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莲花山
首页 > 艺苑天地
美丽的家乡查干湖(系列散文之二)
发布日期:2020/11/24
浏览:75004 次

0caeb41572fbed1a62e9987bbca9c7e.jpg

作者简介:张顺富,1955年5月生,吉林省作家协会第八届副主席、吉林省政府文史研究馆馆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员。出版著作:长篇小说《查干湖》、小说集《生活变奏曲》、报告文学集《时代大雕塑》、《腾飞的雄鹰》《和谐施教的楷模》等、游记《访欧洲十国笔记》、评论随笔集《文情畅怀集》等多部著作。曾任三届(九、十、十一届)吉林省政协委员、2001年11月至2016年11月连续参加四届(六、七、八、九届)中国作家代表大会,受到习近平总书记等领导人四次接见,2014年10月获约旦王国作家协会颁发的“耶路撒冷文学奖”。

查干湖燕子

每年到“五·一”,我都要回家乡看看。每次回去,家乡都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村民生活蒸蒸日上,乡村环境起来越好。可家乡的燕子,依然日如既往按部就班地生活着……

“五·一”前后,查干湖畔春意浓浓,绿柳婆娑,榆杨展翠,燕子们便一群群的从南方飞回了查干湖畔,奏响了春天的交响曲。燕子呢喃欢快的歌唱着,伴着歌声的小草儿尽情的摇曳着,蝴蝶追逐着、嬉戏着、飞舞着……美丽湖畔的乡村画卷,就这样拉开了春的帷幕…… 

燕子从南方归来的第一项任务就是衔泥筑巢。查干湖边是碱性土地,碱土和泥,即结实又耐风吹雨淋。查干湖畔家家户户老房子的房盖,都是用碱土泥抹的,不管风雨多大,从来不漏的。聪明的燕子,似乎懂得这个原理,它们也学着人类用碱土和泥,到村民家屋檐下垒窝筑巢。

看吧,燕子站在湖边,先用喙把泥和好,然后含上一大口就急匆匆的飞向村民家的屋檐下,再把泥吐出来紧紧贴在墙边上。它们各个都是能工巧匠,又不辞辛苦、一天循环往复百余次,孜孜不倦的衔泥垒窝。大慨经过十多天的劳动,燕子筑起了自己舒心如意的坚固的窝巢。紧接着它们又衔来软草和羽毛进行室内装潢,把窝内铺得软软的厚厚的,便于产子孵化时,保持或增加襁褓中宝宝们温度。

燕子窝像鱼鳞似的排列,但每个鳞片都是鼓鼓地凸现出来,如同把珍珠一个个镶嵌上去似的。一个燕窝,燕子要衔上千次泥才能建筑完成。这么大的工程量,这么短的时间来完成,足见燕子的高超的劳动效率和超凡的智慧与毅力。

我小的时候,家里屋檐下共有两个燕子窝,在正门东西两个屋檐下对称着建立。住着两对燕子,它们像比赛似的,相互往返于我家和查干湖边衔泥筑巢。筑好巢后,雌燕安安静静在窝里产卵。产卵期间,雌燕每天进岀窝的次数相对少了一半,而雄燕进出频率会明显提高,就看它忙忙碌碌,尽心尽意的在为雌燕孵化,做些前期准备工作。劳动之余,四只燕子站在我家晾衣裳绳上相互喁喁交谈。边谈边相互用喙打理着羽毛。燕子之间相互团结,从没见过燕子之间打架。雌燕产卵完成后,静静地在窝里孵化,需要饮水进食时才飞出去;这时,雄燕马上接班进窝孵化。因为孵化时窝巢必须保持好温度,绝不能空巢减温。雌燕吃饱喝足后马上就飞回来,雄燕才下窝出去觅食,她们配合的天衣无缝,确保了卵儿们的安全。    燕子是益鸟,每只燕子从春到秋要吃上几十万只飞虫。燕子多了,农家蚊子、小咬儿出现就少了。我从小在农村长大,那时家里的人很少被蚊子叮咬。现在回想起来,都是燕子的功劳,要感谢燕子消灭害虫的能力。

