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莲花山
首页 > 红色记忆
赤胆忠心冯仲云
发布日期:2020/7/14
浏览:227528 次

2345_image_file_copy_1.jpg

冯仲云是东北抗日联军第三路军政委,杰出的抗日民族英雄。俗有南杨北赵东周西李中冯之说。他是清华大学数学系毕业生,到哈尔滨商船学校任教授。在他苦斗的十四年,历任满洲省委秘书长,北满临时省委书记,抗联第三军政治部主任,第三路军政委。建国后,任松江省政府主席,兼哈尔滨工业大学校长;水电部副部长,兼华东水利学院(现河海大学)院长。1968年3月在文革含冤逝世,终年六十岁。

1.jpg

冯仲云,1908年3月23日生于江苏省武进县横林镇余巷村的一个职员家庭。1941年,全家迁居湘西洪江。1916年5月,他进了私塾。1920年,他回到余巷小学就读。1922年转入常州冠英小学。1923年夏,小学毕业,考入杭州惠兰中学。 1926年,考入清华学校大学部数学系。录取的只有他一人。1927年5月经朱理治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1928年1月,担任清华大学支部书记。1930年4月20日,在北平示威游行中被捕入狱。9月24日乘东北军攻入北平,在监外党组织的配合下,砸开镣铐,逃出监狱。

1930年10月,冯仲云出狱以后,由于身份暴露,无法再在北京呆下去。经清华大学的郑之藩介绍,到哈尔滨商船学校任教授。1931年1月,回到家乡与薛雯订婚并去上海转党组织关系,从此开始了哈尔滨的地下党生活。

2.jpg

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东北沦陷。在沈阳的满洲省委机关遭到严重破坏,许多领导人被捕。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中央驻东北代表兼省委书记的罗登贤,被迫转移到哈尔滨领导抗日救亡斗争。他在冯仲云家中紧急召集党的领导人开会,研究新形势下如何开展工作。冯仲云受命担任满洲省委少数民族委员会书记、全满“反日会”党团书记、省委秘书长,妻子薛雯任省委交通员,侄子冯铉任省委联络员。

当时,满洲省委面临严重困难:一是九一八事变后,中央苏区正遭受敌人残酷围剿,东北党组织与党中央失去正常联系;二是党的活动经费业已断绝,省委需要自筹资金。幸好冯仲云是教授,又兼任附近中学数学课教师,月收入260多块银元。他们夫妇拿出180元交党费,同时利用各种关系筹措活动资金。

冯仲云的家在市区一栋僻静的俄罗斯别墅里。当时,满洲省委下辖哈尔滨市委,磐石、珠河、汤原、宁安等中心县委,双方都是通过秘密交通员传递文件、沟通情况。省委文件和宣传品,均由他组织秘书处印刷、分发。妻子薛雯负责机密文件保管和秘密交通接头,她不断在省委宣传部、组织部、印刷机关之间往来联络。省委的全部重要文件都保存在客厅的大沙发靠背里。冯仲云的家成为省委的“文件库”。在这里冯仲云夫妇曾多次躲过敌人的检查。

3.jpg

1934年10月,满洲省委决定派冯仲云到珠河游击区,以省委代表身份,指导哈东地区的抗日武装斗争,并决定让薛雯返回家乡安排一下家人和孩子。当他俩得知罗登贤牺牲的确切消息,为了永远怀念自己的战友,将心爱的女儿起名为“忆罗”。

1935年1月,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三军正式成立,赵尚志军长,冯仲云任政治部主任。有一天,冯仲云率部在方正县与祁宝堂领导的明山队相遇。他向祁宝堂讲党的统一战线政策,说:“你有志抗日,致力于中华民族解放事业,我奉劝你把名字改叫‘致中’吧!”此后,祁宝堂高兴向部下宣布改名为祁致中,并加入中国共产党。1937年奉命扩编为东北抗日联军第十一军,祁致中任军长,成为活跃在松花江下游地区的一支抗日劲旅。

4.jpg

1936年9月18日,在汤旺河沟帽儿山召开了珠河、汤原中心县委和第三、第六军党委联席会议。正式成立了北满临时省委,冯仲云当选为省委书记。

为加强对抗联第三、第六军及其他抗日武装的领导,向部队派遣了党员,在各军建立了党支部。开辟方正、延寿、通河、宾县、巴彦、木兰、依兰、汤原等20余县游击区。

1938年后,东北抗日游击战争进入极端困难时期,由于日军实行大规模的疯狂的军事“讨伐”和严密的经济封锁,使抗日联军的活动地区日益缩小,部队大部被迫转移到深山密林,利用青纱帐和深山老林开展游击战,发动群众对抗日本关东军的“三光”政策。

