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3年7月,我在北京团结出版社出版《东北抗日联军将领传》,全书共四集一百万字。书中的序言是请东北抗联老前辈、原中纪委常务书记韩光书写。经与中纪委办公厅沟通,我到韩光同志办公室,将书稿送他老人家审阅。韩老听了我创作汇报,指出《东北抗联将领传》的出版,添补国内反映东北抗联高级将领空白点。为此,他欣然同意写序言。三天后,办公厅秘书打电话告知序言已写完,我将此稿取后,交给出版社领导,两个月后,样书出版。我立即前去送给韩老。他鼓励我写出更多弘扬爱国主义精品力作来,还与我合影留念。
韩光,原名孟宪林,别名孟克、晓梦、小孟,祖籍山东曲阜,黑龙江齐齐哈尔市人。曾任中共满洲省委巡视员,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军独立师代理政治部主任,东北反日游击队哈东支队政治部主任。
1912年3月24日,韩光出生于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当时称卜奎)一个贫苦之家,兄弟姐妹共9人。他在齐齐哈尔先念了一年私塾。10岁到卜奎商业小学读书为了生计,1922年举家搬到了城南50里左右的昂昂溪谋生。1927年,高小毕业后考入哈尔滨第一中学(广益中学)。1928年7月,又转读昂昂溪第五中学。他受学校中共党员教师孙绂生、邹继英、谢仲吾(尚钺)等的影响,思想有了很大的进步,走上了革命的道路。
1929年冬,韩光在昂昂溪第五中学初中毕业。在党组织的安排下,到哈尔滨“开明书局”任校对。不久,韩光和陶文久、朱新阳等进哈尔滨学院学习,韩光由此踏上了职业革命家的征途。哈尔滨学院的教师大部分是中共党员、共青团员和进步知识分子。全院130多名学生中,不少是反帝大同盟的会员。学生中成立了共青团支部,负责人是邹大鹏。韩光等人进入哈尔滨学院,不是为了补课升学,而是按照市委的部署,以学院为基地,把哈尔滨市的青年学生运动搞起来。平时他们分头活动、联络同学,进行反帝反封建、反官僚买办阶级的宣传,要求当局开放“党禁”,要求给予出版、集会、结社的自由。
1930年4月2日,哈尔滨学院和一中、二中、政法大学等校学生为抗议《国际协报》的反动行径,再次示威,并闯入《国际协报》报馆,切断电话线,推倒办公桌,砸翻铅字架,把铅字扔到大街上。随后,又召集20多个工人举行了“飞行集会”。韩光在集会上发表了慷慨激昂的讲演,强烈抗议反动当局的暴行,号召工人们起来,与学生共同斗争。此时,在参加哈尔滨学院的学生斗争过程中韩光被吸收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1930年4月,韩光奉调中共哈尔滨市委机关,同金伯阳一起搞秘密印刷工作。市委只有孟坚(孟用潜)来联系。印好的宣传单,由韩光按规定的地点和时间送出,交给市委指定的联络人员。同年9月,调韩光任共青团满洲省委秘书长。
1931年2月21日,中共满洲省委派刘琨(赵毅敏)和韩光分别以中共满洲省委代表、团省委特派员的身份到北满巡视,召开了中共北满特委会议,传达了中共六届四中全会精神,制止了分裂活动,维护了党的团结。2月,韩光由共青团员转为中共党员。在此之后,任中共北满特委委员兼共青团北满特委书记。不久又回到了团省委,任秘书长,负责机要方面的工作。4月,韩光回到沈阳。这时,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九一八事变”。9月20日晚,团省委召开会议研究对策,决定多方开展宣传工作,揭露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行径,号召人民群众起来反抗日本侵略者;此外,根据日本侵略者控制了沈阳市各商店,特别是粮店都已关门、市民缺粮这一情况组织了群众的抢粮斗争。11月,中共满洲省委遭到大破坏。由于省委书记张应龙被捕后叛变,省委被破坏,工作一时难以开展。这是在沈阳已不能再做什么,而外地义勇军的武装抗日运动已经开展起来,马占山正在嫩江桥抗战。韩光经省委新领导同意,到哈尔滨做群众工作,12月末回到哈尔滨。这是,由于沈阳的局势紧张,中共满洲省委刚刚从沈阳迁到哈尔滨。在省委做了一段秘密工作之后,韩光于1932年9月奔赴珠河(今尚志)抗日前线,投入到武装抗日斗争去。在珠河,他根据珠河中心县委的指示,做过“红枪会”的工作,从事过兵运工作,组织过伪军哗变。
1933年5月初,省委调韩光到哈尔滨市,任共青团道里区委书记。