燕子一窝能孵化出五六只,孵化出的雏燕最好看了:它们张着黄黄的小嘴,聚在燕窝边,每天等待燕子妈妈燕子爸爸衔昆虫回来喂养。所以燕妈妈燕爸爸每天要不停的捉昆虫进进出出、喂养雏燕。燕子为了把宝宝喂大,她们披星戴月,从早晨一直忙到天黑,因此说燕子的父母是最慈祥,最善良,最温馨,最辛劳的。每当夜幕降临,燕子一家都要团聚在窝里,相互呢喃好一阵才肯休息,即便是雏燕满窝时,老燕子也要守在窝旁,似乎在给孩子们唱摇篮曲。

查干湖的村民,都喜欢燕子,家家都以有燕子窝为荣。如果一家有两窝燕子,大家都很羡慕。村民们认为:只有日子过得好的人家,燕子才会光顾筑巢。

我家的燕子好像是燕群的首领,在我家长长洗衣绳上,经常有上百只燕子聚会。听我家那只长着紫色尾翼的燕子讲话,有时开会时间长达半个小时,然后分别向湖边飞去。    查干湖水量充盈,湖畔水生昆虫较多,这是燕子最理想的食物,燕子在查干湖畔生活得很殷实。

农历快到七月,小燕子会飞了。大燕子带着它们练习飞翔,并学着啄飞虫。春天来时的燕子,经过近三个月的孵化喂养,燕子又多了两三倍,查干湖畔的燕子成群结伙的来来往往,上下翻飞,空中曼舞,对话赛歌,这又给查干湖增添了浪漫的气息和欢快的景色。    秋天到了,天气凉了,查干湖畔燕子各个练得羽翼强壮。它们经常站在电线上聚会,几百米长的电线上,成百上千燕子站在上边,望不到边。燕子要回南方过冬了,临走前的半个月,它们开会的次数也越加的频繁,可能是进行回程前的嘱托,抑或部署、安排?因为当年生的小燕子,不知回归南方的路途遥远和艰辛,老燕子要谆谆教导。

从燕子们的行动中我们看到了,任何群体都要有首领,有组织,有纪律。单独行动是不能胜利的。查干湖燕子表面上看是飞来飞去,筑巢、产卵、孵化、培育后代……但我们从它们奋斗中学到了很多:持之以恒,认真做事,团结友爱,勤劳持家等等,这也是我们人类努力前行中应该具有的美德!

2020年5月2日写于长春

查干湖苣荬菜

 查干湖的春天刚一来到,我回到了家乡。侄儿给我准备了刚出芽儿的苣荬菜。品尝苣荬菜清香味道,心里敬佩家乡生态的美好。苣荬菜,是家乡人民春天第一口品尝的野菜,在家乡人民心中的名菜。苣荬菜是学名,民间习惯叫它侵麻菜或曲麻菜。

查干湖苣荬菜,无论什么年景,都是人们餐桌上的美味佳肴。从春天绽放的第一株春芽,到秋季长成为一大株老菜,苣荬菜都一直在为湖畔的人们无私奉献着。

我5岁的时候,就跟着姐姐们去大地里挖苣荬菜。那时的查干湖畔,无论是耕地里还是草甸子上,只要有土壤的地方,都会长着苣荬菜。挖苣荬菜的人们都是挎着用树枝条编织的筐篓、带着挖刀,三五成群成帮结伙的去挖。苣荬菜大多是连片的生长着,一般是挖不到一个小时,各自就都挖满一大筐,大家热热闹闹地满载而归了。

春天头几茬挖回来的苣荬菜,是村民家最美的佳肴。苣荬菜刚长出三两枝丫叶时,叶梢稍有些点粉绿,叶径白白的,有一股淡淡的清香味道。挖回来的苣荬菜,先用清水洗净晾着,然后剥几棵葱,再打一盘鸡蛋酱,用苣荬菜和葱蘸着鸡蛋酱吃着小米饭,是那样清香可口。这是湖畔村民家最钟爱的饮食,至今想起来口有余香……苣荬菜有点儿淡淡的苦味,吃了几口之后,细细地嚼,感觉着苦中有淡淡的甜味。

