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莲花山
首页 > 剧本工厂
投资复建"榆树农建兵团" 倾情打造知青精神家园
发布日期:2021/6/29
浏览:141236 次

 榆树农建兵团集体户名誉户长(68届知青) 张伟

微信图片_20210629084222.jpg

于家镇和家岗"榆树农建兵团"旧址

微信图片_20.jpg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描绘农业农村发展新蓝图;突出地域特色,体现田园风貌,注重文化传承,彰显乡村魅力。投资复建"榆树农建兵团”,以一部经典的影视剧打造一处著名的影视景地,拂去岁月的尘埃,复原"榆树县向阳公社知青点",建设中国知青影视景地,打造知青文化旅游热点。 这是我们的初心和宗旨。

 于家镇地处榆树市东部,东隔拉林河与黑龙江省五常市相望,距榆树市区35公里,东北距哈尔滨市115公里,西距长春市175公里 ,区域面积294平方公里。

 于家镇,绿水青山,自然风光秀美;民风淳朴,人杰地灵,英才辈出。曾任中央政治局委员、 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1972年至1974年,时任于家公社党委书记,由此走向领导岗位。

微信图片_3.jpg

 时任于家公社党委书记回良玉使用过的办公桌和马灯

1968年12月22日《人民日报》文章引述毛主席"知识青年到农村去,很有必要”的指示,由此发生的这场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牵涉到全国千百万个家庭,也给榆树农村带来深刻影响。榆树知青史是共和国知青史的缩影。当年,拥有4712平方公里的榆树大地,共妥善安置来自全国30多个城市和本地下乡知识青年6万多人,这在全国也是不多见的,从此榆树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知青城"。

 与此同时,50多名知青来到当时的榆树县于家公社“榆树农建兵团“插队落户。在那个难忘的年代里,知青们风华正茂,豪情满怀,与社员群众一起战天斗地,改造山河。他们栽树造林挖鱼塘,拦河筑坝修水库,还在知青点建起了酒坊、粉坊和豆腐坊,在锻炼中成长,在成长中付出,为榆树农村的社会主义建设贡献力量,在奉献青春年华的同时,增强了体魄,锻炼了品格,铸就了一代知青的独特人生。

 如今,当年知青参加修建的向阳水库、于家水库波平如镜,当年知青栽下的松林梨园、挖下的鱼塘水渠依然历历在目,默默地诉说着那些激情燃烧的岁月和一代知青的青春芳华,令人感慨万千。

微信图片_6.jpg

登上向阳林场瞭望塔,广阔天地一览无余

微信图片_4.jpg

于家水库碑文:让高山低头 叫河水让路

 一年前,一群知青出身的电影人参与中国(榆树)农业影视产业集聚区建设,投资复建了位于于家镇和家岗"榆树农建兵团"旧址,打造中国知青影视景地。不忘初心,艰苦奋斗,牢记使命,勇于担当,在这里建景地,拍电影,出产品,出作品,"影视产业+生态农业",两个产业一起抓,主动融入"乡村振兴战略”这篇大文章。

 "如今的和家岗,与往年不一样"。知青电影《风卷那个雪花》拍摄景地可随时交付使用;在"榆树知青博物馆"里,珍藏着时任于家公社党委书记回良玉使用过的办公桌和马灯;在场部办公室里,有著名书画家许葆安先生为知青影视景地题写的书法作品,有著名导演宋江波撰文、榆树市书法家费洪超手书的长卷《心海里的故乡》;在场部小礼堂里和场部院子里分别复建了当年知青文艺宣传队演出的舞台,已经恢复组建的知青文艺宣传队正在排练曾经在这里演出过的那些久违的节目,这里同时也是举办篝火晚会、露天电影、天天(冰峰)啤酒节的场地;一件件珍贵的知青文物和知青当年使用过的农具,无不让我们深深地沉浸在“有过多少往事,仿佛就在昨天”如梦如幻的回忆之中……

微信图片_2.jpg

导演宋江波撰文、书法家费洪超手书的长卷《心海里的故乡》(局部)

微信图片_5.jpg

于家水库渔场

微信图片_20210629084348.jpg

    知青当年栽下的梨园繁花似锦

接下来,我们还要在和家岗为电影《梁家河的知青岁月》《张勇之歌》《昆明开往上海的列车上》增建梁家河窑洞、呼伦贝尔蒙古包、西双版纳吊脚楼等知青电影景观。知青电影会一部接一部的拍,知青电影景观会一个接一个的建,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让和家岗成为共和国千百万知青共同的精神家园,笔者将以榆树农建兵团集体户名誉户长的名义,邀请兵团战友和知青朋友们回家,不忘来时路,重温激情燃烧岁月。


              




观网东北在线

全国免费热线:0431-81964369

网址:www.cvppdbzx.com

版权所有©观网文化传媒(长春)有限公司 违者必究

地址:长春市岳阳街与曙光路交汇

吉ICP备1900298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