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浙江省是对口合作省份。为助力吉浙两省影视产业快速发展,为吉浙两省乃至全国各大电影集团、电视台及影视制作机构提供更多更好的影视剧本,中国观网作为吉浙影视剧本工厂指定宣发机构,即日起设立《吉浙影视剧本工厂发布平台》。将陆续推出建党100周年献礼电影剧本《我和我的母亲·黑土地》《真理的味道》《难忘浙西南》;抗击疫情题材电影《江城战疫》《李时珍之古今战疫情》等。
合作方式:联合摄制
联系方式:13801392433 张 伟
18686426870 张彬彬
电影《王成的战友》故事梗概
导演:宋江波 编剧:张 伟
1998年7月,北京。
解放军301医院重症病房。
生命垂危、气若游丝的一位肺癌患者,正在接受全力抢救。
这是一位曾参加过三下江南、四保临江、辽沈战役、平津战役、抗美援朝等著名战役,多次受奖并受到毛泽东主席接见的全国特级战斗英雄,复员回乡后,不求官求荣,隐姓埋名40年,甘于做一个普通的火药工的张国福。
站在重症病房门外的亲属和解放军总政治部的同志,焦急万分地盼望着奇迹发生。
昏迷中,老人不停地喊着:首长!我被包围了,向我开炮!
此刻的老人,脑海里出现了电影《英雄儿女》中王成坚守阵地的镜头,王成高喊着:为了胜利!向我开炮!王成双手紧握爆破筒冲入敌群的场景。
推出片名:《王成的战友》
老人的儿女们含着眼泪一点一点地为父亲擦拭着脸庞上沉积的岁月风尘,但怎么也擦拭不掉令他魂牵梦绕的峥嵘岁月——
1951年4月,张国富随军入朝参战,正值敌军发动大规模的秋季攻势,在临津江一带向我军进攻。
敌军把所有能用上的武器全都用上了,飞机、大炮,甚至化学武器、毒气弹,还有200余辆坦克,300余门火炮……
而我军连给养都难以为继。
整整七天八夜!残酷的炮火在考验着中国军人的忠诚与勇气。
张国富率领全连战友们,顽强地坚守着3456无名高地。
一次次地抵抗,一次次地阻击,身边的粮食颗粒皆无,战士们解下自己的腰带,用开水煮熟,吞咽着继续坚持战斗。
当棉絮、衣服,都成为战友们的食物时,阵地上只剩下了张国富和副连长。
与阵地共存亡,是他们唯一的选择,两个人都争着把生的希望留给对方。
这时,疯狂的敌军又发起了冲锋。
张国富和副连长将阵地上的弹药集中在一起,凭着顽强斗志,再次打退了敌人的进攻。
张国富身负重伤,右腿骨折。
阵地上的一切通信中断,坚守阻击的任务即将完成,副连长请求张国富立即回师部报告。
在隆隆的炮火声中,身负重伤的张国富用皮带把一名奄奄一息的战友绑在自己身上,连滚带爬地撤出阵地。
而副连长却和全连战友们一起把英名永远地留在朝鲜的土地上。
张国富血肉模糊地爬回师部,张开微微翕动的嘴唇,断断续续地从嗓子眼里吐出一句话:师长!全连人都牺牲了,我们的阵地没有失守……
说完,张国富就昏了过去。
师部里所有在场的人都流下了眼泪。
老人时而昏迷时而清醒的意识里,响起了《英雄赞歌》的旋律:风烟滚滚唱英雄......
王成的战友、王成排排长赵国瑞在观看志愿军文工团和王芳的演唱时,眼前出现了王成坚守阵地、壮烈牺牲的场景......
战争结束后,成为战斗英雄的张国富,被部队保送到湖南衡阳炮校深造。
这时,张国富收到许多来自全国各地女大学生写给他的信,这些信表达了对英雄的爱慕之情,但张国富还是与同村一个叫任宝莲的姑娘结了婚。就在前程似锦的人生旅途中,张国富毅然决然地告别部队,回到原籍吉林省榆树县的家乡。
张国富复员回到地方以后,受到了当地政府和人民的热情欢迎,经常请他作报告,讲述战斗经历。
1956年夏季的一天,县委书记特意把张国富请到办公室。
县委书记拉着张国富的手:国富啊,你是共和国的特级战斗英雄,也是榆树县人民的骄傲,为了妥善安排你,县委决定把你调到县委工作,你看怎么样?