东北的冬天,有五个多月。一大冬天冰封雪冻,人们待在屋里的时间长,身体上自然有些火气。开春了,人们吃上苣荬菜后,火气漫漫的消失了,人的身体爽朗了,又恢复了精气神。    苣荬菜开胃、去火、解毒……《本草纲目》里李时珍早就有过记载。查干湖老一辈人用自己的实践,也体会出了苣荬菜的药用价值。

苣荬菜是根生植物,春天发芽繁殖,一片地里长几株,一年之中就繁殖成数百株。苣荬菜是野生的,在查干湖畔从没人种植,但是年年越生越繁茂。

春天的一个多月,挖来的苣荬菜,人吃得多。人吃不了的,用来喂猪鸡鸭;到了夏天苣菜长得株大叶肥,不那么嫩脆了,人们吃得少了,挖回来大多都是喂养家畜家禽;秋天苣荬菜就成了猪鸡鸭的主食了。

苣荬菜解毒,我们小时候就做过试验。有一天我们几个小朋友,抓来一只癞蛤蟆,之后从大人烟袋锅里,用铁丝提出点烟袋油即泥古丁,再用草棍沾上一点儿烟袋油,抹在癞蛤蟆嘴里,不一会儿,癞蛤蟆就昏死过去了。癞蛤蟆一动不动后,过了二十几分钟,我们就把苣荬菜浆挤出来,抹在癞蛤蟆嘴里。大家静静观察着……等了十多分钟后,癞蛤蟆奇迹般地苏醒了,动了动身躯跳走了。小的时候,经过这次实验,我们亲自验证了苣荬菜的解毒作用。

1985年我在吉林省作家进修学院读书时,托一位前郭县老乡从长白山给弄了条毒蛇回来泡酒,说这酒专治关节炎。用毒蛇泡酒若干天后,有一天我打开瓶盖,一闻,这酒香味扑鼻。我倒了一个小盅泡酒,又兑上十盅纯白酒,试探着喝,来治疗我的关节炎。喝了几天后,家人发现我的后脊椎变黑了。我马上去医院看中医,医生说:你喝毒蛇酒中毒了,而且很严重。遵医嘱,喝了十几副医生开的中药后,脊椎的黑色有一些消减,但毒还没有完全清除。这时我想起了小时候用苣荬菜浆治中毒癞蛤蟆的事。到了春天苣荬菜刚一上市,我每天买一斤,分几次吃。吃了一个多月,我黑了的脊椎慢慢恢复正常了。这时我才认识到:我小时候在家乡查干湖吃的苣荬菜,不单单是菜,而且更是神奇的中药。

我的家乡查干湖用她丰厚的宝藏养育着我们,我对家乡总是那么的怀恋。改革开放后,村里人生活富裕了,年轻人也不吃苣荬菜了。听后,我心里五味杂陈,不知说什么好。

如今,虽说我在城里生活,但我总也忘不了查干湖的苣荬菜。每到春天,我都到菜市场里去寻找苣荬菜,看到了就买些回家,细细品味。 查干湖苣荬菜的味道,在我生命中永远是甜甜的……

2020年5月6下午4时写于长春

查干湖蛙

四月初,又回到了家乡。天刚一亮,查干湖畔蛙声唱响,此起彼伏,歌声嘹亮……从小我听着蛙声长大,一听到蛙声,就不由得想起童年往事…… 

我小的时候,每年初春,查干湖畔都是蛙声一片,歌声悦耳。蛙们此起彼伏的叫声,成了查干湖畔交响乐中的主旋律。

方圆500平方公里的查干湖,周边沼泽湿地相连,沼泽湿地是蛙们最好的繁殖地。每到夏季,蛙们就在沼泽湿地里产卵。因这里,有相对稳定和平缓的水泽,阳光照射充足,水温提高得快,卵很快能长成蝌蚪。蝌蚪在沼泽里,有多种湿地小昆虫做饵料,饱食终日。经过几十天茁壮成长,变成了小蛙……大蛙。