9月中旬,韩光担任中共满洲省委巡视员,化名小孟。中共满洲省委指示他以党、团特派员身份到南满磐石等县区巡视,指导如火如荼的武装抗日斗争,以及当地党、团组织工作。9月下旬,他穿过敌人密布的封锁线,来到磐石县,在小城子(金磐石市明城镇)下了火车,往南步行15里,来到吉海铁路31号道拨房,由党支部书记老王送到蛤蟆河,找到了中共磐石中心县委机关。当时天色已黑,就在县委机关驻地留宿。第二天,中心县委的同志将他送到杨靖宇将军那里。杨靖宇对韩光说,日伪马上要组织12000多人的大讨伐,部队马上要向南部转移,在桦甸、濛江、辉南等县开辟游击区。考虑到部队骑马行军,韩光骑马有困难,不得不留下让他同磐石中心县委一起转移。同日,韩光又向中共磐石委传达了中共满洲省委的重要指示。
韩光在同磐石中心县委向南部山区转移后,在桦甸县找到了少年营。帮助少年营发展吸收了20多名新战士。随即带领少年营在柳河县找到了人民革命军独立师,见到了杨靖宇将军,这时已是1933年12月。除了完成省委交办的巡视任务外,杨靖宇将军指示韩光同志协助他在人民军部队开展政治工作,暂代理政治部主任。
“九·一八”事变后,在南满山区,一些积极抗日救国的山林队和胡匪团伙均打起抗日救国的大旗,重新组织起抗日义勇军,如老常青部。老常青名隋常青,与其属下的青林、大伦子、傻子等共200多人。“九·一八”事变前老常青是一个贫苦农民,事变后聚众而起。队伍内部百分九十为农民,对群众的态度一向和蔼。此外,还有朱司令、保国、东边好、赵参谋长、三江好、赵旅、天虎、曹团、四季好、磐石好、战北等部。这些抗日义勇军人员成份复杂,需要我党、我军经常与之联系。除并肩作战外,还需对其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进行经常性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宣传教育。
1934年2月21日,杨靖宇领导的人民革命军一军和地方党组织,在临江县三岔子附近召开了17支抗日义勇军首领参加的大会,商讨成立东北抗日联合军总指挥部。会上,众首领投票选举杨靖宇将军为总指挥,老常青隋常青当选为副总指挥,李红光当选为参谋长。由此可见,韩光为东北抗联的日益壮大,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1934年3月下旬,韩光被中共满洲省委调回。3月29日,在返回途中赶到磐石游击区巡视共青团工作。30日,参加了团磐石中心县委的会议,讨论贯彻团省委指示精神,并就抗日义勇军工作、训练干部、青年义勇军的活动方式等问题作出决议。
巡视磐石共青团工作后,韩光针对南满共青团工作存在的问题,提出一是“加强青年义勇军及青反同盟工作,进行征调活动,有组织有计划大批调入少年营”;二是“应该在青年中宣传人民革命军之斗争纲领及参加条例,特别是到新起来的抗日队伍中去号召工作”;三是“开始建立少年营后备队的工作”;四是“加强少年营的团组织生活,注意给他们提出问题,帮助他们解决加紧全队的政治教育工作”。
在南满巡视后,韩光于1934年4月23日撰写了《关于南满抗日游击运动的报告》。该报告9000多字,系统地总结了南满抗日游击运动的情况,使我们看到了当时党领导的抗日联军和人民群众艰苦卓绝、浴血奋战在南满广大地区,沉重地打击了日伪反动势力,发展了革命力量。该报告至今仍然是研究党史、军史的重要资料。
1934年4月下旬,韩光回到哈尔滨。5月到珠河,向县委的领导和珠河游击队队长赵尚志详细讲述了南满游击队的斗争情况,并着重介绍了杨靖宇部队进行统一战线工作的经验。于是,赵尚志等分别与过去有联系的抗日义勇军队伍的首领进行谈话,做联合统一的工作。6月下旬,中共珠河县委召开党团扩大会议。会上,韩光介绍了南满抗日斗争的经验。会议经过认真的讨论,决定组织统一战线性质的队伍——东北反日游击队哈东支队。6月29日,哈东支队成立大会在乌吉密南沟的柳树河子召开。哈东支队设司令部,赵尚志任支队司令,李兆麟任政委兼政治部主任,梁佐术任参谋长。全支队共分三个总队,韩光担任第三总队的政委,9月任哈东支队政治部主任。
1934年冬,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调韩光等几位东北地方干部去莫斯科,出席“少共”国际会议并参加学习。韩光于1935年2月到达莫斯科,后进莫斯科东方大学第八分校学习。八分校的校长是韩光在中共满洲省委工作时的领导和战友赵毅敏。学习的期限原定为三年,但是,1937年“七七事变”后,国际国内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国内需要大批干部。在这种情况下,中共代表团的同志和在莫斯科学习、工作的许多同志陆续回国,韩光等人的学业也就提前结束了。