有一次,在鹤岗煤矿附近集镇活动,日本关东军正张贴布告通缉他,调动部队四处搜捕,悬赏一万元要冯仲云的人头。地下党向他通报情况,他镇静表示:“不用怕,敌人有千条妙计,我有一定之规。他有千军万马,我有地下长城。”第二天凌晨,他和战友们趁着朦胧雾气钻出铁丝网,胜利脱离包围圈。当时,敌强我弱,反讨伐战斗十分残酷,东北抗联鼎盛时期曾有3万多人,现在只剩下1千人左右。一些团、师、军长相继牺牲,血染疆场。敌人曾经押着战俘辨认哪个遗体是冯仲云。战士为了迷惑敌人,随意指一人说是冯仲云。敌人信以为真,将人头割下悬挂牌楼上炫耀战绩。

5.jpg

1939年4月12日,北满临时省委执委第二次全体会议决定,改北满临时省委为北满省委,选举冯仲云和金策、张寿篯三人组成新的常委会,金策任省委书记,他任宣传部长,张寿篯任组织部长。那时东北抗联部队最为艰苦卓绝、充满悲壮的岁月。敌人重兵“讨伐”,强迫群众并屯居住,切断与抗日部队的联系。我军伤亡惨重,粮草弹药断绝,到处冰天雪地,大家以树叶作铺,围着篝火睡眠,常常挖树皮草根、猎杀野兽充饥。部队化整为零,分散作战,在漫漫森林里辗转穿行。冯仲云与李兆麟等战友偶尔相遇,第一句话往往是“你还活着呢!”

1939年5月30日,东北抗日联军第三路军成立,张寿篯任总指挥,冯仲云任政委。共产国际的代表来看望他,冯仲云9月前往伯利,要求给延安党中央发电报联系,对方虽将电文带走,但以后杳无音信,始终未见到中央领导人。冯仲云焦急万分,直到1940年1月,他才和先后来苏联的周保中、赵尚志见面,共同商定在苏联伯力召开中共北满、吉东省委代表联席会议。

不久,他们返回中国境内,向抗联部队传达伯力会议精神,继续在林海雪原深处浴血奋战。1940年9月25日,冯仲云、王明贵、高禹民率领第三、第九支队200多人袭击克山县城。占领伪县公署和警察局,打开监狱,释放300人,缴枪100余支,沉重打击日伪统治。

1940年12月,冯仲云奉命参加在苏联伯力召开的东北党组织和抗联各路军干部会议。会后,冯仲云被吸收参加在苏联整训的东北抗日联军北野营的领导工作,1942年8月,在苏联整训的抗联部队统一编成东北抗联教导旅,冯仲云任政治部情报科长。

1945年8月15日,日本政府正式宣布投降,沦陷于日寇铁蹄下14年之久的东北人民终于迎来了胜利。9月10日,冯仲云到达沈阳,任沈阳市苏军警备司令部副司令。当得知冀东八路军唐凯、曾克林部已到沈阳时,极为欣慰,立即驱车到八路军驻地会见曾克林、唐凯,并去电报告诉在长春的周保中。周保中向苏军总司令提出由苏军提供飞机去延安汇报工作,苏军派出代表卫斯别夫和翻译谢德明与曾克林飞赴延安。冯仲云带去一封信,“希望中央派人来,越快越好。”

6.jpg

中共中央决定,由彭真、陈云等人搭乘飞机飞回沈阳,成立东北局。冯仲云见到彭真说:“想中央,盼中央总算把你们盼来了!”接着,按排周保中到沈阳向东北局领导汇报工作,崔石泉向东北局办理移交手续。

1946年4月,松江省人民代表会议选举冯仲云为松江省政府主席。他提议把哈尔滨的三条主要街道改名为靖宇街、尚志街、一曼街,并倡议建立东北烈士纪念馆。

1949年3月,冯仲云兼任哈尔滨工业大学校长。

1953年3月27日,冯仲云奉调北京工作,政务院任命他为北京图书馆馆长。1955年10月31日,任命为水利部副部长。1955年3月,兼任华东水利学院院长。1958年,水利部与电利部合并为水利电利部,继续任副部长。

1955年9月27日,在北京怀仁堂举行的授勋仪式上,荣获毛主席颁发的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毛泽东握着冯仲云的手说:“你们东北抗联比我们长征还要艰苦呀!”

1968年3月17日,冯仲云在“文化大革命”中遭到迫害含冤逝世,终年60岁。

1977年11月23日,党中央为冯仲云平反昭雪,举行追悼大会,为他光辉的一生作出了公正的评价。

(作者:朱宏启 照片由冯仲云纪念馆冯明歧馆长提供)


观网东北在线

全国免费热线:0431-81964369

网址:www.cvppdbzx.com

版权所有©观网文化传媒(长春)有限公司 违者必究

地址:长春市岳阳街与曙光路交汇

吉ICP备1900298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