我小的时候,到了春天,但凡有水泽的地方,都有蛙儿卵。一进夏季,水泽里,处处能见到蝌蚪。蝌蚪如同蚕豆般大小,有根长长的小尾巴。它们在水中成群结伙地游动,四处寻觅水面上的昆虫和孑孓,供自己食用。

儿时的我,经常和村里的小伙伴们,到湖边沼泽旁观赏蝌蚪,时不时用纱布做成笊篱,捞出一些小蝌蚪儿玩。但每当我们小伙伴们捞出小蝌蚪儿玩时,大人们都让我们立即把蝌蚪放回沼泽里,并告诉我们:蝌蚪长大就变了成蛙,蛙吃蚊虫,要我们好好爱护它们。那时候,小伙伴们都听大人的话,乖乖地把蝌蚪放回水中,生怕它们再受伤害。

蝌蚪经过几十天长育,不知什么时间,一下子变成了蛙,长成蛙后,就开始了它们一生的歌唱生涯。春天,百鸟翔集,莺歌燕舞,蛙们伴着鸟儿曼妙的舞姿也开始发出“蛙,蛙……”的和鸣,恰似高亢的男高音,震撼着旷宇,回荡在山川!它们一唱就是从春唱到秋。因此,蛙声,拉开了查干湖畔从春到秋“马拉松”音乐会的序幕!同时又是音乐会的第一主角。    大自然的天籁之声,人们听着舒心悦耳。蛙声叫了千万年,人们听了从不厌倦。哇、哇……哇、哇……数不清只蛙们的和鸣,给湖畔的土地带来了吉祥,带来了好运,农民们也从中得到欢乐和鼓舞,干起活来格外来劲儿。

小时候,我们经常去抓蛙,蛙的大小、外形各异。大的青蛙有20厘米左右,小的也10多厘米。通常是我们一帮孩童分成两伙,各自到水中去抓。抓回来,放到小一点儿的水池里,比谁的蛙最大和最小。蛙们非常机警,在水里会游会跳,颀长的后腿,一跳有两三米,抓到一只是很费劲的。待到我们抓回几只蛙回到水洼边,孩童们各个弄得满身是泥水,但谁也顾不上周身湿漉漉的,马上开始比赛:看那伙抓得蛙最大和最小。因大家抓的数量不同,大小不同,通常是比不出谁赢谁输的,但不管比赛是什么结果,玩完了,大家又把蛙们送回沼泽里。

蛙大致分两种:一种蛙叫蟾蜍,通常人们叫它癞蛤蟆。癞蛤蟆身上有许多疙瘩,内有毒腺,能分泌黏液。癞蛤蟆很不好看,大家又怕被它毒着,孩童们从来不碰它。另一种蛙叫青蛙,两栖动物,无尾巴,后肢长,前肢短,趾有蹼,善于跳跃。孩童们都喜欢抓青蛙,但从不伤害它。

小时候观蝌蚪、玩青蛙,只是为了欣赏、感觉好玩;长大后,到城里工作时,想起蛙的叫声:蛙、蛙……蛙、蛙……是那么悦耳,那么和谐,那么高亢,那么动听……查干湖的蛙鸣声,是陪伴我一生最美的音乐,我永远听不够那蛙、蛙、的蛙声……

2020年5月12日晨5时写于长春

查干湖芦苇

每次回到家乡查干湖,我都要到芦苇荡里呆上几个小时。家乡的芦苇荡,不但是一道美丽的风景,更是一片富于家乡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藏……    我小的时候,查干湖芦苇,长有三米多高,小手指那么粗,芦苇青纱帐一望无际。

春天芦苇刚长出来,各种雁、鹤和鸟都从南方飞回来了,就立马到芦苇荡里筑巢絮窝,准备孵化后代。芦苇生长在查干湖沼泽地带,春天人们很少进去。因为春季是雁、鹤、鸟繁衍的季节,查干湖畔周围的人们是绝不会打扰的。世世代代人和禽鸟和谐相处,禽鸟喜爱湖畔人们的善良和友好,春去春又来,千载如斯,依依眷恋着这块宝地。

