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后初霁,天晴气朗,前去抚松县考察的专家学者一行5人在副县长刘涛的盛情引领下,来到长白山最后的木屋群落锦江木屋村,对于我这个老记来说,是故地重游。
这个地处长白山丛林中的依山而建的木屋村,原名叫大孤子村,站在山上能清晰地看到绵延的长白山雪峰,令人惊叹不已。因为村边有一条锦江流过,后改名为锦江村。
走进小山村,眼前呈现的一片用山里的圆木搭建而成的小木屋,木刻楞墙、木瓦片、木烟囱……保留着原始、独特的长白山木文化风格。
这是矗立在锦江村口的石碑,碑刻文字由民俗学家曹保明撰写
据刘涛副县长介绍,木屋是从当地满族的原始住所并结合“闯关东”的汉族民居融合发展而来,它从清朝末年的几户,到日伪时期的二十几户,发展到上世纪90年代的百余户。如今这里整体的被作为文化遗存保护起来了,人走村空的大地上还有约60座木屋,有居民17户。看着空空旷旷的村落,看着很少炊烟的房舍,想到曾经的炊烟缭绕,车马声喧,大家唏嘘不已。
抚松县副县长刘涛(左)影视景地专家张伟(中)中国(榆树)农业影视产业集聚区总工程师刘凤臣(右)
这里的小木屋都有编号,这是蓝莓小屋037号
锦江木屋村建于1937年,当时日本侵占东北,实行并屯管治,把几个村屯并到一起,散居在山里的人们被并到这里,用木头建起一个个房子,形成了聚居的木屋村落。至今有八九十年的历史,是世界上迄今为止发现的保存最好的木屋群落。
这个村落具有很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是长白山区乃至东北地区仅存的一处传承性木屋地,是典型的长白山山林民居标志性建筑。文化学者们对这里情有独钟。他们用善于发现的眼睛、用坚持不懈的执着、为保护这片文化遗存做出贡献。
在长白山深处,原住民村落稀少,发现这个木屋村落,是一个很偶然的机会。十多年前,通化师范学院美术系教授王纯信在长白山老林子里写生,发现锦江木屋建筑群,他被震撼了,立即写了一个调查报告,上报省文化主管部门,要求保护这个村落。
随后,民俗学专家曹保明老师听说了,一头扎进去不能自拔。他觉得这个村是一块人类生存的活化石,反映了普通民众的生产活动、生活面貌和风土民情以及民族演化发展的进程,对于研究我国北方山林民族的历史和地域文化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于是,他一次又一次地奔向那里,对这个村的自然、历史、文化,进行了详细的挖掘,写了一本书《木村屋》,用细致、详实鲜活、图文并茂的形式向外界推介这个罕见的木屋群落。这部书的出版,对吉林省旅游文化的建设,特别是国家级优秀传统村落的申报和定性,起到了重要作用。我国优秀传统村落的评选工作,开启于2012年,第一批我省全部落选。在2014年第二批评定中,《木村屋》即将出版,书籍的大样上报后,那古朴独特的木瓦、木烟囱,立刻引起了评委的注意,木屋村顺利地被住建部、文化部、财政部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极大地推动了长白山文化走向外界。
在村子里,记者发现标志着“曹保明工作室”的木屋,这里的百姓没有不认得曹保明的,都把他当做最好的朋友,每次来村民都争着请他到家里吃饭。曹保明多次来到这里,为这里送书、送文化,现在正在筹建曹保明老师的文创社。
这里还引起摄影家的关注,省摄影家协会会长赵春江在这里设立了赵春江工作室,这里成为他构建环长白山摄影文化带的一个创作基地,他除了带着一批批影友拍摄木屋外,每年秋沙鸭迁徙的春季,他都到这里住一阵子,人们说起他,很自然,很亲切,就像家里人似的,他的行踪村民们都心里有数。
锦江木屋旅游开发公司总经理宁雅君(左)与中国观网东北区总编辑张彬彬
更可喜的是,还有一群有情怀的年轻人进驻这里,为首的是一位漂亮女孩,她叫宁雅君,是长白山锦江木屋旅游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目前她带领着七个员工常驻这里,在这里建起了一个博物馆,博物馆里陈列了很多土著居民们生产生活的各种物件:线板子,鞋撑子、毡子靰鞡、点葫芦、车套、爬犁、鼓风机、鬼脸等,还有很多民俗风情画,令游客大开眼界,她说,现在觉得好多事要做,搜集文化遗存的事情从没间断,在编号037的蓝莓小屋陈列着很多漂亮的满族服装,游客可以穿着喜爱的服饰拍照。她说,还准备打造一个毛主席像章纪念馆,正在装裱中。为了引发游客的兴趣,他们开动脑筋,采取各种方式,努力使这片沉睡的村落重新人气旺起来、欢声笑语响起来,为弘扬长白山文化做出贡献。
刘涛副县长说,文化是一种无形的力量,锦江木屋群是抚松的一张名片,只要有机会,我们都会带着客人来这里走一走,都会受点儿触动,让人们了解抚松,了解我们的人参文化、矿泉文化、冰雪文化、温泉文化等各种资源,建设影视拍摄景地,吸引更多的人到这里观光旅游,把这块宝地建设得更美好,让青山绿水转化成金山银山。
(中国观网 张彬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