张国富摇了摇头。
县委书记以为他对安排不满意,急忙说:如果认为不合适,等半年以后再作调整。
张国富:我今后不想做官,只想务农。
县委书记不解地问:你舍生忘死,为的是什么啊?
张国富认真地说:为的是劳苦大众能过上好日子。战争时期,身边不知倒下了多少战友,自己能活下来,本身就是一种幸福,不想借牺牲的战友们的光,享受高官厚禄和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共和国的胜利,不是一个人的功劳,合上功劳簿,自己就是一个普通的劳动者。得靠自己的双手去创造生活。
张国富有生以来从没有一口气说过这么多的话,说得县委书记热泪盈眶。
张国富回到家乡,他从16岁开始参军一直到复员转业,对农活几乎一窍不通。
新婚不久的妻子犯愁地说:咱俩得找点啥活干,总不能瞪着眼睛饿死吧?
张国富笑着说:天无绝人之路!我得到一个好消息,黑龙江鹤岗矿务局正在招收工人,说是煤矿急需消防人员,我是部队转业的,正好干这个工作。
经过两天两夜的商议,张国富和妻子来到新立镇政府,开了一张支援煤矿建设的介绍信。
经过张国富的百般恳求,镇政府秘书在介绍信上将“张国富”改写成了“张国福”。虽然是一字之差,一位经历枪林弹雨的共和国特级战斗英雄,从此从人们的视野中悄悄地消失了。
老人的女儿发现爸爸的手在微微颤动,立刻明白了老人的意图,忙把一个小型录音机打开,放在老人耳边。录音机流淌出老人熟悉的旋律:英雄猛跳出战壕......
张国福带着妻子,肩扛着简单行李,来到了黑龙江省鹤岗矿务局。
当时,张国福档案、户口等什么都没带,复员证、立功证、军功章连露都没露,完全是按着介绍信录用的。听说张国福是当兵出身,矿务局便将他安排到消防队。消防队解体以后,又把他安排到最苦、最累、最危险的火药工岗位,担任了火药押运工作。
夏天,闷罐车里又闷又热。
冬天,坐在闷罐车里又冷又饿。
有次押运,天下起了暴雨。如注的雨水顺着锈蚀的漏洞流淌进来。张国福将火药原料重新码垛。由于空间太小,还有部分原料无处安放,张国福索性趴在原料上面,任水流打在身上,一动不动,整整坚持了四个小时。
有次押运更危险。途中遇到一队敲锣打鼓鸣放鞭炮的迎亲队伍,有一个小伙子点燃二踢脚,只听砰地一声,落在了火药原料的麻袋上面。张国福手急眼快,将爆竹抓在手上,使出浑身气力,仍出去20多米远,化险为夷,避免了一次恶性事故。
领导考虑到张国福在极度危险的岗位上工作已满两年,打算安排其他工人接替他的工作。张国福不但坚定地留下来,还经常带上五岁的小儿子,和他一起押运。
张国福要向大家表明,要从小培养孩子吃苦耐劳的品质,而且困难和危险也没啥可怕的,把自己的儿子都押在车上!
张国福在火药工的岗位上一干就是25年,进厂时拿四级工的工资,直到退休了还是四级工。老伴儿送给他一个外号:“张四级”。
病房里充盈着《英雄赞歌》的旋律:一声吼叫炮声隆......
泪水从老人的眼角溢出。
三年自然灾难时期,人们的生活水平降到了最低点。
一望无际的雪地上,张国福搀扶着年迈的父母,顶着呼啸的风雪,艰难地走向煤矿家属区,身后留下长长的脚印……
因为张国福的工种属于特殊行业,他每次从南方押运火药原料回来,都能得到三个玉米面窝头的工作餐。他把这三个窝头分给自己的父母、五个儿女和邻居家的儿子。他和妻子喝只有几粒米星的稀水粥,每天怀揣一个烧好的土豆上班。三个窝头难以维持全家的生计,他就利用押运的空闲,带领妻子和儿子到几十里外的农村捡豆皮子、挖大头菜根子充饥。即便遇到天大的困难也绝不拿自己“扛过枪、渡过江受过伤”说事儿,向组织上伸手,从来没有暴露过自己是特级战斗英雄的身份。
父母不忍心再刮拉儿子,执意回榆树老家并相继辞世。当得知父母去世的消息时,张国福一下子瘫坐在地上,任泪水肆意横流......