春天,芦苇荡是禽鸟繁殖的基地;夏天,芦苇荡是禽鸟成长的天堂。芦苇生长的沼泽地水里,有鱼、有虾、有鲜嫩的水草。刚孵化出来的禽鸟小雏,在妈妈带领下在水里嬉戏、觅食,几个月后,沼泽里丰富的食物就把禽鸟小雏养得羽翼丰满,起飞自如。到了秋季,芦苇长得比人高时,各种禽鸟就飞出芦苇荡四处觅食了。

各种禽鸟在查干湖芦苇荡生活了一春一夏,它们把自己的粪便留在了芦苇根部,如同给芦苇追了有机肥,芦苇长得劲儿足。到了秋天,芦苇花便竞相开放,远远看上去银湖荡漾、银花飞舞!洋洋洒洒的芦花,给美丽的圣湖仿佛披上了一层白纱,似仙女妩媚多姿而又神秘,令人无限遐想……这又是查干湖秋日的一道亮丽风景!

待到冰封湖面时,查干湖芦苇已成为“壮汉”了。棵棵有八九尺高,在寒风中挺胸拔背。雄赳赳,气昂昂,不畏严寒冰冻,傲然站立。

芦苇是查干湖畔生活的人们的宝贝。

查干湖畔五十年前,家家户户无论盖土房、砖房、房顶大多用芦苇编成的苇笆盖顶,房盖上最多用三层苇笆。苇笆就是用芦苇纵横编织成芦苇席笆,每张如同炕席那么大,两层芦苇厚。在房子上放上大梁和檩子后,铺上三层苇笆,在苇笆上铺上一层薄草,在草上抹上碱泥,房盖就盖好了。查干湖的碱土房盖,下多大雨也浇不透。中国改革放前,查干湖的村民的房子,就是世世代代用苇笆做的房盖。

查干湖的芦苇粗壮,挺拔、径长,是编织生产生活用具的好料材。查干湖畔的村民把冬天收回的芦苇,用专用刀具裁开,剔净芦苇内壁杂质,裁成标准统一的芦苇条,用来编织席子、筐子、草帽、茓子、蝈蝈笼子等多种生活用品,在生活中既实用又美观。

查干湖芦苇还是造纸的好原料。每到冬季,湖畔周边村民,都赶着马爬犁,带头钐刀去芦苇荡里割芦苇。那时每家都要割上两三车芦苇,送到芦苇收购站,家家收入几百元钱,供一家人一年零花钱。   记得我9岁那年,读初中的哥哥去割芦苇,我主动要去给哥哥做帮手,哥哥怕我冻着,特意给我找了副毡靴,毡靴是为打芦苇专门定做的。毡靴是用羊毛泡热水蒸煮后,一层层碾压成的,由于碾压瓷实,厚密,在冰上冻不透,在割过的芦苇地上,也不怕芦苇碴子扎,打芦苇的村民们大都穿这种毡靴。我穿上后,走起路来,像个唐老鸭,笨笨的,至今想起来都觉得可笑。坐上爬犁,跟哥哥去查干湖芦苇荡割芦苇。哥哥用大钐刀打,我用小镰刀割。3个小时下来,割了一大片芦苇。我和哥哥装了满满一大爬犁,兴高采烈的拉回了家。后来哥哥又和他同学去了几次,他们凑够一大马车芦苇,就到距离我家二十里地的收购站卖了。听哥哥说,他卖这一车芦苇,够他读一年中学的学费了。

查干湖的芦苇,生生不息的长在查干湖里,她世世代代为查干湖畔生活的人们奉献着它矫健的身躯,查干湖畔的人们永远深深的爱着并感激着她!

