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服务形式 破解企业融资难题——邮储银行吉林市分行多措并举服务地方经济
发布日期:2020/6/5
浏览:40528 次
近年来,邮储银行吉林市分行始终坚持把自身经营发展投身到地方经济发展大局中,以初心为本,以发展为力,以客户为上,积极履行国有大行的经济责任、政治责任和社会责任,持续发挥金融活水作用,服务实体经济、助力小微企业,有力促进了当地企业的发展壮大。
想企业所想 急顾客所急
邮储银行吉林市分行在细化服务环节上下功夫,在调研中得知桦皮厂厂房属于流转土地适用贴息政策后,主动联系政府相关部门为企业申报贴息,一年下来为企业节约融资成本5万元。吉林市老爷岭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是一家集农副产品种植、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的现代化农产品加工企业,据总经理赵婷介绍,2013年他们开始与邮储银行吉林市分行合作,从最早的300万元额度,到现在的800万元额度,这么多年企业与邮储银行始终保持着良好的合作。
雪中送炭助力 金融扶持解难
“多亏了邮储银行及时帮助,破除了我们企业资金困境。”吉林市澳嘉跃进食品有限公司财务经理张丽曼连连说道,一笔350万元、一笔400万元两笔贷款,整个办理过程仅用了几天,有效帮助企业解决资金短缺问题。
因为服务到位,沟通及时,对于企业的所需所急,邮储银行吉林市分行的各级工作人员总是能及时了解并给出解决办法。2020年2月,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后,吉林市澳嘉跃进食品有限公司的经营立即陷入了困境,作为蒙牛在吉林市的总代理,物流困难,冷链受阻,眼看着节日即将到来,如果货架上空空如也,受影响的不仅仅是企业效益,还有可能造成不必要的恐慌。
邮储银行吉林市分行了解到这个情况后,当即为该公司先后发放350万元以及400万元两笔贷款,让他们及时补足了货源,保证了各大超市顺利铺货,该公司的财务经理张丽曼握着客户经理白龙昊的双手,激动地说“在你们这里开户,没错,和你们合作,放心更安心。”
邮储银行吉林市分行深入了解企业疫情防控物资生产经营情况,摸清融资需求,按照特事特办、急事急办的原则,开通绿色审批通道,实行优惠利率,提高办贷效率,快速完成授信全流程操作,确保疫情期间企业生产经营的资金需求。
2020年,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平均利率比上年度下降44BP,真正降低企业融资成本,为中小企业渡难关、稳发展提供有力支持。其中,为全国疫防重点保障企业发放1笔专项抗疫贷款100万元,以LPR基础利率下浮100BP的优惠让利企业。又为省级重点疫防名单内企业发放贷款5笔、4100万元,强化防疫企业金融支持,切实履行了国有大行之责。
做企业贴心人 优质服务获赞
主动上门,热心服务的不仅仅是这一例。吉林圆方机械集团有限公司主要从事汽车后桥最终传动半轴、后桥轴管和各类奥贝球铁铸件的研发、生产和销售。据公司总经理张学良介绍,2015年,邮储银行吉林市分行主动上门联系企业,发放了第一笔贷款2000万元,目前贷款余额1300万元。他感触最深的是邮储银行工作人员热心细致、永不厌倦的工作态度,多年来,邮储银行一直为企业提供流动资金贷款、票据贴现业务,解决了企业燃眉之急,为企业高速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后劲儿。
下沉服务 温暖客户
正是因邮储银行为客户着想,为客户负责,所以很多企业不约而同地选择了邮储银行吉林市分行作为合作伙伴。对此,吉林蜂道馆健康产业有限公司的董事长李效铭最有发言权。
作为一家本土企业,蜂道馆最早主营业务为蜂胶和蜂王浆,随着新市场的不断拓展,公司准备进入蜂蜜领域,这就需要大量的流动资金,贷款也就成了必须面对的问题。
谈及和邮储银行吉林市分行客户经理辛卓的初次见面,李效铭有些忍俊不禁。按照规定,要求贷款人去银行办理手续,李效铭因工作繁忙迟迟抽不出时间。客户经理辛卓却一点儿也不嫌麻烦,而是保证,您没空来,我就主动上门服务。这份执着与热心打动了李效铭。双方从2018年开始合作,当时审批额度800万元。从2020年开始,邮储银行吉林市分行主动帮助其联系申办400万元贷款贴息,今年办理完第二次。贴息年利率去年是2%,贴息金额8万元,今年贴息利率3%,贴息金额12万元。
从心出发,用心服务,真心相待,精心运作。让业务下沉至基层,把便捷与高效带给客户。作为普惠金融的倡导者、先行者,随着服务渠道的不断拓宽、服务手段的不断升级、服务方式的不断创新,邮储银行吉林市分行必将为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助力企业升级提质,做出更多的贡献,赢得更多的客户。
近年来,邮储银行吉林市分行高度重视小微企业服务,陆续推出了多种小微企业信贷产品,从“纯抵押”到“纯信用”,再到“大数据”,大力创新小微金融产品。截至目前,该行创新发展了商贷通贷款、小企业流动资金贷款、快捷贷、信用易贷、医院贷和专为疫情防控推出助力企业复产的抗疫贷,其中线上业务办理产品主要有极速贷、网商贷、小微易贷等新产品,不断贴近小企业的金融服务需求,持续优化客户体验,努力打造小微金融服务新样本,助力小微企业腾飞,有效缓解了辖内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林丰柏 王多多)