香,
古今书者细思量。
启功妙纳新奇韵,
康殷精研古字章。
传统坚,创新强,
墨香袅袅共辉煌。
纵然时代多迁变,
艺术繁花永绽芳。
当我们将《笔论》与现代书法家的理念进行相互比较时,会惊奇地发现,尽管它诞生于遥远的古代,但其所蕴含的生命力却无比顽强,历经漫长岁月的洗礼依旧闪耀着璀璨光芒。比如现代著名书法家启功先生,他在创作过程中既坚定地秉持传统的精髓,像对笔法的精妙把握、对结构的严谨讲究等,同时又巧妙地融入现代的创新元素,如在表现形式和艺术风格上的独特探索。这与《笔论》中对书法本质的深刻阐述可谓相得益彰。
另一位现代书法家康殷先生,他在书法创作中也体现了对传统与创新的融合。康殷先生对古文字学有深入研究,他的篆书作品既展现了深厚的传统功底,又融入了自己的独特理解和创新。他的笔法刚柔相济,线条古朴雄浑,同时在结构和布局上又富有变化,体现了现代审美意识。
尽管时代在不断变迁,科技在飞速发展,但《笔论》中对于书法本质和艺术追求的深刻剖析,依然具有强大的活力和适应性。它与现代一些注重创新和个性表达的理念不但没有丝毫冲突,反而能够相互补充、相互促进。比如有些现代书法家在追求个性的同时,依然能从《笔论》中汲取对线条质感、墨色变化等方面的智慧,从而让作品在创新中不失传统韵味,在个性中展现深厚底蕴。就如同一位现代书法家在创作大幅草书作品时,其线条的灵动洒脱与墨色的浓淡相宜,既体现了现代的审美追求,又与《笔论》中强调的自然流畅、韵味无穷相契合,共同推动着书法艺术在新时代不断蓬勃发展、持续进步。
总之,蔡邕的《笔论》无疑是书法艺术领域中一颗耀眼的璀璨瑰宝。无论是对于我们自身书法修养的提升,还是对于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都具有不可替代的深远意义和极其宝贵的价值。它值得我们每一位书法教育工作者持之以恒地去深入钻研和用心领悟,让这古老的智慧在新时代继续绽放出绚丽夺目的光芒,为书法艺术的传承与发展贡献我们的力量。
注:此文2000年之前曾发表,2023年穆治钢教学40年纪念重新修改被收录到《穆治钢百篇诗文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