2020年5月20日下午 6时写于长春

查干湖鱼

我的家乡的查干湖,从前叫查干泡,旱河。蒙古语为“查干淖尔”,意为白色圣洁的湖。查干湖归属我的家乡县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管辖。查干湖西邻乾安县,北接大安市,历史上有多股水涌进查干湖,湖岸线蜿蜒曲折,周长达104.5公里,蓄水高程130米时,水面面积500平方公里,蓄水近7亿立方米。是吉林省内最大的天然湖泊。查干湖是我国著名渔业生产基地,有鱼类15科68种,年产鲜鱼6000吨,查干湖产的胖头鱼获得了国家AA级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双认证。2020年冬捕头鱼拍卖299.99万元。

1955年我出生在查干湖畔马营村,在我的记忆里是吃查干湖里鱼长大的。七八岁时就和哥哥去挂鱼。那时,村民们是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随便打鱼挂鱼。那天哥哥和我提四片挂子,每片有4米左右长,到湖里挂鱼。把四片挂子刚下完不到半小时,挂子上就挂满了鱼。哥哥催我马上摘鱼,一会儿就摘满了四水桶,挂的都是白缥子鱼。回家后,我嫂子用大锅煎鱼。鱼一上锅就自己出油,煎出的鱼脆酥绵软,香味扑鼻。鱼是我的家乡每日餐桌的必备菜肴。村里炊烟袅袅之时,家家散发出鱼香的味道真是至今难忘。因为吃鱼,村里人大多长寿,八九十岁的老人家比比皆是。村里的郭五爷活到105岁,我小时候有不明白的事,总去问老人家,老人家去世前头脑还清晰。  我小时候查干湖冬捕叫“打大网”。记得我大哥那年打大网,给分一麻袋鱼,其中一条大黄鱼有一米多长,那时我不知道这鱼叫什么鱼,长大了才知道这鱼叫“怀头”。鱼在水里劲儿特别大,九岁的时候,哥哥领我晚上去挂鱼。晚上用的挂子挂眼是六寸的,能挂大鱼。那天真就挂上了一条十多斤重的大青鱼。摘鱼时,这条大青鱼使劲的挣扎,几次把我撞倒在水里,大鱼在水里的力量,我记忆犹深。

查干湖年年冬捕,我小时候记得查干湖冬捕时,有几十趟大网在冬捕,查干湖渔场总部存渔场的鱼,堆的如同一座山,比现在打出的鱼多得多。那时查干湖周边的村民,都参与冬捕,冬捕后,家家分得几麻袋鱼。当时村村有大水井,上冬,井边冰冻后积冰很厚,家家在井边凿几筐冰回来,把鱼用冰盖上,再浇水冻上,随吃随取,直吃到过了正月才完。

查干湖冬天两个月冬捕后,很多鱼被冬网撞残或撞死。每年开春冰湖解冻后,刮南风比较多,我家住在湖北岸,冰湖化了后,冬捕撞残的鱼顺风刮到岸边,我母亲起得早,到湖岸边每天都捡到几条残鱼,回来炖上给我们吃。每年冬捕被撞死的鱼也很多,南风一到,我家门前即湖岸北侧,被网撞死的鱼堆有半米高,长有几里地。当时家家户户都养猪,猪喜欢吃鱼干,我和几个侄儿,带着羊叉推着推车到湖边把鱼干装上,拉回家里仓房内,装满仓房,然后切碎伴上青菜喂猪,猪吃得膘肥体壮。后来工作中经常去延边出差,一到延边很多朋友争抢着买鱼干回来吃,我从来不买,我内心想:从小我们家猪是吃鱼干长大的。

去年我在长春市场上发现了我从小爱吃的白缥子鱼,买了几斤回来煎上吃。我妻子说:这鱼怎么这么香?我告诉她:我从小就是吃这鱼长大的。后来我多次到市场想买这种鱼,遗憾的是很难买到。去年秋天去查干湖,一位管委会副主任陪吃饭,我问一下查干湖现在有白缥子鱼吗?他说:这种鱼现在几乎要绝迹了。听后,我心里很难过。多希望查干湖里的鱼,还像我们小时候那样丰富。从小吃查干湖鱼长大,一生我的饮食对鱼情有独钟!盼望我的家乡查干湖水美鱼丰,人们生活富富有余!                              

2020年5月22日晨6时写于长春

观网东北在线

全国免费热线:0431-81964369

网址:www.cvppdbzx.com

版权所有©观网文化传媒(长春)有限公司 违者必究

地址:长春市岳阳街与曙光路交汇

吉ICP备1900298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