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矗立在锦江村口的石碑,碑刻文字由民俗学家曹保明撰写
时隔半年,我又走进长白山脚下的锦江木屋村,上一次还是白雪皑皑的隆冬,这一次已是芒种时节的仲夏。刚刚下过的一场阵雨,将整个小山村洗涤一新,仿佛沐浴更衣专门迎接我们这群远道而来的客人。
大家一跳下车,就看到熟悉的长白山丛林中的木屋群落,一幢幢木楞墙、木瓦片、木烟囱结构的木屋,沿着山势鳞次栉比地列阵排开,绵延的长白山雪峰就在不远的地方依稀可见,令人惊叹不已。这里的村民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他们的一切生活用具,都来自于森林河流,所以当年有人以为这里是野人部落。
这里从前叫"孤顶子"村,因为村后是孤顶子山;"文革"期间改为锦江村,因为村边有一条锦江潺潺流过。现在整个村落都作为国家级文化遗存保护起来了。
见有客来,村民都走出家门,探头张望,或上前打招呼。除了村长,还有一位热情健谈的女子俨然成了导游,她边走边说,像讲故事似的,很吸引人。
这个村子的起源是由清朝留守的满族人居住开始,至今已有300余年的历史。长白山是满族的龙兴之地,被认为是神山圣山,康熙16年,康熙派清朝使臣武穆讷带着人走进长白山勘察,他们从北京出发,来到俄赫纳殷处,即抚松县的漫江和锦江一带,从这里用三天的时间到达了长白山。武穆讷拜完圣山回京之时,忽然想到,得留下一些人,因为以后皇帝会来祭山,得有人带路啊,于是便将跟随他的兵丁留下,等待康熙前来祭祖。由于康熙忙于各种国事包括平定葛尔丹叛乱,加之北方沙俄侵犯等原因,一直也没有来到长白山脚下。
陪同我们前来的抚松县常委副县长刘涛介绍,木屋村从当地满族的原始住所并结合“闯关东”的汉族民居融合发展而来,它从清朝末年的几户,到日伪时期的二十几户,发展到上世纪九十年代的百余户。村子建于1937年,是日本鬼子侵占东北时,实行兼屯并户,把几个村屯合并到一起,形成了聚居的木屋村落。
现在人走村空,还有约50多幢木屋,有原住居民17户在这生活。
村里的古井
木屋村的木屋是这里的特色,原村民就地取材,将原始森林的松木,或樟子松选做房子的材料,锯下整根的木头,将两端凿一个凹槽,叠摞在一起,搭成木屋的四壁,如同上牙咬合下牙一样,当地叫它霸王圈,说的是它的结实坚固,在建筑学上叫井盖式房屋。没有糊黄泥的木屋,为仓房,用来储存工具粮食等物品。
村民住的房屋,外边糊的黄泥,厚50公分,它是地下特别有粘性的黄土,既能防火,又能保暖。
一幢幢木屋都是南北朝向,为连排三间,中间开门。 每个木屋的外侧都竖着一根大树杆,那是满族特色的木烟囱。不了解情况的以为将大树掏空了就能做烟囱。其实,它是掏不空的,老一辈村民就地取材,在原始森林里找寻百年以上自然空穴的树木,树头和树枝是干枯掉的,再用木头杆去敲,听到里面是嘭嘭的声音,说明是空心了,锯下10至20米的长度,用牛爬犁运回来,要将里边烂腐的木杂质烧火碳化,然后再立到外面做烟囱。烟囱经久耐用,用得越久越耐火,很多烟囱都已经七八十年了。
此次同行的是中国两山研究院院长丁志远等一行7人,来自南方的丁丁(丁志远院长网名)异常兴奋,浙江一带温度很高,这里只有20度,比南方低10多度,清凉舒服,满目青翠,大山大河,特别是得知冬季的雪一般都在30-50公分厚度,与雪乡媲美,他更是喜欢得不行。
