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提示:2020年8月,由中共吉林省委宣传部、吉林省文化和旅游厅、吉林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共吉林市委宣传部、吉林市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指导,吉林市歌舞团文化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制作演出的大型原创民族舞剧《红旗》入围第十二届中国舞蹈“荷花奖”终审评比。9月19日,该剧在上海国际舞蹈中心进行了演出,受到了观众的广泛关注和好评。
“红旗”作为统领全剧空间的意象表达,以冰冷坚硬的汽车,温暖轻柔的红绸两种反差极大的视觉元素作为贯穿全剧的舞台主体形象,通过其与层层钢架、踏板似的钢梯、多媒体投影的粗硕铁链和巨大吊钩共同构成的丰富的空间意境,形成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的舞台整体形象。
“父亲”被鲜血染红的笔记本表现了前辈强盛中国汽车工业的鲜红遗志,“儿子”的归国也展现出了那一抹中国红,是对海外游子对祖国召唤的最深切回应。工厂的黑色调与红旗的红色调,钢架的冰冷与人情的温暖完美融合,产生了直抵人心、震颤灵魂的力量。
“红旗”轿车是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生产的自主品牌汽车,是新中国汽车制造工业的标杆,民族工业的代表。从第二幕开始一直悬挂在空中的还在组装的“红旗”轿车,在第四幕也实现了技术的升级和车型的换代。一直悬挂于舞台之上、悬挂于众演员之上的“红旗”,象征着一颗红亮的中国“芯”高悬在新中国工业发展的蓝图上,也意寓着对祖国满腔的热爱高扬在每个中国人的心中。
舞剧《红旗》将舞台意象与舞蹈语言相融汇,展现出了具有深刻内涵的美的世界和意义的世界。“立象以尽意”,将主体情感和客观世界相融合,进行了新的审美建构。
价值取向之上的中国精神与文化自觉
“舞剧创作的价值取向,主要是民族精神的传承和社会主义道德风尚的弘扬,同时也要下大力气讲好中国的故事。”在新时代有很多优秀的舞剧作品,显示了中国当代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是确立文化自信的成果。如何用舞蹈的方式讲好中国故事,“如何在摒弃哑剧和文字说明的基础上,去更大限度地开掘舞蹈语言的叙事功能,丰富身体语言的表现力”也一直是中国舞蹈人探究的课题。
《红旗》以一群现代工人为主角,想要将两代人对历史、对工作、对生活、对周围人事的情感通过数个精彩细腻的舞段呈现出来,叙事难度颇大。主创团队别出心裁由一本日记拉开了回忆之门,在述说父母爱情之时,又在回忆中插入了“再回忆”。以扎实的故事框架,创新的叙述方式,开掘了舞剧的叙事功能。在明确的故事背景下,以舞蹈语汇外化可感知的心理动作,在叙事的基础上,着力在主人公的性格塑造与情感表达上,努力呈现精神的力量和思想的光芒。
舞剧所追求的往往不是戏剧行动本身,而是要在时间与空间之中,用舞蹈语汇和形体语言来传达行动背后所蕴含的情感冲突和情感内涵,诉诸观众的视觉和想象。《红旗》的主创团队找到了能贯穿过往与当下的共通情感,使得该剧既讲好了彼时之事,又符合当下的精神需求,在人物关系、舞段设计、语汇交织中将情感意象有机组合,与观众产生审美交流,实现了抒情性与叙事性的统一。
《红旗》剧中所传扬的“红旗精神”是自主精神、是奋斗精神、是创业精神、是中国人的精神。主创团队以强烈的时代感和使命感,自觉将文化意识和中国精神融入作品之中,以小人物的小情感展现大时代的大情怀,通过象征意蕴表现民族的精神魂魄,见证了中华民族一路走来的艰辛与伟大。
艺术创造的世界,以虚拟的舞台唤起我们生活的体验,让精神得升华,给现实提供指引。观众期待的不仅仅是视觉盛宴,更是能给人带来心灵震撼的舞台艺术精品。祝愿吉林省的舞蹈家们能够把文化自觉化作艺术创作的动力,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旗帜,将民族情感融入到中国情怀之中,自觉构建当代民族文化审美理念,用舞蹈语言讲好中国故事,守护民族精神。
