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莲花山
首页 > 红色记忆
风雪金达莱金伯文
发布日期:2020/8/12
浏览:190672 次

“山山金达莱,村村烈士碑”这是著名诗人贺敬之对延边这块革命热土独特风貌的高度概况。金达莱,映山红,这是东北抗联将士心中的英雄花。1992年10月下旬,我专程去北京看望汪清老乡、东北抗联老前辈,著名民族英雄李兆麟的夫人金伯文。

金伯文,原名金贞顺,朝鲜族。1918年8月13日,出生于吉林汪清县原蛤蟆塘乡后河村一个农民家庭。她的父亲金善极在朝鲜就参加了独立军,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了朝鲜后,父母带着哥哥金银植和祖父、祖母及三个叔叔一起过江来到汪清县蛤蟆塘村落了户。来到蛤蟆塘村后,父亲仍旧从事革命活动,到各地搞募捐、筹集钱和物资支援抗日队伍。当金伯文3岁时,一天父亲在募捐的路上被日本鬼子逮捕,敌人从他身上搜出了募捐的帐本,并拉到河套里用刺刀捅死,又砍下了头。父亲的死,在金伯文幼小的心灵里便埋下了仇恨的种子。

1.jpg

1930年,12岁的金伯文在哥哥金银植带动影响下,参加了儿童团。

1931年初,汪清县笼罩在白色恐怖中,时任县委书记的金相和和北蛤蟆塘支部书记韩永浩被反动势力的保安团杀害,并开始大量捕杀革命者。1932年13岁的金伯文被迫离家出走,来到当时百草沟区牡丹池村寻找革命组织。在牡丹池党组织的安排下住在一个老乡家里,假称是他们家的侄女,做牡丹池的儿童团工作。为革命的人生迈出了第一步。白天帮助老乡秋收,夜晚撒传单、贴标语、送信、站岗。

2.jpg

1932年秋的一天,金伯文正在帮助老乡割谷子,碰上双河镇的自卫队来抓人,金伯文和金东熙一块被捕了。后来得知是因为有叛徒告密。金伯文和金东熙被关押在自卫队驻地双河镇。金伯文的母亲得到女儿被捕的消息心如刀绞,认为女儿凶多吉少,于是带着收尸的白麻布前去双河镇自卫队见一面女儿。不曾想母亲刚到双河镇自卫队的大门口,就看到自卫队长李万书正要押解着金伯文和金东熙要去蛤蟆塘村。母亲看到女儿还活着惊喜万分,金伯文趁机悄悄和母亲商量,逃跑的办法。到了蛤蟆塘村后,母亲找到金伯文二叔,让二叔出面找来甲长李千夫请自卫队队长李万书到二叔家喝酒。李万书在蛤蟆塘上学时曾住在金伯文的二叔家,相互间也认识,甲长李千夫的儿子被敌人杀害,他很同情革命。于是二叔和甲长一起把自卫队长灌醉了。天快黑时,送自卫队出门,甲长说情让金伯文和金东熙在家住一宿,自卫队长迷迷糊糊地答应了。夜里母亲为金伯文赶制了棉衣,又烙了些饼,天不亮就把金伯文和金东熙送出了村。金伯文含着热泪,再次难舍难分离开了孤苦伶仃的母亲,一口气跑了30多里山路来到牡丹峰,找到了三区党组织负责人,从虎口里脱了险。同年11月,担任汪清游击中队政委金伯文的哥哥金银植,在被救国军关保全部杀害。哥哥的死没有让金伯文胆怯,反而更加坚定了抗日决心。她加入共青团。

4.jpg

1933年,金伯文随党组织转移到只有几户人家的蛤蟆塘以西大红崴子深山里隐蔽藏身。1933年底,东满特委领导来到大红崴子,开始着手建立大红崴游击区。从老游击区转移来300多群众,建立了兵工厂、被服厂、印刷厂、医院、学校等。金伯文被安排在区团委工作。团委的主要任务是抓生产自救,组织青年运输队,运粮、布匹和其它物资。一次部队准备攻打蛤蟆塘村日本的集团部落。因金伯文熟悉当地情况,组织上就派金伯文和沈泰日先去蛤蟆塘侦察敌情。金伯文先摸到了上村张德春家,张德春参加了革命,家中只有他的老母亲。金伯文想要看看自己的母亲,就让张德春的母亲给金伯文的母亲送个口信,让金伯文母亲第二天在村外河套处见面。第二天天亮时,金伯文的母亲和哑巴叔叔赶着车,装作出来干活的样子与金伯文见了面。母子见面,悲喜交加,金伯文把回来的目的向母亲讲了,让母亲回村搞清敌人情况,同把了解到的情况告诉自己。几天后,母亲把村里的情况告诉了金伯文。回到游击区后,金伯文向组织作了侦察情况汇报。几天后,金伯文给部队带路,还接受了抓汉奸的任务。

1934年秋,日本鬼子开始了大规模扫荡,大红崴游击区经常受到骚扰。日本鬼子所到之处见人就杀,见房子就烧,见粮食就抢。由于敌人采取了扫荡、讨伐、并屯做法,断绝了红崴游击区与外界的联系。为了生存,组织上决定把一部分群众分散到敦化秋梨沟,一部分留守在大红崴,金伯文随机关和群众一块转移到敦化深山里一个伐木工区。

5.jpg

1935年春,被转移的群众和游击区断了粮食来源,生存极度困难。正式宣布解散游击区,让群众自己找出路。金伯文与六名年轻的女同志商量,咱们不能回家,一定要找革命队伍去。听说在汪清县腰营沟一带有抗日队伍,于是就返回汪清腰营沟方向前行。路过蛤蟆塘村时,遇见了一位蛤蟆塘村上山打猎的朝鲜族老大爷,金伯文问起了母亲的情况,老大爷告诉她,自上次攻打蛤蟆塘后,母亲被鬼子抓去关了好几个月,严刑烤打,逼她说出游击队的情况,但母亲什么也不说,鬼子只得把母亲放了。几经磨难,母亲耳朵聋了,身体垮了,在村里实在住不下去,就回朝鲜姥姥家了。金伯文听后,心里万分难过,向着山下熟悉的家和母亲的身影,深深地行个礼,又继续上路了。几经周折,终于在1935年5月,金伯文姐妹一行找到了抗联二军,部队收留了她们,从此,金伯文真正成为一名抗联战士。

金伯文从军后,先后在黑龙江省铁力帽儿山抗联第三军被服三厂、六军被服厂、北满省委秘书处、海伦三路军指挥部等部门工作。1936年,金伯文加入中国共产党。1937年7月,与抗联将领李兆麟结婚。1941年12月,转移到苏联伯力88旅工作。1945年12月回国。全国解放后,曾任北安省城区区委副书记、黑龙江省秘书处副处长、广东省文委办主任、广东省民族学院副院长、国家民航总局科研所副所长等职。2005年3月2日,金伯文因病去世,享年87岁。

根据金伯文本人生前要把自己部分骨灰葬在家乡的要求,2005年5月1日,汪清县委、县政府在县革命烈士陵园庄严隆重地举行了金伯文同志的骨灰安葬仪式,实现她魂归故里的心愿。

 (作者:朱宏启,中国观网上榜人物,他在北京梅地亚中心颁奖典礼上获得的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中国红色记忆领军人物奖。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主讲学者、中国人民大学博士生导师毛佩琦为他颁奖。) 


观网东北在线

全国免费热线:0431-81964369

网址:www.cvppdbzx.com

版权所有©观网文化传媒(长春)有限公司 违者必究

地址:长春市岳阳街与曙光路交汇

吉ICP备1900298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