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莲花山
首页 > 艺苑天地
琴乡韵
发布日期:2021/3/4
浏览:130968 次

作者:谢颐丰

微信图片_20210306174139.jpg

20世纪70年代初,笔者曾在大沁塔拉草原洮儿河畔下乡当过知青。经常往来于长春、前郭、白城一线,对草原、蒙古包、马头琴并不陌生。那辽阔的草原、白云下有骏马驰骋;那蓝天、蒙古包有琴声悠扬。虽然几十年过去了,但忆起昔时那草原上的一切,还都幕幕在心、历历在目……

近来,有幸拜读了高永龙、尹玉珂合著的《琴乡韵》这部长篇报告文学后,顿有眼界大开之感,真正了解到了马头琴这蒙古族特有古老艺术的前世今生。

多年来,高永龙、尹玉珂二人栉风沐雨,辛勤耕耘,在探寻吉林地域文化方面颇有建树,在挖掘吉林新农村文化建设新成果方面倾注心血,在弘扬新农民文化新追求方面笔耕不辍。先后出版了以全国著名“农民画之乡”——东丰县农民画为内容的《画乡魂》(高永龙与赵家治合著);以全国唯一“二人转之乡”——梨树县东北二人转为内容的《转乡情》;2019年年末又出版了以全国唯一“马头琴之乡”——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马头琴”特色蒙古族艺术为内容的《琴乡韵》。

这是他们以作家的使命与担当,来表达、弘扬、传承吉林文化的收获。

这是他们以作家的文学眼光去探索浓厚的吉林新农村新文化的收获。

这是他们用双脚丈量大地,用热情拥抱农村,用真诚交友农民的收获。

因而,才有了《画乡魂》《转乡情》《琴乡韵》被誉为“吉林新农村文化三部曲”长篇报告文学作品的问世;因而,他们的作品才更具鲜明的时代性,才更加接地气。无疑,“三部曲”是对吉林新农村文化建设的讴歌,是对吉林新农村文化追求的赞美。

《琴乡韵》这部著作的出版,绝非偶然。是两位作家不辞劳苦,辛勤采撷的文化汇聚、丰厚回报。为了掌握更多、更丰富、更详实的资料,他们用时两年,马不停蹄地在前郭尔罗斯广袤大地、草原奔走、采访、求索。他们到学校、到社区、到乡村、到蒙古包走访;他们与学员、与教师、与制琴师、与县领导座谈;他们同马头琴乐手、同马头琴教师、同马头琴传承人交友;他们查资料、查档案、查录音,梳理、剪裁、择选大量一手资料,耗费了大量心血,才得以成就这部接地气、正能量的文学作品。才使这部作品具有了文化的真实性,文化的传承性。这部堪称上乘作品的出现,再次证明了两位作家的文化自觉,文化自信与当代作家的使命与担当。他们为追索、挖掘地域文化,为弘扬、传承民族文化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悠扬的马头琴曲在人们耳边奏响了/音符间任意流淌着一种/只属于草原的盎然生机与苍凉/无论你是否到过草原/只要听到马头琴的声音/好像你与草原情根深种/草原是你前世的乡愁/你的灵魂已化作一只苍鹰/翱翔于碧空/奔驰于草原/你已与草原结下宿世情缘……”

这是一首流传于内蒙古高原的、被誉为“十大马头琴曲”中的一首《马头琴的声音》。

笔者以为,之所以摘抄部分曲词作为尾声,这恰恰展现了这部作品的丰富的文化内涵,以及马头琴前世今生的传奇性。

为了展示马头琴这一古老乐器的形成、发展与传承,作者不惜笔墨,从古老的前郭尔罗斯说起,娓娓道来一个个真实的历史故事。这些故事既有欢快与明丽,也有苍凉与悲壮。辽阔的草原,金戈铁马,一代代的风云人物,上演着无数英雄故事。人们在草原上生活,把一腔喜怒哀乐都倾注在马头琴上,琴声就是蒙古族人的心声。作品第二章节重点叙述了“琴”之韵的百年传说,作者用了四则流传于世界、流传于中国,特别是流传于科尔沁草原和郭尔罗斯草原的有关马头琴的传说。从牧马苏和,到神马之殇;从骝马夺冠,到烈马嘶鸣。这一个个令人击节赞叹的故事,不能不让人联想到那些久远的人们,长歌当哭,与马头琴息息相关的生命联系,以及穿越千年而不消逝的血脉情缘。

作者以饱满的热情在文中这样写道:“马头琴自它诞生时,它就是蒙古族人民歌唱生活、歌唱草原、歌唱英雄的武器,它就是揭露黑暗、揭露丑恶、揭露暴虐的武器。”为了进一步阐释马头琴在蒙古族人民心中的位置,作者列举了蒙古族人民以嘎达梅林为英雄形象的、以马头琴伴奏、在蒙古族人民中流传甚广的长歌《嘎达梅林》。

“南方飞来的小鸿雁啊/不落长江不起飞啊/要说起义的嘎达梅林/是为了蒙古族人民的土地/北方飞来的大雁啊/不落长江不呀不起飞/要说起义的嘎达梅林/是为了蒙古族人民的土地……”

作品以悠长、深沉的马头琴伴奏展开,悲壮地吟唱了在辽阔壮美的大草原上,发生的嘎达梅林的英雄故事,表现了一代英雄嘎达梅林,为土地、为蒙古族同胞争得利益,同黑暗势力抗争的大无畏的英雄主义精神。

经过一千多年的风风雨雨,马头琴被蒙古族人民一代又一代地传承着,如今在辽阔的草原上已经变成了蒙古族人民心中的一种文化符号。它那深沉悠远、美妙动人的琴声,在中华大地上响起,也深深地被各民族兄弟所喜爱。作者用大量篇幅书写了有代表性的马头琴传承人物的故事,热情讴歌了当地政府为弘扬民族文化所作出的巨大努力,积极扶持、弘扬马头琴文化,培育民族音乐人才,成立马头琴乐团,民族特色节目创新,推进民族文化发展,大大增强了前郭尔罗斯的文化软实力,扩大了前郭尔罗斯的影响力,实实在在地打造了一张具有民族特色的金色名片。

作者在作品中铺陈了前郭尔罗斯这些年在发展马头琴文化中所创造的一系列骄人的成绩。最有震撼力、最有影响力的当属2006年前郭尔罗斯成立50周年这天,在县体育场组织了1199人的马头琴演奏队伍,其场面壮阔宏大,马头琴发出的曲音排山倒海,震撼人心,在国内外引起巨大轰动。这一举动使前郭尔罗斯在2008年北京奥运火炬传递中,以一曲《永恒的圣火》再次震撼世界。2008名马头琴演奏者,以红、蓝、黄、白等主色调蒙古族服装入场,每位马头琴演奏家用心演奏,为奥运圣火的传递增加了绝无仅有的亮丽色彩。

读罢《琴乡韵》这部洋洋20万字记述马头琴民族艺术的长篇报告文学作品,脑际不由得浮现出作者在题记中的两句话:

“马头琴,是前郭的,是吉林的,是内蒙古的。

马头琴,是民族的,是中国的,是全世界的。”


观网东北在线

全国免费热线:0431-81964369

网址:www.cvppdbzx.com

版权所有©观网文化传媒(长春)有限公司 违者必究

地址:长春市岳阳街与曙光路交汇

吉ICP备1900298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