每年清明节,张国福都要带着父母留给他的那五斤全国粮票和一瓶白酒,来到城外的十字路口,冲着家乡的方向,长跪不起,放声悲号:孩儿这一仗没打赢啊,让你们牺牲了啊......
“爸爸、爸爸,你醒醒!”“爸—,你不能丢下我们啊!”
在儿女们的呼唤声中,老人想睁开眼睛再看一眼围在病床前的老伴儿和孩子们。朦胧中,他看见被他从病魔手中抢回来的两个小女儿,喊着“爸爸!”“爸爸!” 欢快地朝他跑来。老人的嘴角抽搐了一下,闪现出一丝不易发觉的欣慰。他总是跟老伴儿说:这是他一生中最大的胜利!
张国福的小女儿三岁时,突然患上了肠粘连,病情十分危急。
老伴陪了小女儿住了几个月医院,总不见好。这一天,医生见小女儿已奄奄一息,给下了病危通知书。同病房还有一个小女孩,也因患流行脑肝,一同被医护人员抱到医院的太平间里等死。
当张国福押运火药原料回厂后,连家门都没有进就直奔医院。推开病房的门,见老伴抹着眼泪,默默地整理着小女儿的衣物。
张国福扳住老伴儿的肩膀大声地问:我的女儿呢?
老伴儿再也忍不住悲痛,哇地大哭起来:咱们的女儿已经不行了,送进太平间了。
张国福圆瞪双眼,喊了起来:这不可能!我的女儿不能死!
张国福撞开太平间的门,冲了进去。
看见女儿的眼睛还在眨动,张国福上前抱起女儿,哽咽道:我的孩子!你还活着!
当张国福转身向门外走去时,从并排的停尸床上,传来轻微的喘息声。张国福仔细一看,原来是那个同病房的小女孩。
张国福左手抱着自己的小女儿,右手抱起邻床的小女孩离开太平间,直奔医科大学专家医疗组驻地。
医疗组专家马上进行手术,挽救了两个孩子的生命。
张国福的女儿恢复到第15天时,伤口出现了红肿,小女孩也有昏迷症状。当医生告诉张国福,两个孩子必须用青霉素消炎时,他赶紧跑到市人民医院。
张国福跪在院长面前请求,院长终于给他特批了两支青霉素。
听人说有个民间偏方可以医治炎症和脑肝时,张国福又徒步几十里路到宝泉岭农场和十里河农场讨偏方。
张国福在十里河农场不慎被狗咬伤,他在伤口处抹了点烟袋油子,赶紧赶回市区。当他按偏方抓完药送到两个孩子病房时,被狗咬伤的大腿已经肿得连袜子都脱不下来了。
这时,邻床的小女孩拉住张国福的手,甜甜地喊了一声:爸爸!
张国福差点没有反应过来。
伴随着《英雄赞歌》的旋律,在小女儿和小女孩“爸爸--”“爸爸--”那来自遥远的天籁一般的呼喊声中,老人缓缓地闭上眼睛。
【剧终】
宋江波,著名导演,曾任长春电影制片厂副厂长、总导演,中国电影家协会理事,中国电影导演协会执委,吉林省电影家协会副主席,吉林省文联副主席、正厅级巡视员、吉林动画学院电影学院院长。曾多次获中国电影华表奖、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国际电影节奖等国内外电影重要奖项,多部作品被国家广电总局指定为重点献礼片。
主要作品:《蒋筑英》《任长霞》《毛泽东与斯诺》《国酒》等。
张伟,影视景地专家、编剧,浙江省丽水全国影视指定拍摄景地管委会主任,浙江金龙马影视景区管理集团董事长,致力于为打造国家级影视拍摄景地的经典影视剧创作。
影视景地:浙江省丽水市"丽水影视产业园区"、吉林省长春市"中国-榆树农业影视产业集聚区“、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昂昂溪中俄题材影视拍摄基地"等。
影视剧作品:电视连续剧《于府风云》(原名《俞家大院》)、建党100周年献礼影片《难忘浙西南》《信仰的味道》《我和我的母亲-黑土地》、中俄合拍电影《莫斯科国际列车经由本站》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