大型原创民族舞剧《红旗》,以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汽车工业创业、发展、困境、图强进程为总体背景,讲述了投身并见证中国汽车工业发展的一家两代人的感人故事。全剧以“红旗”为基本意象,生动再现了中国工人在“红旗精神”的感召下创业、守业、拓业的历史足迹,既有历史回眸,又有时代风貌,深情歌颂了深植于国人内心的不忘初心、自强不息的中国精神。
工业题材之下的地域图谱与文化表达
近年来,戏剧舞台上优秀的工业题材剧目并不多见,此类舞剧精品之作更是寥寥无几。这主要是由于工业题材对于舞台表现形式来说存在很大挑战,尤其是对于本就长于抒情、不善叙事的舞剧而言,更是难啃的“硬骨头”。但是作为新中国的“长子”,东北老工业基地的诞生、成长、转型、振兴……都与“工业”二字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以工业题材的文艺作品关注这片黑土地,关注生活在这里的人,是以加快推动新时代吉林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为己任的吉林文艺人难以回避的挑战。
舞剧《红旗》中并没有林海雪原等地理意义上的东北地域特色风貌,但是却处处带有浓厚的东北印记,无论是剧中“父亲”所经历过的抗美援朝的过往,还是一众年轻工人们在国家号召下,铆足干劲,团结在一起共同建厂的经历,都将地域符号深植其中;“工装舞”“战士舞”等群舞极具力量感,隐喻在简陋的条件下,工人们顽强拼搏、不惧困难、勇于创新的强大精神。其人物、故事、情感、舞蹈无不表现出了东北人的热情、乐观、粗犷、坚韧,也表现出了中国人钢铁般顽强坚毅的精神内核,与志同道合者同生死共命运、共同奋斗的拼搏力量。
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人体现一方地域文化,一方地域文化创造一方人文品格。广袤的关东黑土地,有着丰富的人文历史和文化积淀,是雄浑厚重的中原文化与粗犷豪放的北方文化长期融合浸染的结果。从早期的满汉民族开发,到闯关东的艰辛开拓,从抗日的浴血奋战,再到今日老工业基地的崛起和振兴,百年的沧海之变,孕育了关东文化,正是这独具特色且多元的关东文化,滋养了关东大地的人文精神。
舞剧《红旗》以关东人文品格为浓郁底色,使得剧中所蕴藏的文化内涵和精神张力恣意释放。剧中主要人物不是英模人物、而是选择了贴近现实的“身边人”的叙事视角,也使得这部作品拉近了距离,贴近了生活,贴近了人民。于观众的内心深处产生诗意与共鸣,忠实传递情感的体验与心灵的震撼。
舞剧题材的选择不仅会影响舞剧风格的呈现,更决定着舞剧立意的高度。舞剧《红旗》在工业题材上用力开掘,以具有史诗风格的舞台呈现保留、传承历史的丰功伟绩,以艺术的力量鼓舞晚生后辈再创辉煌。在浓郁的东北人文精神和跳动的时代脉搏之中,把握文艺人民性的价值坐标,刻画最美人物,凝练永恒价值,表现中国人、吉林人不屈不挠,追梦筑梦的理念、智慧、气度和神韵。
意象世界之中的审美塑造与文化引领
意象从来都是中国艺术创作中的一个至关重要的精神导引和追求所在。自古至今,中国艺术的精神内涵无不追求构建情景交融的意象世界。作为一种源远流长的艺术形式,舞蹈也是通过意象的捕捉和创造来显现其本质之美。而意象往往是艺术家结合自己的现实生活经验,对舞台艺术所形成的一种审美观照和审美感悟。
舞剧《红旗》的两位总导演,王小燕是土生土长的吉林人,被誉为关东热土上的“舞蹈精灵”;王举有从小在吉林生活的经历,成功执导了多部具有关东风格的优秀舞剧作品。面对他们共同热爱的这片黑土地,内心自然产生热切的涌动。他们将艺术生命与自身的文化场域紧密相连,精准把握了这片黑土地上的人们的情感方式和性格特征,用极具风格化和生命力的舞蹈语汇,生成了人物,铸就了风格,展示了黑土地的风情与魂魄,讴歌了发生在这片土地上的故事、人们的质朴与坚强,拼搏与奉献,全方位构建了崇高的诗意之美。
(陈耀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