此行源于2021年丁丁受邀在长春榆树召开的“中国农业影视产业战略发展研讨会”上做了主旨报告,提出农业影视两山转化的新理念,在吉林引起强烈反响,很多地方都邀请丁丁前往指导。抚松县委书记曾钒胜于去年11月开始邀请,因各种原因如今才得以成行。抚松县将自己最美的家底都展示出来,希望借助一股新的力量,将抚松县打造成人们“心之所往”之地。
丁丁个头高,好奇心强,看得仔细,总能发现新东西,他忽然兴奋地喊:“快看,那房顶上!”顺着他的手指,一幢木屋的房顶上竟然有一株蒲公英,伸着长长的茎秆,举着绒乎乎的雪白的绒球,很骄傲地站立着。若是有风来,就会吹散无数白色的小伞。哈,我忽然想到,若毛毛球飘飞的不远,都落在房顶上多好,明年那蒲公英的种子就会开出金灿灿的一片,然后轮回为同样洁白的绒球。真是神奇的房盖,神奇的植物。
村民兴致勃勃地告诉我们,不光房顶上长东西,木烟囱上还能长宝贝呢,经过风吹日晒,木烟囱上经常长出灵芝来。那边的椴木的烟囱,还能长出木耳呢。大家听了,唏嘘不已,这真的是闻所未闻啊。
随着时代的发展,木屋村的年轻人都走出大山,到外面闯世界了。在一个民宿之家,一面墙上挂满了奖牌和奖状,仔细一看都是登山啊,徒步啊,丁丁院长像发现新大陆一样,很兴奋,因为今年他正在策划一个全国规模的户外运动,这正是他所需要的信息。原来这些奖章都是这家出去的儿子得的,他的名字叫郑文强,是辽宁省登山户外徒步运动协会秘书长,他的母亲将儿子的电话告诉丁丁,希望能为全国的户外运动项目做贡献。
丁志远院长对郑文强的家依依不舍,在院里留影
村长介绍说,2015年的时候,由漫江镇政府帮助,木屋村成立两个合作社,一个是民俗体验合作社,包含锦江木屋村民俗博物馆、煎饼铺、抗联文化,还有豆腐坊。
另一个是金源木屋餐饮专业合作社。村民们纷纷参加合作社,有的做餐饮,有的做民宿,县文旅局投资19万元打造民宿,现在加上村民的民宿,一共有23栋民宿,游客来此,有吃有住。
在村子中还有一个引人注目的地方,就是赵春江摄影工作室。吉林省摄影家协会主席赵春江多年来致力于构建环长白山摄影文化带,在深山里建起十几个摄影创作基地,为宣传长白山做出独特的贡献。他经常带着一批批影友和媒体人来木屋村拍摄,每年秋沙鸭迁徙从锦江经过的时候,赵春江都会和影友们来此安营扎寨,进行创作活动。
走进锦江村民俗博物馆,这是几间木屋打通的展厅,里面展示的都是这个村里的村民世代的生活用品和劳务用品,墙上所展示的是木屋村一年四季的风景。那一片片晒黑的木瓦、做豆腐的工具、车套、爬犁、鼓风机、袜顶板、毡靴、漏斗等,都仿佛默默地讲述着长白山丛林深处的悠悠往事。
木屋村背依大孤山,沿着缓坡排开,方圆40公里,有各种山珍宝贝,有野猪,有狍子,有野鸡。这里的四季很美,夏天花开似锦,六月中旬野杜鹃花漫山遍野,也叫金达莱。冬天白雪皑皑,村子就变成了了长白山脚下的雪屋。秋季是五花山,摄影的画画的都赶来采风。夏天村民上山采各种山野菜,挖野山参。冬天江上结了厚厚的冰,穿个冰鞋就可以在冰上行走,进行冬捕。
这里还有采摘园,游客可以采摘草莓、蓝莓、大樱桃。听着讲解员娓娓道来的介绍,我真的很想在这里做一段停留,体验一下原生态的村民的生活。
村长告诉大家,锦江村一年最好的季节可接待10万游客。
(文图 张彬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