1938年6月,韩光等取道新疆回国。乘坐由苏联方面提供的汽车,经过长时间的路途颠簸,辗转到达新疆首府迪化(今乌鲁木齐),住进中共中央驻新疆代表办事处(对外称“八路军驻新疆办事处”)。邓发(中共中央驻新疆代表)以及“八办”工作人员小李(冯铉)、陈惠清(邓发夫人)、沈谷楠等热情欢迎他们学成归来。邓发向韩光传达了中央要他留新疆工作的决定。此后一年多的时间里,韩光为开辟和利用我党中央西部的重要交通线、对盛世才的统战工作作出了重要贡献。
1939年底,韩光到革命圣地延安,先后任中央统战部秘书长、友党科(后改为党派科)科长。1949年秋,抗日战争开始由相持阶段转入反攻阶段。中共中央提出:要抓紧开展敌占区城市的工作,进一步开展东北地区的工作。
1942年8月,“东工委”正式成立,办公机关设在晋察冀分局所在地河北省平山县。中央决定由程子华(代理晋察冀中央分局书记)兼“东工委”书记,刘仁(晋察冀中央分局组织部长)和韩光为副书记。组建“东工委”机关的具体工作由韩光负责,并由他主持“东工委”的日常工作。“东工委”的范围不包括北京、天津,而是山海关外日伪统治下的东北。它的任务是从延安和晋察冀解放区选调在东北有社会关系,或熟悉东北情况的干部,经过短期的训练后派到东北,在那里长期埋伏,进行秘密建党工作。从1942年到1945年日本投降,经“东工委”派到东北的干部,以及他们在敌占区(伪满和平津)新发展来“东工委”(即到晋察冀边区)的党员约80多人,他们主要分布在长春、哈尔滨、沈阳、营口、承德、抚顺、阜新、盘山、沟帮子、鸡西、鹤岗等城市与矿区,以及热辽边境地带。
抗日战争胜利以后,1945年10月12日,韩光回到中共中央东北局。10月中旬,任大连解放后的第一届市委书记。
1952年12月27日,韩光调任东北人民政府财经委员会副主任。
1954年7月,韩光和欧阳钦到哈尔滨。7月27日,中共中央正式批准原松江省和黑龙江省合省后的新黑龙江省省委领导班子:欧阳钦任省委书记,韩光、强晓初、冯纪新、王一伦任副书记。中共黑龙江省委和省政府在哈尔滨市正式办公。8月13日至16日,在黑龙江省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韩光当选为黑龙江省省长。
1956年9月,在中共八大上,韩光被选为中共中央候补委员。之后,到国家技术委员会任副主任,后代理国家技委主任。1958年11月,成立“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简称“国家科委”),聂荣臻任主任,韩光任常务副主任。
“文化大革命”期间,韩光受到迫害。1975年6月,国务院任命韩光担任国家建委第一副主任、党组副书记。
1982年中共十二大选出了新一届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韩光当选为专职书记。1985年9月,韩光在中纪委任常务书记。
在中共十三大期间,韩光向中央写信,申请辞去党、政领导职务,得到中央的赞誉和批准。
1982年秋,东北三省党史资料征集工作会议在沈阳召开。会上,韩光受“中征委”的委托,兼管东北三省该方面的工作,任“中征委”东北组组长。此后十几年来,韩光对东北地方党史工作倾注了大量精力,做了许多工作。其一,为东北抗联后期小部队活动征集专题史料,并帮助一些老同志解决落实政策问题。其二,经中央批准,召开了东北抗联历史问题座谈会。会议经过充分讨论和反复修订,形成了《东北抗联历史问题座谈会纪要》。这份纪要对于东北抗日联军的历史地位和历史功绩给予了充分肯定;对于历史上北满、吉东两地党组织和抗联部队主要负责人之间的争论做出了明确的分析。这样,这场悬了半个世纪的争论终于结束。其三,在多年征集、研究党史资料的基础上,韩光主持编纂出《中国共产党东北地方组织的活动概述》(1919年5月-1945年10月)一书。为中共党史研究作出了积极贡献。
韩光是中共第八届中央委员会候补委员,中共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委员,中共第十二次、第十三次会国代表大会代表。曾任第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政协第三届、第五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
2008年9月27日,韩光在北京逝世,终年96岁。
(朱宏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